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章 昆仑秘境
刺骨的河水灌入口鼻,宁青娥拼命挣扎着,却抓不住任何支撑。黑水河湍急如怒龙,将她与云寄桑冲得七零八落。黑暗中,她只能隐约看到云寄桑的身影在不远处沉浮。
"云寄桑!"她试图呼喊,却被灌入更多的水。
一块浮木撞到腰间,宁青娥本能地抓住,这才勉强将头露出水面。她环顾四周,云寄桑已经不见踪影,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奔腾的水声。
"不...不能放弃..."她咬紧牙关,一手抱着浮木,一手划水,试图向岸边靠近。
河水突然变得平缓,宁青娥被冲入一个宽阔的河湾。借着微弱的星光,她看到前方河岸上趴着一个人影——是云寄桑!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游过去,艰难地爬上岸,踉跄着扑到云寄桑身边。他面朝下趴在碎石滩上,一动不动。
"云寄桑!"宁青娥颤抖着将他翻过来,手指探向他的颈侧——还有微弱的脉搏!
她迅速检查他的伤势,最严重的是后背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应该是坠崖时被岩石划伤的。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右臂的龙化现象又开始蔓延,金色鳞片已经覆盖了整个肩膀,正向胸口扩散。
"坚持住..."宁青娥撕下衣袖为他简单包扎,然后环顾四周,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
河湾三面环山,唯一的出路似乎是一条狭窄的山缝。宁青娥咬咬牙,架起昏迷的云寄桑,一步一步向山缝挪去。
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双腿因寒冷和疲惫不停发抖,但她不敢停下。山缝幽深曲折,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不知走了多久,前方突然出现一丝亮光。
宁青娥精神一振,加快脚步。转过一道弯,眼前豁然开朗——一个被七座山峰环绕的隐秘山谷出现在眼前,谷中央是一座古老的圆形祭坛,四周长满奇花异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最神奇的是,七座山峰的排列竟与北斗七星完全一致,而祭坛的位置恰好对应北极星!
"这是..."宁青娥想起冷月临终的话,"昆仑墟?"
她顾不上细想,急忙将云寄桑安置在祭坛旁的草地上。祭坛由一种乳白色石材砌成,表面刻满繁复的星象图案。中央是一个凹槽,形状与太子妃的玉简一模一样。
宁青娥从怀中取出幸存的玉简,小心地放入凹槽。严丝合缝!
玉简入槽的瞬间,整个祭坛亮起柔和的蓝光,一道光柱冲天而起,与尚未完全熄灭的七星相连。更神奇的是,云寄桑身上的龙化部分开始缓慢消退,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有效!"宁青娥喜极而泣,跪在祭坛边查看云寄桑的状况。
他的眼皮微微颤动,缓缓睁开:"青娥...这是哪?"
"昆仑墟。"宁青娥扶他坐起,"冷月前辈临终前提到的地方。"
云寄桑环顾四周,目光落在祭坛上:"太子妃的玉简..."他挣扎着站起来,走到祭坛前,"这里一定有对抗暗龙的方法。"
他伸手触碰玉简,突然浑身一震,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祭坛上的星象图案开始移动重组,最终形成一幅动态画面——
一个与云寄桑有七分相似的男子站在同样的祭坛上,身边是一位酷似宁青娥的女子。两人手牵手,面对天空中一条遮天蔽日的黑龙。
"这是...上古时期的影像?"宁青娥惊讶道。
画面中,男子割破手腕,将血滴在祭坛上;女子则取出一枚玉佩,按在男子胸口。两人的血液交融,化作一道金光直冲云霄,击中黑龙。黑龙发出痛苦的咆哮,化作无数碎片坠落大地...
影像突然中断,祭坛恢复原状。云寄桑若有所思:"看来上古时期就有人用类似方法对抗过暗龙。"
宁青娥点头:"但为什么需要两个人的血?"
"也许因为..."云寄桑突然捂住胸口,痛苦地弯下腰。他胸前的银白印记剧烈闪烁,与祭坛产生某种共鸣。
宁青娥连忙扶住他:"怎么了?"
"祭坛...在呼唤我的血..."云寄桑艰难地说,"就像在青冥山和赤焰谷那样..."
宁青娥想起影像中的场景,咬牙道:"那就试试。"她取出匕首,在自己掌心划了一道,然后将匕首递给云寄桑。
云寄桑同样划破手掌,两人将流血的手掌按在祭坛中央。血液顺着纹路流淌,很快填满了整个星图。祭坛光芒大盛,七座山峰同时亮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光阵!
无数信息如潮水般涌入两人脑海——昆仑墟是上古方士创造的秘境,专门用来封印暗龙。每当天象异变,暗龙即将复苏时,"承天血脉"与"守龙人"就会觉醒,前来加固封印。
最震撼的是,他们并非第一对"承天血脉"与"守龙人",而是这个循环中的最新一环。每一次对抗,两人都会牺牲自己的一部分灵魂来加固封印,直到下一次暗龙复苏...
"所以我们的相遇...不是偶然?"宁青娥声音发颤。
云寄桑神色复杂:"也许从一开始,我们的命运就已经..."
祭坛突然剧烈震动,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光阵中心升起一根石柱,顶端放着一个玉盒。云寄桑小心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两枚戒指,一金一银,戒面分别雕刻着微型龙纹,与他们身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这是...?"宁青娥刚拿起银戒,就感到一股温暖的力量流入体内,手腕上的印记变得更加清晰。
云寄桑戴上金戒,同样面露惊色:"它能增强我们的力量!"
就在此时,祭坛的光阵突然扭曲,一道黑影从地底窜出,直扑云寄桑!宁青娥眼疾手快,拉着他急退数步。黑影落地,化作一个模糊的人形——是夜无痕的投影!
"找到你们了。"投影冷笑道,"以为逃到昆仑墟就能躲过暗龙的力量?"
云寄桑挡在宁青娥面前:"夜无痕,你究竟想要什么?"
"重塑天地秩序。"夜无痕的投影环顾四周,"这座秘境藏着上古方士最大的秘密——'双星合璧'之术。得到它,我就能完全掌控暗龙之力。"
宁青娥握紧银戒:"你休想!"
夜无痕的目光落在她手上,突然大笑:"原来戒指在你们手中!很好,省得我找了。"他伸手一招,宁青娥腕上的印记突然刺痛,银戒竟要脱手飞出!
云寄桑立刻抓住她的手,金戒与银戒相触,爆发出刺目的光芒。夜无痕的投影惨叫一声,如烟雾般消散。
"他怎么会...?"宁青娥惊魂未定。
云寄桑沉声道:"看来他通过暗龙之力与这里产生了联系。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两人仔细检查祭坛,在侧面发现了更多刻文。解读后得知,要完全激活秘境力量,必须进行"血脉洗礼"——两人需分别登上对应的山峰,在星力最盛时引动体内力量。
"七座山峰,对应七星。"云寄桑分析道,"你我各选一座,同时引动印记之力。"
宁青娥指向最亮的两座:"天枢和天璇,主星与辅星的关系,应该最适合。"
计划已定,两人简单休整后便分头行动。临别前,云寄桑突然拉住宁青娥的手:"小心。如果感觉不对劲,立刻撤回。"
宁青娥点头,轻握他的手:"你也是。"
云寄桑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指,转身向天枢峰走去。
山路崎岖,云寄桑每走一步都能感到金戒传来的温暖力量,压制着体内躁动的烛阴之力。右臂的龙化已经退到肘部以下,但胸前的银白印记却开始隐隐作痛,仿佛在提醒他什么。
登上峰顶,一个圆形平台出现在眼前,中央立着一根石柱,柱顶凹槽与戒指形状吻合。云寄桑深吸一口气,将金戒放入凹槽。
刹那间,一道金光直冲云霄,与天枢星相连!与此同时,远处的天璇峰也亮起银光,两道光柱在夜空中交织,形成一幅壮观的星图。
云寄桑感到一股浩瀚的力量涌入体内,眼前浮现出无数陌生画面——他看到了前世的自己,与宁青娥的前世并肩作战,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封印暗龙...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轮回转世,只为这一刻..."
力量越来越强,云寄桑的身体开始发光,皮肤下浮现出细密的金色纹路,与银白印记相互纠缠。就在他即将承受不住时,光柱突然中断,所有异象消失。
"怎么回事?"云寄桑疑惑地取下金戒,看向天璇峰方向——那里的银光也消失了。
不安的预感涌上心头,他顾不得疲惫,立刻向天璇峰奔去。山路陡峭,几次险些滑落,但他不敢有丝毫停顿。
登上天璇峰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宁青娥倒在地上,银戒滚落一旁,手腕上的印记变成了诡异的灰黑色!
"青娥!"云寄桑冲过去扶起她。
宁青娥脸色苍白,虚弱地睁开眼:"夜无痕...他通过印记连接...干扰了仪式..."
云寄桑检查她的手腕,灰黑色的印记正在缓慢扩散:"他做了什么?"
"试图...控制我..."宁青娥艰难地说,"但我抵抗住了...代价是..."
话未说完,她突然痛苦地蜷缩起来。云寄桑将她抱起,迅速下山回到祭坛处。祭坛似乎感应到他们的危机,自动亮起柔和的光芒,暂时稳住了宁青娥的状况。
"必须彻底切断夜无痕的联系。"云寄桑思索着,突然看向两枚戒指,"也许..."
他将金戒和银戒同时放在祭坛中央,然后割破手掌,让血流在戒指上。血液接触戒指的瞬间,两枚戒指自动合二为一,变成一枚双色戒指!
宁青娥惊讶地看着这一幕:"这是...?"
"双星合璧。"云寄桑拿起戒指,"上古方士留下的真正力量。"
他将戒指戴在宁青娥手上,灰黑色的印记立刻开始消退。宁青娥长舒一口气,脸色逐渐恢复红润。
"感觉如何?"云寄桑关切地问。
宁青娥活动了下手腕:"好多了。但夜无痕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尽快完成仪式。"
云寄桑点头:"这次我们一起。"
两人再次登上天枢峰,这次是一同前往。双色戒指放在石柱凹槽中,两人手牵手站在光阵中央。当星光降临时,他们同时催动体内力量。
金光与银光交织,形成一个完美的能量循环。云寄桑胸前的银白印记脱离皮肤,在空中形成一个光阵;宁青娥手腕上的印记同样离体,形成另一个光阵。两个光阵相互旋转、靠近,最终合二为一!
浩瀚的力量冲刷着两人的身体和灵魂,他们看到了彼此的前世今生——每一次轮回,他们都以不同身份相遇,共同对抗暗龙,然后为封印它而牺牲...
"原来我们..."宁青娥泪流满面。
云寄桑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止这一世。"
就在仪式即将完成时,异变突生!一道黑影从地底窜出,直扑双色戒指——是夜无痕的本体!他不知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秘境入口。
"终于...是我的了!"他狞笑着抓向戒指。
云寄桑和宁青娥同时出手,金光与银光交织成网,拦住夜无痕。夜无痕额心的黑色龙纹大亮,周身黑气翻腾:"你们阻止不了我!暗龙即将完全苏醒,届时整个世界都将重塑!"
"疯子!"云寄桑怒喝,"你知道那会死多少人吗?"
"必要的牺牲!"夜无痕狂笑,"新世界不需要弱者!"
他猛地挥手,黑气化作无数尖刺射来。云寄桑推开宁青娥,自己却被三根黑刺贯穿肩膀,鲜血顿时染红衣袍。
"云寄桑!"宁青娥惊呼,想上前帮忙却被另一股黑气缠住。
夜无痕趁机扑向戒指,就在他即将得手的瞬间,一道白光从天而降,正中他的后背!夜无痕惨叫一声,踉跄几步,回头怒视——竟是冷月的残魂!
"叛徒!"夜无痕咆哮,"你竟敢..."
冷月不答,只是飘到云寄桑身边,将一股纯净的能量传入他体内:"少主...用双生池...只有那里能彻底净化暗龙之力..."
她的残魂开始消散,最后看向宁青娥:"戒指...是关键..."
夜无痕暴怒,黑气如潮水般涌向冷月,却只扑了个空——她的残魂已经彻底消散。
"该死!"夜无痕转向云寄桑和宁青娥,"把戒指交出来!"
云寄桑强忍伤痛站起:"休想!"
夜无痕冷笑:"那就一起死吧!"他双手结印,额心黑色龙纹脱离皮肤,在空中化作一条迷你黑龙,直扑两人!
千钧一发之际,双色戒指自动飞起,挡在黑龙面前。两股力量相撞,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整个天枢峰都在颤抖!
烟尘散去,夜无痕已经不见踪影,只有一枚黯淡的黑色龙纹落在地上。双色戒指也失去了光泽,掉落在地。
宁青娥捡起戒指,发现它又分离成了金戒和银戒:"他逃了?"
云寄桑摇头:"只是分身。本体应该还在暗月峰。"他看向冷月消失的地方,"她说的'双生池'是什么?"
宁青娥思索片刻,突然想起祭坛上的刻文:"在秘境最深处,有两口相连的池水,一阴一阳,据说能洗涤灵魂,净化一切邪祟。"
"我们得找到它。"云寄桑捂着伤口说,"如果冷月前辈特意提到,那一定很重要。"
两人收拾好东西,小心下山。刚回到祭坛处,就听到远处传来隆隆水声。循声而去,在七座山峰环绕的正中央,一个隐蔽的洞穴中,两口相连的池水出现在眼前——左池清澈见底,右池却漆黑如墨,但诡异的是,两池水在连接处完美交融,没有任何混杂。
"这就是双生池..."宁青娥惊叹道。
云寄桑走近观察,发现池边刻着古老的文字:"阴阳相济,生死同源;双星合璧,混沌归元。"
"要怎么做?"宁青娥问。
云寄桑沉思片刻:"我猜...我们需要分别进入两池,用戒指的力量净化体内的杂质。"
宁青娥点头:"值得一试。"
两人简单处理了云寄桑的伤口,然后分别走向两池。云寄桑踏入黑池,宁青娥则进入清池。池水冰凉刺骨,却让人异常清醒。
他们同时戴上戒指,催动体内力量。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两池水开始旋转,形成一个完美的太极图案。云寄桑感到体内的烛阴之力被一点点抽离,而宁青娥则觉得夜无痕留在印记中的黑暗气息逐渐消散。
不知过了多久,旋转停止。两人睁开眼,发现池水的颜色互换了——原本清澈的池水现在微微发黑,而黑池则变得透明许多。
"有效!"宁青娥欣喜地看着手腕,印记恢复了纯净的银白色。
云寄桑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龙化部分完全消退,胸前的银白印记更加清晰。但当他试图离开池水时,却发现双脚像生了根一般无法移动!
"怎么回事?"他惊讶地尝试挣脱,却越陷越深。
宁青娥同样无法离开清池:"池水...在吸收我们的力量!"
两池水再次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云寄桑和宁青娥被拉向中央的连接处,眼看就要撞在一起!
千钧一发之际,两人本能地伸出手,十指相扣。就在接触的瞬间,漩涡突然停止,池水恢复平静。一段全新的信息涌入脑海——
双生池并非简单的净化工具,而是上古方士留下的最后考验。唯有真心愿意为对方牺牲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双星之力"。
"原来如此..."云寄桑恍然大悟,"不是力量的融合,而是心灵的共鸣。"
宁青娥眼中含泪:"我们通过了考验。"
两人轻松离开池水,发现戒指已经融为一体,无法再分开。更神奇的是,云寄桑胸前的印记变成了金边银心,而宁青娥手腕上的则是银边金心,两者相互呼应。
"现在,我们该去找夜无痕做个了断了。"云寄桑握紧宁青娥的手。
宁青娥点头,看向远方隐约可见的暗月峰:"结束这一切。"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池水突然映出一个画面——夜无痕站在暗月峰顶的祭坛上,脚下是一个巨大的血阵,七颗星辰在血光中摇摇欲坠。更可怕的是,他身后浮现出一个模糊的龙形黑影,正逐渐变得清晰...
"暗龙..."云寄桑声音紧绷,"它要完全苏醒了!"
宁青娥握紧他的手:"我们得抓紧时间。"
两人快速收拾行装,向秘境出口奔去。穿过一道狭窄的山缝后,眼前豁然开朗——远处是熟悉的黑水河,而河对岸,暗月峰上的血光已经染红了半边天空。
七颗星辰,只剩最后一颗还在勉强闪烁...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