桂林七星诗社微刊
第161期
广西诗人陈登岳步韵刘长卿诗十首
刘长卿 是中唐著名诗人,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刘长卿约在开元十四年出生,长期在洛阳生活,他发奋苦读以求功名。曾在嵩山读书,科举之路坎坷,多年屡试不第。后来在天宝年间,他还是登进士第,任苏州长洲县尉。
步韵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剪烛西窗乐,诗多我不贫。
打门风雪夜,未见读书人。
0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中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此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雪夜投宿的场景,通过“苍山”“白屋”“风雪”等意象,勾勒出荒寒孤寂的意境,结尾“夜归人”的动态描写,更添生活气息与情感张力,是其五言绝句的经典之作。
步韵刘长卿《新年作》
桑梓遥无际,夕霏思惘然。
功名容我后,意气任人先。
山抱湘江水,林藏巫峡烟。
衰颜非少壮,报国待何年。
02.《新年作》
中唐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赏析:此诗为贬谪途中所作,借新年之际的思乡之情,抒发仕途失意的悲愤。“春归在客先”一句以春景反衬客居之愁,对仗工整,情感沉郁。
长沙傅: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青年才俊,以政论闻名。贾谊针对汉初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触动了朝中元老的利益,被贬长沙,担任太傅。后世文人常以 “长沙傅”“贾生” 自比,表达怀才不遇对自身政治境遇的不满。
步韵刘长卿《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昼夕一餐足,藏书枕石眠。
相逢修禊日,离别永和年。
访友寻山屋,携壶过瘦田。
举杯须尽醉,还欠酒家钱。
03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中唐 刘长卿
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
白云留永日,黄叶减馀年。
猿护窗前树,泉浇谷后田。
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赏析:刘长卿的这首五言律诗,以清冷淡泊的笔触勾勒出晚年心境与隐居向往,字里行间藏着岁月沉淀后的通透与怅惘,全诗对仗工整,意象简净,将衰老的叹惋与对自然的归依熔铸一体,读来余味悠长。
尾联以典故收束,直抒胸臆。 “沃洲”今浙江新昌境内,为东晋以来著名的隐居胜地。 •“道林钱”,道林 即支遁(字道林),东晋高僧,曾以钱买沃洲小岭隐居。诗人说 “不用道林钱”,意即若能在沃洲归隐,不必像支遁那样依赖财物,只求纯粹的心灵归依,无需物质牵绊。
步韵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
荒城垂柳绿初齐,独立愁云夕照西。
半壁江山闻鬼语,几朝烟月换鹃啼。
置身那畏惊涛恶,放眼方知骤雨低。
霜鬓何堪更回首,春风不到武陵溪。
04《登余干古县城》
中唐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赏析:诗中描绘古县城的荒废景象,通过“孤城”“秋草”“夜乌”“平沙”等景物,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刘长卿七律的雄浑风格。
步韵刘长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断雁寒鸦野渡头,泪如江水逝波流。
无声清怨折杨柳,飘泊天涯共一舟。
05《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中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赏析:送别友人时,以“猿啼”“暮江”“孤舟”等意象烘托离愁,“水自流”与“人伤心”形成对比,尾联以“青山万里”极写友人贬谪之远,情感真挚动人。
步韵刘长卿《送卢侍御赴河北》
万缕难言柳别情,寒鸦迟暮少人行。
壮心叹息闻鸡舞,致力归休叱犊耕。
劫末鼓鼙余几日,世间兵火已三生。
王师奏捷凯歌返,从此声名满古城。
06送卢侍御赴河北
中唐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赏析:刘长卿的《送卢侍御赴河北》是一首兼具个人情愫与时代关怀的送别诗。中唐时期,安史之乱虽平,但藩镇割据依旧,河北地区常为朝廷与藩镇角力之地。卢侍御赴河北的背景,或与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相关,这首诗便在送别中融入了对友人使命的关切、对时局的忧思与对和平的期盼。尾联用典寄意,鲁仲连曾助齐国田单收复聊城,却拒绝封赏,逃隐海上;田单因鲁仲连功成不居,反而心生惭愧。诗人反用其意,劝卢侍御 “莫学仲连”,即希望他建功后不必归隐,应接受朝廷封赏。
步韵刘长卿《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夕望君山叶乱飞,茫茫人海故人稀。
兰舟闲泛追风远,柳岸犹难待燕归。
一缕翠烟横驿路,几番寒雨落渔矶。
陶然独立忘机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07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中唐 刘长卿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
岐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赏析:全诗以 “秋” 为脉络,串联 “雁、江菼、夕阳、帆、秋水、黄花、白鸟” 等意象,营造出苍茫、清寂的意境,契合中唐诗歌 “气骨顿衰” 却 “情韵更细” 的特点。刘长卿善以阔大写景藏细微情感,离别之愁不流于直白,却在 “帆没千里”“天连秋水” 的旷远中,在 “老年空泪” 的轻叹里,显得绵长而深沉 —— 既是送友人的不舍,亦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怅然,余味悠长。
步韵刘长卿《送耿拾遗归上都》
终南形胜北瞻秦,遥寄榴花梦里春。
避世桃源真有路,忧天杞国竟无人。
乌衣朱雀斜阳影,白首金台古木身。
一掬西风数行泪,区区文字满车尘。
08送耿拾遗归上都
中唐 刘长卿
若为天畔独归秦,对水看山欲暮春。
穷海别离无限路,隔河征战独归人。
长安万里传双泪,建德千峰寄一身。
想到邮亭愁驻马,不堪西望见风尘。
赏析:全诗以 “送别” 为线,串联起 “天畔” 与 “长安” 的空间距离、“暮春” 与 “风尘” 的时间暗示,将个人的离别之愁与时代的战乱之苦融为一体。诗人未直言 “悲”,却让读者在 “独归”“寄身”“愁驻马” 等词句中,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孤独与忧虑。这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中唐乱世的缩影,简淡笔触下,藏着无尽的苍凉。
步韵刘长卿《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归路桃花水,愁逢乱石滩。
长歌明月暗,高处白云寒。
落叶乘风急,孤山避雨难。
逍遥传世代,随任后人看。
09.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中唐 刘长卿
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
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
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
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
赏析:全诗无一字直写 “愁”,却处处见愁。从 “谪宦” 的身份自觉,到 “子陵滩” 的典故呼应,再到 “晚”“寒”“乱流” 的景物选择,最终落脚于 “年年” 的时间循环,构建出一个闭环的惆怅世界。刘长卿以其标志性的 “五言长城” 笔法,将个人的贬谪之痛融入七里滩的自然风物,让这首诗成为中唐士人失意心境的典型写照 —— 景是眼前景,情是心中情,二者相融,余味悠长。
步韵刘长卿《送李使君贬连州》
风雨潇湘水,苍茫一夕愁。
酒斟云梦客,浪送洞庭舟。
自有千秋事,谁争万户侯。
心潮江夜静,孤月沐清流。
10.送李使君贬连州
中唐 刘长卿
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
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
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赏析:全诗不着 “贬” 字,却处处可见贬谪的酸楚;不直言 “愤”,却句句暗含对不公的不满。从 “独过长沙” 的孤苦,到 “秋风寒雨” 的萧瑟,再到 “贾谊萧何” 的典故寄怀,最终以 “汉廷自召” 与 “湘水空流” 的对比收束,情感层层递进,将对友人的同情、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期许熔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