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戏台》的国民必修课:一位编剧视角下的陈佩斯喜剧本质解构
作者: 常照
荒诞的戏台,映照着每个中国人的生存镜像
当那把手枪抵住“五庆班”班主侯喜亭的胸口时,同样也抵住了每个观众的灵魂。陈佩斯用这部阔别影坛32年的回归之作《戏台》,在2025年的盛夏完成了一场对中国喜剧美学的正本清源。
作为一个编剧,当我凝视这部浓缩于一天、一地、一事的“三一律”杰作时,看到的不仅是民国戏班的存亡挣扎,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尊严的现代启示录。在资本裹挟创作、算法篡改叙事的时代洪流中,这部作品以戏曲结构的精密编织,刺破了喜剧艺术的本质迷雾。
一、权力与艺术的绞杀:编剧视角下的叙事围猎
《戏台》的核心戏剧冲突是一场地狱级难度的剧本杀。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携大名角金啸天(尹正饰)进京演出《霸王别姬》,却陷入了三重绞杀:金啸天因情伤沉迷鸦片导致无法登台;军阀洪大帅(姜武饰)误认包子铺伙计、唐山老乡大嗓儿(黄渤饰)为名角,强令其(顶替)演出;更荒诞的是,当这位草根“霸王”唱到乌江自刎,洪大帅竟拍案怒吼:“谁让他死的?这戏必须改!”这种“戏中戏”的嵌套结构,本质上是编剧对创作自由的终极拷问。
在权力对艺术的野蛮篡改中,陈佩斯揭开了喜剧最锋利的本质——用笑声解剖历史循环的荒诞。影片中洪大帅改戏的要求,与当下资本干预创作的现实形成镜像映射:投资人强塞流量演员、平台算法要求增加爱情线、为迎合市场魔改结局,甚至影院方的排片档期等等——这些当代创作困境在民国戏台上获得了惊心动魄的戏剧化呈现。当洪大帅把戏班“令”字旗当作玩具挥舞时,观众看到的何止是民国乱象?更是对当下“流量至上”、“资本改戏”、“市场阻挠”等当今现象的辛辣讽刺。
影片中悲喜转换的爆破点发生在后台祖师爷李三郎的神龛前。侯班主对洪大帅点头哈腰几乎折断脊椎,转身却在戏神牌位前长跪不起:“这戏它不能改啊!”陈佩斯用身体语言构建双重空间:佝偻的躯干是生存的妥协,挺直的膝盖是艺术的脊梁。这种撕裂感恰是当代创作者的集体症候。编剧在此埋设的精妙伏笔是:神龛油灯在后续炮火中始终不灭,象征艺术薪火相传的顽强生命力。
二、笑声解剖学:陈佩斯喜剧美学的三重维度
1. 悲喜同源的叙事炼金术
陈佩斯深谙“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古老法则。当大嗓儿因跑调被喝倒彩却头破血流般唱完全本时,观众在笑声中被突然刺中心脏——那个在台上出尽洋相的“假霸王”,恰是台下为五斗米折腰的每个普通人。这种情感逆转术在凤小桐投水自尽时达到巅峰:前一秒他还因拒绝同台而引发喜剧冲突,后一秒决绝的纵身化作对艺术殉道的悲歌。
从编剧结构看,陈佩斯采用“三翻四抖”技法铺设悲喜转换:一翻大嗓儿被错认的荒诞,二翻改戏要求的暴虐,三翻真假霸王同台的混乱,最终在凤小桐投河处引爆悲怆。这种精密的情感调度,使观众情绪在笑声与泪水中完成量子跃迁。
2. 规则碰撞的荒诞磁场
戏班后台成为微型中国社会实验室。陈佩斯设置了两套不可调和的规则系统:
艺术系统:侯班主擦拭戏服的虔诚,金啸天“宁死不改词”的执拗
权力系统:洪大帅的枪,刘八爷的刀
当两套系统在“改戏”指令下对撞时,爆发的不是血腥而是荒诞狂欢。洪大帅的士兵们为荒腔走板而鼓掌叫好,真正的名角却在后台咳嗽抽搐——这种认知错位制造的喜剧效果,比任何夸张表情与无厘头都更具毁灭性。从编剧视角看,这种冲突本质上是“戏曲程式”与“暴力逻辑”的语言体系互斥:当洪大帅用粗鄙方言碾压京剧韵白时,文化权力的更迭在语言层面已宣告完成。
3. 民间智慧的喜剧基因重组
不同于依靠网络热梗的当代喜剧,《戏台》的笑点深植于戏曲程式与传统世情,比如侯班主面对枪口时瞬间变脸的绝活,这些从传统文化基因中长出的幽默,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接通了文化血脉。正如陈佩斯所言:“不管听不听戏,每个中国人内心都有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的基因”。
而编剧的智慧则在于将戏曲技法转化为电影语言:“亮相”被用作情绪定格,“走圆场”成为空间调度手段,“紧拉慢唱”是以节奏控制观众呼吸。当金啸天在大兵的枪口下依旧一丝不苟地唱着原词时,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实则为京剧“慢板”的电影化转译。
三、隐喻的魔方:戏台的四重镜像
1. 物理戏台:文明基因库
手工戏服在光影中呼吸,古戏台在镜头下复活。这些非遗匠心的视觉呈现不仅是怀旧装饰,而是将戏台转化为文化DNA序列。陈佩斯要求戏服刺绣要“透出贪婪感”,帽子歪一厘米重拍了27次——这种偏执是对文明载体的宗教式虔诚。当炸弹最终摧毁戏楼时,瓦砾间飘扬的水袖成为文明韧性的图腾。
2. 社会戏台:权力解剖台
德祥大戏院堪称民国版“茶馆”。从卖包子的底层百姓到称霸一方的军阀,三教九流在此碰撞。陈佩斯用空间调度揭示权力结构:洪大帅正襟危坐,睥睨众生,戏班诸人蜷缩后台如待宰羔羊,观众席中既有附庸风雅的官僚,前朝遗老,也有真心爱戏的车夫——戏院,即中国社会的全息投影。
表:社会阶层在戏院空间的权力映射
空间位置
代表群体
权力特征
象征事件
包厢
洪大帅、六姨太
绝对支配权
枪指戏班强令改戏
后台
戏班成员
被支配的创作者
侯班主跪地求饶
前排
士绅官僚
谄媚型掌声
为跑调表演喝彩
角落
黄包车夫
沉默的清醒者
含泪冒险听真戏唱段
3. 心理戏台:尊严的量子态
影片最震撼的设计是角色与行当的错位。当大嗓儿脱下戏服回到包子铺,在蒸汽氤氲中哼起跑调的《垓下歌》时,陈佩斯完成对“尊严”的终极定义:真正的霸王不是舞台上的扮演者,而是在被生活碾压中依然守护灵魂火种的小人物。这种错位在六姨太身上则更具讽刺:她对着颓废如泥的金啸天脱衣献身“把我当虞姬”,转头又将假霸王认作偶像——当代粉圈文化的盲目崇拜在此被解构得淋漓尽致。
4. 时代戏台:历史的莫比乌斯环
“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混战背景,暗合着当代文化战场的现实:洪大帅的枪杆子=资本与流量的暴力,戏班的挣扎=艺术创作者的生存困境。新军阀蓝大帅攻城的炮声中,传言他“偏爱男旦”——这种权力审美更迭的循环,恰似当下影视圈风口变幻的荒诞写照。
四、人物星系:“四樑八柱”的结构革命
《戏台》颠覆传统男主模式,采用京剧戏班“四樑八柱”结构搭建人物星系:
表:角色体系的戏剧功能与时代隐喻
结构位置
角色
戏剧功能
现实映射
四樑(核心支撑)
侯班主(陈佩斯)
艺术守护人
传统捍卫者
大嗓儿(黄渤)
本真载体
民间生命力
洪大帅(姜武)
权力即暴力
资本干预
吴经理(杨皓宇)
商业傀儡
市场妥协者
八柱(次级支撑)
金啸天(尹正)
艺术纯粹性
理想主义者
凤小桐(余少群)
文人骨气
艺术殉道者
六姨太(徐卓儿)
欲望载体
盲目崇拜者
徐明礼(陈大愚)
官僚之荒诞
体制内困局
这种去中心化的人物生态,使每个角色都成为时代病症的切片。尤其当金啸天从瘾君子蜕变为艺术殉道者时,陈佩斯更是揭示了喜剧人物的终极奥义:人性的光辉不在完美无瑕,而在废墟中的那点坚守。从编剧技法上看,这种群像塑造打破“主角光环”定律,更贴近复杂的人间社会的真实图景。
五、国民精神课:《戏台》的现实启示录
在传统文化遭遇解构危机的今天,电影《戏台》恰似一剂苦口良药:
文化基因的唤醒术:侯班主的一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真地道!”,让我们读懂了对传统的敬畏。影片上映后,大麦网京剧演出搜寻量涨四倍,北京长安大戏院门票售罄——这便是对文明血脉的集体寻根。
创作尊严的淬火:金啸天“宁死不改词”的执拗,为流量时代的创作人树立精神坐标。七十一岁的陈佩斯抵押房产拍戏,这种“戏比天大”的疯魔,是对艺术拜金主义的当头棒喝。
生存智慧的诗学:侯班主的弯腰与挺立,揭示了中国式坚守的真谛——在妥协中守护核心价值。正如陈佩斯回忆被封杀岁月:“弯腰是为护住怀里的火苗”。这对职场人、创作者的启示在于:跪着的膝盖与挺直的脊梁可共存于同一躯体。
集体疗愈的仪式场:当保洁员惊讶“干了十年,第一次见喜剧片没人拍照发朋友圈”时,观众攥着哭湿的纸巾完成精神净化。不同世代在影院里共同落泪的场景,构成了对抗情感荒漠化的精神绿洲。
散场灯光亮起时,那个曾带给亿万观众欢笑的光头老人站在银幕前眼含热泪:“大家喜欢,我就快乐”。此刻,我们忽然读懂——陈佩斯用三十年搭建的岂止是戏台?
后记:他重塑建了喜剧艺术的尊严坐标系
当年轻观众搜索《霸王别姬》的戏词,当学者重提“戏比天大”的精神,当无数普通人在生活重压下哼起跑调的坚持,这座由四樑八柱支撑起的戏台,已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完成了最庄严的封箱演出。因为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而是在蒸汽氤氲的包子铺中,那声倔强的荒腔走板里。
(完)
作家简介
常照
本名沈林沼。作家、美评家、油画家。美国爱缪斯基金会副会长、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阿联酋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饍艺研究院特聘教授、中东华人收藏家协会创始人;曾任迪拜政府经济部《中小企业家》杂志“聚焦中国”专栏作家;曾执教于北京大学EMBA课程并兼任多家中外企业的经营战略顾问;2018年中加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获“杰出艺术家”称号;2022年第五届美国传承杯国际艺术节获金像奖;2024年获“华人杯”全国首届文学创作大赛金奖;2024年舞台剧获“美中作协杯”全球影视微短剧集文学剧本大奖赛入围奖。已出版古体诗专集《常照诗词选》,另有短篇小说十篇、美学与艺术评论十余篇以及古体诗、杂文、散文近百篇发表于中外媒体及刊物。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