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岭的晨雾轻抚过丹江的碧波,当排球的扣杀声惊醒山间的晨曦,商洛——这座镶嵌在秦岭南麓的城市,正以体育为墨、赛事为笔,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一幅“城因赛兴、民因体健、业因体旺”的壮美画卷。从国际赛事的激情呐喊到社区球场的欢声笑语,从训练基地的拔地而起到全民运动的蔚然成风,商洛用体育的力量激活城市动能,让“排球之城、赛事之城”的名片在秦岭之巅熠熠生辉。
近年来,商洛市体育局锚定“排球之城 赛事之城”目标定位,以“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领域多点突破,交出了一份写满“硬核成果”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上,是沉甸甸的荣誉加冕: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022年度‘一都四区’建设先进集体”“2023年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奖”“2024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奖”“202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等,彰显出体育对城市发展的强劲赋能;陕西省第二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优秀赛区、“十四冬”周期陕西省冬季事业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印证了赛事组织的专业水准;“先进党组织”“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健康机关示范建设单位”等荣誉,则勾勒出体育系统党建引领、健康发展的鲜明底色。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商洛体育人“敢闯敢试、实干笃行”的生动注脚。
体系筑基:夯实体育发展根基
在管理架构方面,商洛织密全域覆盖的“体育网络”,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区协同”的高效体育管理服务体系。市体育局作为核心枢纽,内设办公室、群众体育科、竞赛训练科、体育经济科四个职能科室,统筹推进全市体育事业“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下辖体育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全民健身服务指导中心三个事业单位,为赛事举办、人才培养、健身指导提供专业支撑。六县一区均设立教育和体育局,内设体育股,下辖体育运动中心与体育运动学校,形成覆盖全域的体育管理网络,确保政策落地有速度、服务群众有温度。为强化基层力量,商洛推行“体育指导员下沉计划”,定期组织市级专家团队赴乡镇开展技术培训,2024年累计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200余场次,惠及干部群众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体育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在硬件设施方面,以“高规格场馆+普惠型设施”双线推进。经过多方努力,国家排球训练基地落户市体育运动中心院内。其中,综合训练中心可满足乒乓球、排球、手球、举重、拳击、力量训练、少儿培训等功能,实现一馆多用、一馆多能;运动员公寓可满足餐饮、会议、健身、运动员水疗、酒店等功能,包含各类客房252间。丹凤县棣花古镇建成“一带一路”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11块场地)和中华龙舟训练基地,三大基地显著提升了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承载能力。同时,全市16个体育场馆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20个镇办、1491个村(社区)健身器材全覆盖,主城区17公里健身步道、21公里骑行绿道串联起商州群众运动公园、丹凤健康运动主题公园等民生项目,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商洛创新推出“银发健身驿站”,在社区健身点增设防滑器材、心率监测设备及休息区,2024年已完成50个社区改造,惠及老年群体超3万人,让体育设施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标配”。
赛事引领: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国际+国省+本土”三级赛事矩阵成型。2024年,商洛举办国际排联U19沙排世锦赛、世界定向排位赛等10余场国际赛事,全国青少年U19男排锦标赛等100余场国省赛事;2025年持续发力,承办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十五运会女排及沙滩排球资格赛、环秦岭自行车联赛等重磅赛事,让“商洛”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内外体育版图上。在赛事筹备中,商洛创新“赛事管家”服务模式,从场地布置、后勤保障到媒体宣传,为参赛队伍提供全流程个性化服务,国际排联官员盛赞:“商洛的赛事组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城市“会客厅”——大型赛事期间,新华社、CCTV5+等媒体聚焦商洛,向世界展示秦岭深处的美丽中国。同步举办“体育文化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商州剪纸、山阳民歌等文化技艺,让赛事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借鉴“村超”“村BA”经验,商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本土赛事IP。中国康养之都气排球超级联赛从4月持续至10月,季前赛到总决赛的完整赛制吸引80余支队伍参赛,赛场边的呐喊声凝聚着最淳朴的体育热情。未来,商洛还将邀请贵州村超、村BA队伍来商对决,实现“三大球”民间赛事的巅峰聚首。
此外,“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的布局让赛事百花齐放:市级“秦岭传奇”系列涵盖排球、气排球、龙舟等项目;商州气排球、丹凤拔河、洛南钓鱼等县域赛事各具风情,如珍珠般串联成商洛独有的赛事项链,“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洛南县创新举办“钓鱼+露营”嘉年华,将赛事与乡村旅游结合,单日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百万元。
全民参与:让运动成为最普惠的健康福利
清晨的丹江两岸,晨跑者的身影与江景相映成趣;公园广场上,太极拳招式行云流水;傍晚的群众运动公园,青少年排球训练热火朝天;周末的骑行绿道,家庭组团打卡欢声笑语……在商洛,全民健身早已融入日常生活。
2024年,商洛市县联动举办“全民健身大拜年”“职工运动会”等活动1000余场次,从“迎三八健步走”到“农民运动会”,从“体育健康行五进”到“国民体质监测”,赛事活动覆盖全年龄段、全职业群。为提升活动参与度,商洛推出“全民健身积分计划”,市民通过参与赛事、健身打卡可兑换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奖励,累计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发放奖励超500万元。全市组建青少年排球队500余支、气排球队400余支,6万余人直接参与排球赛事,体育不仅强健了体魄,更凝聚了人心。正如望江楼广场参加健步走运动的市民王莉女士所说:“现在走在街上,看到的是运动的笑脸,感受到的是向上的活力。”
今年5月,在商南县举办的全国太极拳公开赛陕西赛区开幕式上,一位80岁老人挥动大刀的矫健身影惊艳全场。这位老人就是商洛武术名家柳德珊。他几十年如一日,不仅练就一身硬功夫,将非遗商州闯王大刀武术的星火传递四方。6月4日,面对记者的镜头,柳德珊老人说:“我从小就喜欢武术,一直坚持自学基本功、长拳等。近年来,在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练习武术的信心更大了,学习了刀、枪、剑、棍等多种器械的精妙技法,练习撩、劈、抛、砍等16种核心技法的刀术。武术不仅是筋骨之舞,更是心灵的修行,练功也等于是在练心,能够修心养性,遇到任何困难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自从我家孩子加入校排球队,身体素质变好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升了,体育真正改变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商洛市小学学生家长李女士高兴地说。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组织专家团队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运动康复讲座、体质检测等服务,2024年累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融合发展:“体育+”激活城市新动能
体文旅商农深度融合,赛事经济“乘数效应”显著。当体育与文旅商农深度融合,商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U19沙排世锦赛期间,沙排集市汇聚500余种农特产品,日均吸引5万人次,带动中心城区住宿业销售额暴涨150%;“跟着赛事游商洛”活动让游客在观赛后漫步古镇、品味美食,2024年“十一”假期接待游客285.9万人次,旅游收入18.04亿元。2025年一季度,28场赛事直接拉动消费8149.38万元,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商洛还创新推出“体育主题旅游线路”,将棣花古镇龙舟基地、抚龙湖垂钓中心等体育场地与金丝峡、牛背梁等景区串联,打造“运动+观光+休闲”一体化体验。某旅行社负责人表示:“体育赛事为旅游带来了大量年轻客群,赛事期间旅游订单增长超300%。”
在产业培育方面,商洛同样成果斐然:17处全民健身示范亭创新融合体彩销售、健身指导与便民服务,获国家体育总局点赞;2024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2.55亿元,同比增长16.37%;市级体育产业公司带动“体育+康养”“体育+研学”等新业态崛起,让体育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正在丹凤县棣花镇棣花社区建设的商洛国际体育文化产业园计划投入资金3.63亿元,包括四个板块:国际排联“一带一路”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中华龙舟训练基地、国家拔河训练基地、丹凤县体育用品及体育器材生产园,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随着2025年该产业园建成,将填补商洛大型体育文化产业园的空白;镇安县依托山地资源开发“山地运动研学营”,年接待学生超1万人次,成为体教融合新典范。
人才培养:为体育事业注入源头活水
体育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厚植深耕。商洛与西安体育学院合作开展支教项目,为青少年排球训练注入专业力量;商洛学院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定向培养本土人才;市太极拳馆8期培训班培育10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指导员总数达9778人,远超每千人2.8名的标准。为优化人才结构,商洛实施“精英教练引进计划”,2024年引入国家级排球教练3名、体能训练专家5名,带动本土教练团队整体水平提升。
2025年7月8日,在丹江公园广场上,正在给徒弟们传授非遗项目闯王棍法的68岁大爷杨铁娣高兴地说:“我从小就喜欢武术,尤其是近年来市上相关部门对武术的重视、赛事的增多,大大地增强了我练武的信心。现在每天风雨无阻,坚持练习,同时还影响带动了很多人一起习武,助力全民健身,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校园里,“一校一品牌”活动蓬勃开展:212所学校组建排球训练队,53所成为示范校,年级赛、校际赛全年不断;“排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活动,让7258名青少年在运动中茁壮成长,构建起“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商洛还建立青少年体育人才数据库,通过定期体能测试、赛事表现评估,为优秀学子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为省队输送后备力量。
同时,市体育局不断探索体校创新发展路径,构建全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竞技体育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加速推进市体育馆等重点项目建设,补齐县区体育基础设施短板,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大力拓展“体育+”“+体育”模式,支持丹凤文化体育产业园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活力,以体育彩票销售为助力,汇聚发展动能。我们坚信,通过一系列务实行动,定能书写商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全民共享体育魅力,为城市注入永续活力。
多措并举:奏响体育事业发展乐章
从咸阳国际机场的广告屏到市民朋友圈的接力转发,从央媒直播到网红打卡,商洛以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打破“养在深闺”的桎梏。国际排联U19沙排世锦赛筹办期间,40余家媒体联动报道,传播量破4亿次;全国青少年U19男排锦标赛短视频抖音播放量超90万;群众赛事通过“电视+网络+LED屏”四端直播,点击量突破百万。商洛创新采用“虚拟主播+实景解说”模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赛事亮点,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000万次,获人民日报新媒体点赞。
此外,商洛发起“我为家乡体育代言”全民传播活动,邀请普通市民、运动员、非遗传承人等录制短视频,讲述体育与生活的故事。一位参与气排球联赛的退休教师在视频中感慨:“运动让我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也让我看到了商洛的无限可能。”这些真实、温暖的故事,让“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城市名片愈发闪亮,正如新华社所言:“商洛以体育为桥,让世界看见了美丽中国的秦岭样本。”
以赛事为笔,以融合为墨,勾勒体育发展新蓝图。站在新的起点,商洛市体育局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深度融合,激活城市脉搏。积极筹办陕西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让赛事走进景区的青山绿水、街区的烟火人间、商圈的繁华热闹、公园的休闲惬意、社区的邻里温情、校园的青春活力,打破行业壁垒,推动体文旅商农深度联动,打造“全民可参与、全龄可体验、全域皆赛场”的活力盛景。
聚焦赛事,点燃城市激情。精心组织2025中国康养之都气排球超级联赛,以特色为魂、以品质为基,办出独一无二的体育盛会;同时全力筹备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中国香港明星足球队友谊赛、丹江龙舟大赛,让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城市始终跃动体育的蓬勃活力。
秦岭不语,见证着商洛体育的奋进之路;丹江汤汤,吟唱着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从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的塔吊林立,到社区球场的欢声笑语;从国际赛事的聚光灯下,到田间地头的运动身影,商洛用体育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未来,随着三大基地全面投用,更多国际赛事落户,这座城市必将在体育的赋能下,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