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巨大石刻像发现,道教起源于贵州的虞朝!
━━万年道教天书云篆在贵州索桥七宝之台发现
王德埙
摘要
2025年8月2日,应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乡贤理事会的邀请和协助,前去考察当地上古文明。考察的主要节点是小石笋下七宝天书台:北纬26°48`30ʺ,东经106°26`22ʺ。天书壁长约16、17米。每字符20公分见方。黑底凸雕白面。大约有二、三十个字符。释文:风大炁夜日藏行土碧日大國?玄猪同神无黑徧一地月聖。七宝天书云篆26字铭文:伏羲女娲风姓。由元始天尊首次提出了神和圣等教主概念。提出了“玄”、“无”等道教核心的哲学命题,现在看来,这个“众妙之门”起源于修文索桥天书。道教的“炁”是道教文化中特指的先天本源能量。已有对应伏羲山五阜文的大国形态:虞朝。在9265年前,中国的道教在贵州人元始天尊老先生的倡导下,已经建立起来了。结合云篆解读,可知此巨幅石雕像就是9270多年前元始天尊的聖像,其在旅游业的吸粉井喷效应在亿万级别。在上古,“聖”不是老子,而是元始天尊。《隋书经籍志》:“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玄之先,所说之经,天地不怀,则蕴而莫传。”《云笈七签》,“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之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这个七宝之台,就在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小石笋七宝天书台。王德埙采用仪器检测黑色的七宝之台,同样为人工雕刻于9265年前。此地已然为中华道教圣地。同在9200年的时间段,丹朱为唐尧之子,均为夏人。丹朱就是贵州盛产的朱砂。丹朱大帝之名卓有贵州特点,凭此可以判断著名的尧帝父子原来都是贵州人。夏人与虎崇拜的巴人形成外婚制联盟即虞王朝。虍十吴=虞。贵州丹朱虞王朝的国教就是元始天尊创立的道教,这是古中国辉煌的文化高地。中原中心论不能成立。秦汉以后王朝以中原为中心,羁縻政策出笼。中国字改称汉字,鹊巢鸠占。9200年前的贵州中国字,已经能构成完整的文献,长篇大论。这是3000年三言两语的占卜甲骨文望尘莫及的。南中地区为9200多年前虞朝的统治区域。7000年前左右,虞朝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中心大国,统治范围扩大到今山东省、越南、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夏朝则扩大到古埃及。主持七宝道观事务的道长人选已物色好,是位著作等身的道长,一旦政府介入即推荐。本文仅系初探,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立项完成,预计将有更加震憾的发现。
关键词
元始天尊;石刻像;道教起源;天书云篆;虞朝:索桥;七宝之台
2025年8月16日,香港达德大学校办羿文在大学公众号上报道: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王德埙田野考古发现道教起源于贵州!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报道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贾华2025-08-18 11:00热度:
近日,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王德埙,前往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进行田野考察时,在当地一座名为石笋山的崖壁上发现上古文明“七宝天书云篆”古文字,令专家倍感惊奇。
王德埙发现这一奇迹时,欣喜若狂,作为长期研究中国古文字的专家,他在贵州境内发现、研究过多地古文字,索桥石笋山“天书”是他发现唯一以“凸雕”形式呈现的上古文明。
“天书”高悬于石笋山绝壁之上,刻痕凸显,最大的图案如钵,直径约20厘米见方,仿佛神祇之符咒,又似时光之烙印,至今无人能懂。“天书”人工痕迹明显,且横向排列成一条直线,绝无向上向下弥漫之处,故应非自然现象。
“今后我就一门心思把这处‘天书’研究好,如果有项目就把课题做好,一步一步前进。”王德埙说。
经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分检测仪器检测,该“天书”为人工雕刻,起于9265年前。但王德埙也强调,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科检仪器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
经王德埙将26个字符逐一编号,根据他多年来研究掌握的古文字知识进行严密解读,得出这些“天书”释文为:风大炁夜日藏行土碧日大國,玄猪同神无黑徧一地月聖。并将其命名为“七宝天书云篆26字铭文”。
王德埙对“云篆”的解读是,“天书”中的“玄”“无”等为古文化中的哲学命题。“炁”特指先天本源能量,与日常用语中的“气”存在本质区别。
王德埙指出,“炁”专指先天元气,具有形而上的神秘性,与物质能量不同。“炁”是“道”的具象化表现,追求返璞归真。
中医典籍也用“炁”描述生命本源能量,如《黄帝内经》提到“五藏生五炁”,“炁”字被用于表达精微能量概念。
“云篆就是道教的真文,其目的是通过返璞归真实现自我本性的存养,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王德埙说。
王德埙又采用仪器检测洞内的一处黑色七宝之台,同样为人工雕刻于9265年前。
“目前仅系初探,还有大量工作有待立项完成。”王德埙说。
此外,知乎等自媒体视屏转发较多,略。
另外,本文仅为个人看法,不是定论,诚恳希望考古界和学术界文史专家参与讨论!文尾也有同样声明。对于不同意见,本文永远持开放的态度。欢迎讨论,欢迎辩论,也欢迎电视擂台赛。
我多么盼望中原中心论者,包括老对手中国社科院的王巍能够拿出哪怕是一条让我哑口无言的证据来呀!
一、考察经过
2025年8月2日,我应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乡贤理事会的邀请和协助,前去考察当地上古文明和卓有特色的奇石文化。
(上图地点为谷堡镇乌栗村饭店,时间为当天中午)
考察的主要节点如下:
小石笋下七宝天书台:北纬26°48`30ʺ,东经106°26`22ʺ。
三朝水,间歇泉:北纬26°48`36ʺ,东经106°26`51ʺ。
元始天尊巨像石(水电站进水口):北纬26°47`46ʺ,东经106°28`51ʺ。
修文索桥:北纬26°47`39ʺ,东经106°26`31ʺ。
关牛洞:北纬26°48`25ʺ,东经106°26`40ʺ。
小塘坎:北纬26°46`34ʺ,东经106°26`42ʺ。
索桥村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为著名的猕猴桃之乡。
谢老师:瞧,弥猴桃个头多大!
王德埙: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众笑:还有一个月才吃得。
秋来菊黄蟹肥、瓜果飘香,真是一个宜居的鱼米之乡。
索桥七宝天书台是考察重点。灌木丛中的七宝天书台异常难走,王德埙耄耋之年,年老体衰:田野考察又遭受过车祸,左大腿和脚掌粉碎性骨折,倚杖而行。虽考察组前牵后托,好几次仍然踩虚差点掉下万丈深渊,冥冥中若有神力托举然。
大、小石笋:
据现在了解的情况,石会长父亲最早发现天书壁,他说好像是观音文。其父长期挂念着观音文的解密,郁郁而终。石会长说我们两次动员你来主要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我虽然行前的8月1号都还在中医一附院看病,状况欠佳,但想想人两代人的重托,不好意思回绝。
我们于是先考察天书壁:
县文化局原张局长和谢老师采样云篆。
天书壁长约16、17米。每字符20公分见方。黑底凸雕白面。大约有二、三十个字符。
当时,我明白一定要区别地质学上的纹路现象和上古的人为符号。做了一辈子的学问,万不可到头来闹个大笑话。
我根据两点考虑,怀疑天书壁为人工所为。一是二、三十个字符横向排列成一条直线;绝无岩熔向上向下自由弥漫之处,故应非自然现象。二是凸雕字体高约4亳米,整齐划一,也不象是自然现象。
每个字符跟石基面结合紧密:有个小点看似摇摇欲坠,我试用手指用力搬动,竟不能移动分毫。证明这个小点是人为如此。
考察结束后,我把最初的学术印象向考察组通报:修文有文,索桥天书或将震撼世界。
可恼中原中心论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贵州文化。它们不知道贵州高原地处长江文明的核心地段,与长江上、下游文明相互影响而凝聚精华。伏羲女娲成道在贵州,其社稷坛附太极阴阳日晷仪就在镇宁伏羲山上。安顺政府正据王德埙意见全力打造。
贵州山区上古文明发达有原因:三次大洪水时期,贵州是古人类逃难的高地,有民族古歌为证:历史人类学将之奉为信史。
抗战时期国人往贵州逃难的路线跟上古差不多。
试想一下,上古中国人真可怜,三次大洪水!洪水滔天,一片汪洋。青藏高原太高爬不上去,只有中国第二阶梯贵州高原成为人们逃难的福地。人越聚越多,这就需要交流,但南腔北调,互为鸟语。迫切需要一种能突破语言障碍的媒介,古中国字和天书云篆就此应运而生。
按:至少三次大洪水。
在贵州省各地,上古中国字已经有七、八处发现。都市头条和搜狐号都有王德埙论文可查阅。
猫跳河对岸有两万年前的观游天书,上边就有中国方块字,贵州都市报记者贾华早有报道。见下图:
“来子洞”内有八百个汉字和图案,有“鸟”、“大王”等象形文字,还有旗杆、旗帜等图案,说明这里当时已经有了类似国家的存在,疑为当地古老的仡佬族部族。
说明:这里公布的古文字古符号图片仅是一都份,用来剝夺中原中心论之甲骨文老大的地位够了。还有五、六张图片待公布。
下面是左志明册亨岩画照片
王德埙检测距离今天25150年。
均解读,详见王德埙论文
道真新龙台岩画
下面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7800年,为公元前5777多年前作品。
道真文字岩画王德埙摩本如下:
所有“灵”等字符均已解读,详见相关论文。
赤水官渡岩刻。
下面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23000年,为公元前20977多年前作品。
王德埙在摄影。
均解读,“李”字等符号和字团详见王德埙相关论文。
下面是安龙填红岩刻。王德埙检测距今有7000多年。有“A”“日”“大”“南”“五”等方块字。
下面是镇宁县伏羲山太极阴阳日晷仪文字
如图之1为先良渚文字字体“土”, “土”与“社”为通假字关系。所以,这里的“土”就是“社”。社稷坛的证明。
详见王德埙论文:镇宁蒙正人历史人类学考古调查记。
下面是綦江双河塘上古刻石鳛龙交合图
王德埙检测距今有15800多年。
方块字表示猪婆龙
上右角为数字8等两个数字。下面为“水”。
下面是普定县化处镇“反字岩”
明显可以认识别的中国字有“王”“有”“产”“石”“台”“需”等方块字。
关于红岩天书
王德埙认为:
1、由于红岩天书原本已经被破坏,研究价值大为下降。
2、如何清除外行的商人对原作的篡改以求原本之真,工程量浩大。
2017年4月26日,王德埙到龙里双龙镇考察那里的巫山岩画,发现巫山岩画的先良渚文字字体跟安顺嗮甲岩所谓“红岩天书”,实际上属于同一个文字体系。关于安顺关岭红岩天书。现存红岩碑拓片比较多。许多版本的内容差别甚大,不但字数不同,字形和内容也有比较大的区别。各种摹本、复刻本、复制拓本、木刻、石刻以及民国时期的相关照片不下数十种。王大有没有集诸本进行校勘,就在大作页71宣布“破译”结果:“关岭炎帝氏族谱系丹书崖刻”,把中原人的祖宗炎帝强加给夜郎系民族。类似这样急于求成的所谓成果非常多。均不值一提。
其中最惊人的,是王德埙在安龙金字台上的封顶石上发现了五万年前的十个中国字,有“神”、“人”、“申”、“巳”等字。古文字专家赵毅颍誉为:世界级研究成果。
“巳”通“祀”,古今字关系。因此,金字塔是祭祀高维度神(外星人)的祭坛。
其中的“申”字可能是星座的名称。
《尔雅•释天》:
“在申曰涒滩”,因此,这个“申”可能是太岁纪年法中的“涒滩”。
涒滩音:tūn tān。
据网络解释:“岁阴申的别称。古用以纪年”。
涒滩可能是外星人星座,金字塔是联系外星人的设施。
其中,“台”字应为金字塔的上古本名。从现在起,我们正式命名为“金字台”。埃及金字塔不能改,约定俗成。
其中,“小卜”为上古巫师之名,亦或官职。5万年前有卜卦为业者。
4000年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安龙金字台的晚辈。虽然晚了46000年,但由于古埃及是古中国人的殖民地,文化跟古贵州同样,也同样是联系外星人的工具。这个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研究成果。
现在世界上,承认外星人的存在是一个基本常识。
埃及金字塔很年轻,晚出转精,那里的黑色封顶石残件很大很漂亮。
所谓汉字实为中国字百分之百起源于贵州。文字是国家诞生的标志。伏羲山9200多年前128字刻石记载了丹朱大帝上古在贵州立国:虞朝。
按:这128字虞朝刻铭已全部解读完成,考证是一本书,这里容纳不了。大家可以看出,9200年前的贵州中国字,已经能构成完整的文献,长篇大论。这是3000年三言两语的占卜甲骨文望尘莫及的。
下面提供释文:
释文
释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未释字用“口”代替。
五阜沙肫
壬(年)示心逆起武
盟山帝(君主)巳衣示
付文
周毕无陌韐券
止甘卅二之疋夗戊亡乎笧
梯(事变起因)米阳州盛鬯尹戈豆
其巴永此长二木品角申
占斧网鼎四玉(璧)割兄川
王齿曰平图旨昌少券泉
才鼎(鼒)罕宫城巨
王井(宿)阳宁巨攴眝方乍(作)此阴
世咋马癸匕于方叚伏
丹巫大月(肉)齿尸夗豕呈月
(这里指装扮成丹巫大月(肉)齿的“尸”,将祭祀齿神丹朱大帝的供品“猪”的肉,盛在敞口的大盘子中:“呈”,恭敬地送上去。)
土()丁化水包(金文)七十元水。
按:1、“五阜”指上古齿神丹朱大帝统治的以伏羲山地区为中心的南中地区。南中地区为9200多年前虞朝的统治区域。7000年前左右,虞朝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中心大国,统治范围扩大到今山东省、越南、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
注:网络搜索:王德埙《论开明天竺大鰼帝国》。
显然,拒绝和鄙视研究贵州上古文明,就永远弄不清楚三星堆文明。
2、世:
指嫡长。 | 《尔雅》:“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 《释名》:“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 |
后嗣:《书·吕刑》:“遏绝苗民,无世在下。”
1、丹巫先生即“嗣子丹朱开明。”唐尧之子作为国家领导人,其主要职能就是上古的巫师,高级知识分子。故丹朱又名丹巫。王德埙《夏典考释》为七八千年前的良渚文明文献,其中就有丹朱之名。可以相互映证。另外,三星堆铜书文献王德埙已解读了两册,其中也有丹朱大帝的记录。
丹朱为夏人,与虎部族结合成外婚制联盟便构成虞期政体,即虍+吴=虞。
注:关于“虍+吴=虞”外婚制联盟公式中的“吴”,可手机搜索:王德埙《禹典考释》上。
本刻石文献:“丹巫大月(肉)齿”,足以证明丹巫就是齿神丹朱。
这里文献记录了祭祀唐尧之子齿神丹朱,亦即丹巫。上古伏羲山人为丹朱大帝后人无疑。
“王齿曰平图旨昌少券泉”重要。是齿神丹朱颁布的诏书。
大意:
五阜沙肫祭祀平叛布告
壬年上天垂示灾祸,天心逆发动武装叛乱
君主山帝和巳衣(巴人领袖)盟誓
并附属文书,刻铭文于石。
给周毕陌韐券
截止甘部族拿着戊兵器,身子侧卧弯曲(骑在)32匹(马)上逃亡。
我们在米阳州盛香酒庆祝,有兵持戈守卫,令尹(将对甘的胜利)记录在册。
大王谈到叫做武力平定的版图,命令正大光明地颁行适当的钱币作为国家的凭证。
。根据占卜,决定将逆兄的河川割让,还加上网鼎和四璧。
令你们巴人永远守护此地,立二木为誓,神灵为证。
这个事件发生在斧世井宿阳亥口汉周
凡巫大水报告
盖事件为少主山帝同室操戈,联合巴人平叛。巴人属虎民族。是证上古夏人与巴人的政治联盟出现,为虞朝政体出现之铁证。
附记:黔北民间老年人经常用方言称“尸”,“你这个尸!”,因此,黔北民间应该长期存在“尸”祭传统。
今天又发现了9265年前的天书云篆真文,贵州因之而成为中国的文化高地。这把金交椅坐得稳稳当的,谁都夺不走。不服?可以打个电视擂台赛。
同在9200多年的时间段,贵州出现了丹朱王朝和元始天尊的道教。可以理解为丹朱虞王朝的国教就是道教。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如此成熟,可见上古中国辉煌的文化高地就在贵州。虞朝是万年前全人类心向往之的圣地。
回看中原,7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处在半穴居的母系原始社会。因此,中原中心论不能成立。秦汉以后王朝以中原为中心,羁縻政策出笼。中国字改称汉字,鹊巢鸠占。
按: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羁縻政策罔顾西南民族创建了虞朝,创立了道教,无视其上古创造中国方块字的辉煌,不但不到西南来跪拜伟大的虞朝,善待其后人,反而限制其自由发展。以羁为主,即以杀戮为第一要务。令其各方面陷于落后困顿,以至于从“人有二两金"的幸福沦落到“人无三分银”的困境。实际上是中原封建王朝狂妄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压迫政策。
帝王下令:石头要过火,人要过刀。
镇宁至今尚有“活人坟”,无声地控诉着三国时代的大屠杀。
明朝甚至将历史文化丰富,创造过赤水官渡中国字的僰人斩尽杀绝,实行反人类的大屠杀,完整地消灭了一个民族。令人发指!
我看过雍正皇帝镇压贵州布依族王囊仙起义的捷报朱批:杀得好!杀得妙!对,全杀光!……
民族大学这样的文献很多,读着呼吸困难。你同样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咋就这样毫无人味呢?我因此反感有关的电视剧,对编剧挨打也不同情。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什么文字写作,什么艺术创造,什么发家致富,全都让位于生存斗争。
西南民族十年一大反,五年一中反。
罪在帝王,民族无罪。
帝王不是标榜”“爱民如子”吗?不,它们不把西南部族当人,少数民族名称前都要加“反犬”旁,即犭。犭这个部首的字多与兽类有关。即将虞朝后人视为未进化为人的野兽,这是对我华夏历史的颠倒黑白!但这样污蔑虞朝,它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展开反人类大屠杀。在这种深刻的民族歧视下,能有民族团结吗?答案是否定的。二者只能长期处于你死我活的残酷战争之中。
这是华族第二次内斗的悲剧,起因在于统治者不懂或装不懂华夏历史,误将虞朝华夏正宗当成兽类来剿杀。内斗两败俱伤:明朝倾国力八路大军平播取胜,但国力大伤,直接导致崇祯向大臣借不到钱而亡国鼎革。
退休以后我仍然先后五次到大学城参加“学者关怀活动”讲学。
学生提问:为什么西南民族创造了上古辉煌的文化,秦汉以后反而落后了呢?
我回答:自由。
例如,他们到北非去建立古埃及殖民地,不需要迁移户口,也不需要什么劳什子护照,有航船和指南针就行。
掌声雷动。
按:人有二两金,见王德埙专著《亚洲的黎明》,六年前完稿,150万字,无钱出版。
丹朱又叫朱砂,贵州有铜仁汞矿。另外还有务川。仡佬族的先民——濮人就在这里取朱砂、烧炼- ,素有“丹砂古县”之称。务川县位于遵义市东南。故丹朱大帝之名卓有贵州地方特点,凭此可以判断著名的尧帝就是贵州人。尧帝临汾说大谬。这是中原中心论的又一个胡编乱造。山西尧帝7000多年上古文明的考古学证据在哪里?没有嘛。中原文化充其量也就是7000年前的半坡村遗址。
朱砂在上古是一种神性化的重要商品,朱砂崇拜。故丹朱大帝在三星堆虞朝文献中又是一位尊神。贵州上古文明在长江上、下游(夏朝:见本帖留言)文明之间起一种穿针引线达成外婚制联盟之虞朝的关键性作用,实现了长江文明一体化。至于四千年前的内斗分裂,则是另一篇史述。
相传,上古流传下来三本奇书,分别是山河社稷图、河洛之书和天书。这三样东西都在古代出现过,曾经帮助天命之人建设人类家园。至于山河社稷图已经无法得其原本,而河洛之书经过后人的不断演化也已不是当时的河洛之书,唯独天书由道家一直以一种秘密的形式保存下来,就是道教的云篆,又称之为天书云篆。天书,是指记载道教元始天尊精要的神秘之书。又称之为天降之书。在《隋书经籍志》中明确记录。云篆,是中国道教所独有的一种文字,这种字体为道教所专用,辨识困难,充满了神秘奠测的色彩,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故又谓“天书”。今方知即指索桥七宝之台的天书云篆真文。
索桥七宝之台的天书云篆真文,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都顶礼膜拜,不吝赞美之辞。确实是国之瑰宝!
中原中心论有鸵鸟政策。你今天不承认,咱也不着急,你不可能永远不承认。
四川文化非常重要,但反对走极端。有个叫啥推理师的成天妖言惑众,把个古蜀文明吹上了天:居然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你四川盆地一瓢水就冲个精打光!吹甚?
我已经证明少昊大帝之所以乘大船从东北往西南逃难,就是由于东北平原发了大水。那是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有铭物证就在我手中。
其他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发大水都没戏。哭声震天,浮尸千里……
我们不妨再把话说透,哪天若核战争灭了全球,说不定文明的火种也只有依靠贵州的山旮旯才得以保存。
有条疯狗狂吠乱咬,咱还没来得及理会:诽谤有刑法侍候。
咱先一门心思把云篆研究做好。如果有钱,就把课题做好。一文一发现,一步一前进。
在五万年的安龙金字塔文字面前,你三千年甲骨文算老几?
中原在上古就一片汪洋大海,可以捕鱼不可能创造文字。
三次大洪水:
第一次,一万二千年前,世界性大洪水。黄帝故乡在外东北米尔露天钻石城:那啥推理师胡说黄帝出自四川,一派胡言!
史实是黄帝之子少昊大帝遇大洪水由东北迁往西南。
因此,红山文明本质上就是黄帝文明。
第二次,尧帝时期,我有句芒手书的《尧帝治水》条幅。7200年前。
卷子记载尧帝令禹父鲧治水失败。
第三次:后夏朝禹帝时期,七千年前。禹帝有《大禹治水》书法传世,治水重在治理淮河,跟黄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王德埙藏。
此幅文字已解读,载都市头条。
小石笋下溶洞高可容人,长约10米。
走过云篆天书壁就是溶洞,如遇暴雨香客可在此避雨休息。
出溶洞就是七宝之台:
黑色的七宝之台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分检测仪器检测黑色的七宝之台,为人工雕刻于9265年前,跟天书云篆的制作时间相同。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科检仪器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
七宝之台民间长期有道观供奉,香火旺盛。后被捣毁。民间香火依然未减,据说非常灵验。
王德埙感恩神佑上山下山,焚纸上香,祈祷国泰民安!神佑中华!
主持七宝道观事务的道长人选我已物色好,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大道长。年富力强,清心寡欲,素食为生。为人严谨而博学。一旦政府介入,即可向民宗部门推荐。我愿去省外三顾茅庐。
二、七宝天书云篆解读
破译云篆的依据如下:
以下引证即采用此云篆度人妙经之对应汉字。
另外,参考《三皇文》:
释文
风大炁夜日藏行土碧日
大國?玄猪同神无黑徧一地月聖
德埙按:
七宝天书云篆26字铭文:伏羲女娲风姓。由元始天尊首次提出了神和圣等教主概念。提出了“玄”、“无”等道教核心的哲学命题。现在看来,这个“众妙之门”起源于修文索桥天书。道教的“炁”是道教文化中特指的先天本源能量,与日常用语中的“气”存在本质区别。已经有了早期的国家形态。可以说,在9265年前,中国的道教在贵州人元始天尊老先生的倡导下,已经建立起来了。
下图将云篆编码1至10:
编码1为道教云篆“风”:
按:伏羲女娲风姓。
编码2为道教云篆“大”。
德埙按:根据搜狗百科:
道教的“炁”是道教文化中特指的先天本源能量,与日常用语中的“气”存在本质区别。以下是具体解析:
核心内涵
先天本源 :指宇宙创生前的混沌元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本动力,源于虚无且归于虚无,处于有和无之间。
生命根本 :在人体中代表精微能量,是维持生理机能和精神意识的基础,超越后天呼吸之气的范畴。
字形与结构
“炁”字由“旡”(气上升的象形)和“火”(象征能量)组成,强调其精微、流动、无内结构的特性,与普通“气”形成文化区分。
与“气”的区别
日常“气” :指自然界的空气、 人体气血及情绪气氛等后天或广义能量。
道教“炁” :专指先天元气,具有形而上的神秘性,与物质能量(如现代科学中的等离子态)不同。
哲学与实践意义
在道教理论中,“炁”是“道”的具象化表现,通过修炼(如内丹术)可接通或恢复与先天“一炁”的联系,追求返璞归真。
中医典籍也用“炁”描述生命本源能量,如《黄帝内经》提到“五藏生五炁”。
现代应用
在道教文化研究、气功修炼、中医理论及文学创作(如仙侠题材)中,“炁”字被用于表达精微能量概念。
编码4下面为道教云篆“夜”。
编码5为道教云篆“日”。
编码6为道教云篆“藏”。
编码7为道教云篆“行”。
编码8为道教云篆“土”。
编码9为道教云篆“碧”。
编码10为道教云篆“日”。
下图将云篆编码11至26:
编码11为道教云篆“大”。
编码12为多笔划组合道教云篆“國”。
德埙按:大国,特指夏人与崇虎巴人的外婚制联盟虞朝。统治范围开始为南中地区。
编码13为道教云篆“?”。
编码14为道教云篆“生”。
编码15为道教云篆“一”。
编码16为道教云篆“玄”。
德埙按:道教将“玄”与“道”等同,认为“玄”是先天地而存在的本体,通过阴阳调和、虚实相生生成万物2。葛洪在《抱朴子》中明确提出“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进一步将“玄”提升为宇宙本原。过去认为“玄”在道教中源于《道德经》对“道”的形容,意为“渺冥幽远”,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终极真理6。其核心思想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强调道的深邃与玄妙。现在看来,这个“众妙之门”起源于修文索桥天书。
编码17为“猪”象形字。
编码18为道教云篆“同”。
编码19为道教云篆“神”。
编码20为道教云篆“无”。
德埙按:道教的“无”是核心哲学观念,跟佛教的“空”不等价。道教认为“无”是道的本质属性,即“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1。这里的“无”并非虚无,而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具有超越具象的实在性。
编码21为道教云篆“黑”。
编码22为道教云篆“徧”,biàn ,同“遍”。。
编码23象支音叉,为道教云篆“一”。
编码24为道教云篆“地”。
编码25为道教云篆“月?”。
编码26为道教云篆“聖”。
德埙按:
在上古,“聖”不是老子,而是元始天尊。
《隋书经籍志》中明确记录:“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玄之先,所说之经,天地不怀,则蕴而莫传,劫运若开,真文自见,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炫目。”在《云笈七签》中还记载了天书所在的位置,“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之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这个七宝之台,就在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七宝天书台。此地已然为中华道教圣地。
德埙按:
《道经》是春秋时期李耳创作的典籍,其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玄之先”。这里的“太玄”,不是杨雄的衍生模式,而是指宇宙原生模式之本体。所谓“生于太玄之先”,李耳老师是言元始天尊诞生在太玄之前。我们今天科学检测元始天尊如山一般巨大的雕像都雕刻于距今9270之前,对于李耳,甚至对于今天的现代人来说,那的确是相当古老了,故云太玄之先。
其云:“凡八字”以后的文字有欠准确,可以理解:元始天尊的创造对于春秋时期的大师来说实在是太过久远了。故以本文介绍的索桥云篆天书真文为准。假如当年李耳老师有幸光临文化高地贵州,一定早有上古文明成果问世,但历史没有假设。
《道经》:劫运若开,真文自见。
德埙按:
“见”即“现”。
云篆就是道教的真文。其目的是通过返璞归真实现自我本性的存养。从原始宗教来看,真文是交感巫术的反映。他们在岩上刻画云篆,也就施行了交感巫术,具有感应神祗和族人的功能,找到与天地万物相合的“合道方式”,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的一种沟通方式。
今云篆天书真文惊现于世间,岂非我中华有道盛世之天意!
元始天尊巨大刻石像也属于交感巫术。元始天尊的弟子不会无缘无故的雕巨像。他们认为元始天尊是圣主,只有雕得足够高大,才象一位尊神,也才能够跟天神沟通,只有雕得象一座高山,神灵才知道他不一样,才听得到他的话,从而保护族人。
今天,元始天尊巨像震撼面世,现代人扬弃了巫术内核感受到上古人像雕塑艺术的魅力,油然而生敬意。
其在旅游业的吸粉井喷效应在亿万级别。
万众礼拜!
一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刘副会长摄影)
三、年份科学检测
第一项
经核查,云篆样品为石质,有人工操作痕迹。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分检测仪器检测七宝天书台样品,为人工雕刻于9265年前,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科检仪器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
第二项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分检测仪器检测元始天尊石刻像石,为人工雕刻于9270年前,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科检仪器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
结合云篆解读,可知此巨幅石雕像就是9270多年前元始天尊的聖像。
在上古,“聖”不是老子,而是元始天尊。
《隋书经籍志》:“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玄之先,所说之经,天地不怀,则蕴而莫传。”《云笈七签》,“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之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这个七宝之台,就在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小石笋七宝天书台。
第三项
见前文: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分检测仪检测黑色的七宝之台,同样为人工雕刻于9265年前,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科检仪器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
本文仅系初探,三日草就,疏漏难免。例如,有几个云篆未列入编码解读,只能列入后期项目完成。其他问题,望方家有以教我。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立项后完成,预计将会有更加震撼的发现。
文中除作者外,还采用了张副会长、刘副会长、石会长的照片。
参考资料:
1、国家中央电视台认可道教文化: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经世常存。道教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凝结着古老的东方智慧。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上善若水,唯而不争的道德追求,和平包容,齐同慈爱的价值理念,经世常存,历久弥新。
2、《云笈七签》是一部大型道教类书,主要内容择要辑录自张君房著作《大宋天宫宝藏》。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年-1029年)合辑成书进献给仁宗皇帝,该书为《云笈七签》(搜狗百科)
作者介绍
王德埙:1946-汉族,香港达德大学社会考古学院院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研究员,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