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4日,毛主席在徐水县南梨园乡大寺各庄农业视察
在1957年至1958年冬春之际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徐水组织了一支十多万人的劳动大军,打破社、乡界限搞大协作,实行全县劳动力统一调配。为此,徐水县委提出了“行动军事化,作风战斗化”的口号,把全县能调动的劳动力集中使用,按军事编制组成大队、中队,在工地搭棚宿营,组织了随营食堂。接着,徐水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旱春种,成立了田间指挥部,划分“战区”,实行劳动力集体吃、集体住,开始了所谓的“全民军事化”。
1958年8月4日,毛主席在徐水县大寺各庄村甘薯地察看密植栽培的长势
从1957年11月起,全县人民苦战三个月,实现了农田水利化,治理了27座山头,打了5000眼井,挖了500多里水渠,用工8万个,挖了2400万土石方。这些土石方如果铺成一米厚三米宽的路,可以从北京通到武汉。
1958年8月4日,毛主席与农业社社员亲切握手交谈
1958年2月,中央书记处分管农业的书记谭震林到保定视察,听了时任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的汇报后,对大兵团作战兴修水利的做法很感兴趣。他临时调整工作计划,挤出两天时间到徐水实地考察,随后在河北省三级干部大会上作报告,大力表彰徐水。
1958年8月4日,毛主席在徐水县委会议室与干部群众座谈
回京后,谭震林一方面向新闻界推荐徐水典型,一方面指示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赶赴徐水,系统总结经验,准备向全国推广。谭震林的表彰与推荐,对于提升徐水经验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正人于3月14日给中央的报告肯定了徐水经验。毛泽东读了报告觉得很好,指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此后,徐水名扬天下。
1958年8月4日,毛主席在徐水细菌肥料厂同技术人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