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霞客江云龙:
以笔绘山河,传承徐霞客精神
天 琮

“云龙游天”,这四字由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集东夷骨刻文字为江云龙大师题写,饱含深意。时逢江云龙大师七十三寿辰之际,他赴山东蓬莱、泰山书画采风,为这段艺术之旅留下特别的印记。
江云龙1952年8月生于无锡,早年师从著名书画家秦古柳先生,现为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江苏无锡研究会会长,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香港国际书院客座教授。

8月2日,江云龙大师去泰山写生中途来到济南,专程拜访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先生,本月恰逢江先生73岁生日,当晚,丁先生为江先生精心举行了庆生宴,我也有幸应邀参与其中。宴会上,大家相谈甚欢,江先生非常健谈,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的从艺生涯。自幼受家父影响,他对绘画便情有独钟,从故乡到异乡,江云龙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徐霞客精神。凭借着一根根钢笔线条,忽粗忽细、忽重忽轻、忽浓忽淡、忽直忽曲,绘出了故乡的秀美景色,大好河山。徜徉在美妙的钢笔线条上,且爱之弥深,往往留恋忘返。
几年时间里,江云龙先后到访五台山、崆峒山、栖霞山、武当山、普陀山等10余座名山大川,并出版画集《灵岩山写真集》《百年梅园写真集》《清名桥历史文化百景写真集》《栖霞山百景写真集》,还有《无锡风光》《无锡园林》《无锡百景》《水墨张家界》《张家界百景写真集》,已画完待出版的有《雁荡山百景写真集》《崆峒山百景写真集》《峨眉山百景写真集》等。
他计划为每座名山创作100幅不同时节、地点的画作,并在有生之年将每座名山绘成百米长卷。
为了实现这一宏愿,江云龙先生不辞辛劳。每到一处,为节省时间,他住寺庙、吃斋饭,与僧人交友。2020年9月,他再次踏上峨眉山。40年前的初访,让峨眉山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而此次重游,他做足功课,深入挖掘峨眉山的奇观与文化。


两个多月来,江云龙的足迹遍布峨眉山的每个角落。他穿梭于层峦叠嶂之间,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不放过任何一处景致。从山脚下的报国寺出发,一路向上,他领略了伏虎寺的清幽宁静,那里的楠木参天,古意盎然;在清音阁,他沉醉于双桥清音的潺潺流水,聆听着大自然谱写的美妙乐章;洪椿坪的细雨濛濛,如诗如画,让他仿佛置身仙境,也让他再次回味起40年前的初印象;而万年寺的无梁砖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江云龙在其间驻足良久,细细揣摩。


继续攀登,他来到仙峰寺,这里的静谧与深邃,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灵感;洗象池边,他想象着普贤菩萨洗象的场景,将那份神圣与庄严融入画笔;在金顶,他目睹了云海日出的壮丽,感受着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不仅如此,江云龙还深入到峨眉山的偏僻小径,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他寻找到山中最大的“树王”,那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在雨中,他邂逅了绝美之烟云,云雾缭绕间,水墨峨眉的韵味尽显,他笑着说:“仙境中的水墨峨眉让我感受到了。”
翻看江云龙创作的峨眉山百景图,线条明快,内容丰富。每幅画旁配有长短不一的文字,皆为手书,峻健、灵动而流丽。文字的内容,或是说明介绍,或是勾勒描述,亦或是相关故事和背景,这无形中丰富了画面的造型语言,使之更具文化含量。
他凭借钢笔画,将峨眉山的山水、历史与人文永久镌刻。选择钢笔画,是他独特的艺术表达,其线条放大后可刻石,成为精美的碑拓画。
江云龙以坚定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践行着对艺术的热爱,用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成为新时代传承徐霞客精神的典范,而“云龙游天”四字,恰似对他艺术征程的生动写照。
8月3号一早,江先生带着对泰山的期待与创作的热情,乘火车奔赴泰山写生。泰山,五岳之首,雄伟壮观,文化底蕴深厚,相信在江先生的笔下,定会诞生出别具一格的泰山画作。我们满怀期待,翘首以盼江先生用他独特的钢笔画,为我们展现泰山的巍峨与壮丽,赋予泰山新的艺术生命力。
2025年8月4日/乙巳六月十一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