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诗(外一首)
王祖铭
漂亮女生挚束黄花冲进教室,好美,求赐,她说写诗換,少顷诗成,诗换花,另赏粉拳加背,
晨风簿雾迷园林,
黄花枝头露晶莹,
花好本来無儿时
只怨轻簿采花人。
暮年同学会重逢忆旧
王祖铭
六十年前喜同窗,
遵嘱曾赋赏花诗,
今观黄花浑若故,
何当情怀似当时。
【六一诗评】
花好本来无儿时
1. 叙事与情感的交织(第一首):
首诗源于生动的生活片段:少女持花求诗,诗人即兴创作,换来花与亲昵互动。这瞬间被诗永恒定格。“晨风薄雾”、“露晶莹”描绘了黄花纯净的美,“花好本来无儿时”道出美好易逝的哲理,“只怨轻簿采花人”则暗含对自身(被央求)折花的微妙自嘲与怜惜。叙事细节(冲进、求赐、换、粉拳加背)赋予诗活泼的生活气息和真挚情感。
2. 时空的对照与追问(第二首):
六十年后,暮年重逢,黄花依旧如故。首句“六十年前喜同窗”奠定温暖基调。第二句点明前诗渊源,形成时空回响。“今观黄花浑若故”的“浑若故”三字精妙,强调花之不变,强烈反衬出人之巨变。尾句“何当情怀似当时”是核心叩问:花能如故,那份青春情怀、那份即兴的欢愉与悸动,还能重来吗?无尽的怅惘与对时光流逝的喟叹尽在其中。
3. 意象的象征与结构力量:
“黄花”是核心意象。第一首中是青春、美好、易逝的象征,是事件的焦点与情感的载体。第二首中,黄花成为穿越时光的信物,是记忆的触发器与不变的参照物。它的“浑若故”与人的“情怀难再”形成尖锐对比,突显了时间无情与人生况味。
4. 语言与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近乎白描(尤其第一首的叙事部分)。第一首后两句带哲理与轻微讽喻;第二首则深沉内敛,情感含蓄蕴藉于平实的叙述和最后的反问中。两首诗篇幅短小,却因前后呼应、今昔对照的结构而获得远超单篇的深厚意蕴。
总结: 这两首诗以黄花为轴,前篇记录青春欢愉与刹那哲思,后篇承载暮年回望与永恒怅问。通过生动的叙事、深刻的时空对照、核心意象的象征以及质朴有力的语言,共同奏响了一曲关于时光易逝、情怀难再的生命咏叹调,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