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奇缘5:人间烟火》
第一章 青玉现世
民国三年,北平琉璃厂。
周树人蹲在地摊前,指尖触到一枚温润青玉。玉上"烟火人间"四字突然渗出血丝,摊主老头的独眼里闪过幽光:"先生好眼力,这玉可是从骊山死人堆里刨出来的。"
铜钱落案的瞬间,周树人眼前浮现幻象:穿明代衣裙的女子在桃花树下微笑,她身后站着个手持罗盘的男子,两人身影渐渐化作星光消散。
"有趣。"他推了推圆框眼镜,没发现衣襟内袋里的《狂人日记》手稿正微微发烫。
第二章 桃花幻境
秦芷弥留之际,窗外飘进一片桃花。
八十二岁的她挣扎起身,枯瘦的手指在虚空勾勒符咒——这是六十年来第一次动用残存的龙气。卧榻四周突然浮现华胥国景象:青铜巨门完好无损,桃花林里有个穿长衫的文人正在拓印碑文。
"墨卿..."她咳出血沫,看见幻境中的文人转过头,竟长着周树人的脸。
第三章 残符重燃
周树人夜半惊醒,发现青玉悬浮在《狂人日记》稿纸上。墨字一个个飘起,组成陌生口诀:"北斗斟元气,南溟注玉浆..."
他鬼使神差念完,屋顶突然被金光洞穿。七颗流星坠入院中,化作七盏青铜灯——正是当年周墨卿用过的"七星续命灯"!
隔壁屋传来周作人的惊叫:"大哥!你书桌上...有龙!"
第四章 两界相逢
垂死的秦芷被桃花包裹,再睁眼已站在民国北平的胡同里。对面茶馆中,周树人正与钱玄同争论什么,他胸前青玉发出只有她能看见的微光。
"这位先生。"她拦住卖糖葫芦的小贩,声音年轻得不像话,"烦问今夕是何年?"
小贩盯着她明代装束直发愣:"民、民国三年啊!"
第五章 新火相传
周树人在案头发现一册陌生笔记,扉页题着《龙脉考》。翻开第一页,正是秦芷的笔迹:
"龙气散入万民,方为真长生。今以残魂注此册,后世当有续火者..."
窗外飘来烤红薯的香气,胡同里孩子们在唱新编的歌谣:"天地改,日月新,没了真龙有凡人..."
(全书终)
---
《龙脉奇缘》后记:山河入梦,烟火人间
写完《龙脉奇缘》的最后一个字时,窗外正落着今年的第一场雪。
这个故事始于一句古诗"须弥山是天地骨",最终却落在了"没了真龙有凡人"的市井烟火里。从嘉靖年间的星象异变,到民国初年的青玉重逢,五百年的因果轮回,写的其实是同一个命题:当超凡入圣的力量消散后,人间该如何自处?
一、神话的壳,现实的核
秦芷与周墨卿的故事,表面是风水玄术的奇幻冒险,内里却是对"权力"的解构。严嵩所求的长生、徐福妄图的通天、历代王朝分食的"龙心",无不是现实历史的隐喻。而最终破解千年困局的,不是更强大的法术,而是秦芷选择将龙气散入苍生——真正的力量,本就不该垄断于一人之手。
二、轮回之外,自有新篇
有读者问:为何结局停在民国?因那个新旧碰撞的时代,恰似龙气消散后的人间——没了神异,却有了科学;失了长生,却得了平等。周树人拾起青玉时,他笔下《狂人日记》的"吃人"二字,与当年青铜匣中的"龙心"形成了奇妙互文。神话会终结,但人对自由的追寻永不停歇。
三、写给历史的告白
创作期间,我常去故宫闭馆时分的太和殿前静坐。夕阳将琉璃瓦染成血色时,仿佛能看见秦芷与周墨卿的衣袂掠过飞檐。他们存在过吗?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仍会在某个雪夜,为"山海盟"三字的拓片怦然心动——这就是传说最动人的力量:让钢筋水泥的现代,依然保有仰望星空的可能。
最后,以故事里未写下的一首小诗作结:
"曾见仙人骑鹤去,
空余青冢向黄昏。
今朝我辈烹茶坐,
笑指山河是故人。"
感谢每一位与龙脉同行的读者。愿你们在平凡岁月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山海盟"。
—— 作者谨记于甲辰年大雪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