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保民
(临猗网图片)
“jiàn mó”,是孙吉方言对当地流行、颇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风味美
食的叫法,人们习惯性地把“jiàn mó”等同于“煎饼”,故而写作“煎馍”。而笔者觉得写作“䅌(jiàn)馍”更能体现它的特点。
虽然都是相似的煎制食品,其实,“䅌(jiàn)馍”与“煎馍”(煎饼)是有所不同的。一来,孙吉话里一般不说“煎”饼,而是说“烙”饼。再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于这个“䅌”。
䅌,普通话读音为“juān”,孙吉话念作“jiàn(煎)”。基本上是大家常说却不一定写得出来的字。【说文解字·注】:“麦茎也。麦茎光泽娟好,故曰䅌”。而在孙吉一带,这个字的读音转变成了“jiàn”(或读舌尖音diàn)(煎),但是其意思并没有改变,也没有增添“煎”义,组词有“䅌积(音:jiàn ji,即麦草垛),麦䅌(音:mèi jian)”等。之所以把同样是烙制而成的饼状食品称作“䅌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在起初时是用小麦收获碾打后留下的麦草(即“䅌”)作为燃烧的材料,因为䅌属于“穰”(软弱的意思)柴,相比于硬木柴或煤炭的猛火烈焰,䅌火比较柔和,属于文火细烟,正适合摊在鏊上的面糊慢慢烙熟,而不怕烙焦。
除了用火的不同,䅌馍的做法也独居特色。它是用筋道的白面粉加一些鲜花椒叶、盐,搅拌成稀糊,舀出一勺摊在鏊上,再用刮板刮薄刮平,稍许翻面,烙熟即可。与其它煎饼不同,它是软的,吃的时候蘸上蒜辣椒汁,卷上凉拌三丝,堪称美味(也可切丝凉拌着吃)也。人们时常用来招待亲朋,夏收后走麦罢摊䅌馍待女婿曾经是被非常重视的习俗。对了,䅌馍摊小点,半边放上菜然后对折起来,把边压实,这叫“菜和子”,吃起来也是别具风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使用柴禾当燃料做饭的悠久历史也被改变,现在已经到了使用电或者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时代,同时收割机代替了人工䥽麦(没有了麦䅌),传统的“䅌”火炊烟伴着的䅌馍油香,正在悄悄的远离我们,逐渐变成回忆。尽管,新式灶具的火力能够调节,倒也没有断了人们品尝“䅌馍”的欲望,但是每每看到“䅌馍”二字,眼前依然会浮现农家的袅袅“䅌”火。
说到“䅌jiàn”,还须多说几句。有个“秸(与稭同)jiè”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也经常被写作“秸秆”、“麦秸”等。这两个字意思很接近。稭,【说文解字·注】:“禾稾(gao)。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