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各庄》故事之二:我爷爷属于富农,我属于富农的后代,正因为了解这一富农群体的悲惨遭遇,才写出了《万各庄》一书。1979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对地主、富农分子及其子女进行摘帽平反,解决了对地主、富农家庭成员的歧视性待遇,使其在入学、就业、参军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消除了身份标签带来的不平等现象。 那年我在廊坊师范读书,没有见到我家摘帽的通知书。 我参加工作的1982年12月之后,家里收到了一张文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复查家庭成分的通知,我家由富农成分已经改成上中农,说明我家土改时候划定的富农是错误的,属于一桩冤案。我一直保存了多年,也被我写进《万各庄》一书里,只是把文安县改成了清安县,把村名改成了万各庄,爷爷的名字换成了许盼牛。 由于一次次地搬家,那纸通知书不知了去向,保留下来会成为一件珍贵文物,想起来十分遗憾。《万各庄》一书出版后,我接待了一个慕名而来的读者,文安县兴隆宫镇朱何村人,他叫畅金树。他除了谈了《万各庄》一书的读后感,还带来了一张家庭成分平反通知书。因为都是文安县政府颁发的,纸张和格式都一样,我家的通知书是285号,他家的是602号,他家的富农已经改成中农。可以判断,他家不一定是文安县被错划为富农的最后一号,就是最后一号,可以想象,一个文安县就有这么多错划的富农,那么,一个河北省,一个全中国的农村,又有多少人被错划为富农呢?当时的右派给予平反,除了补发了工资,还都恢复了工作,而那些平反后的富农们,拿到了一张平反通知,就都谢天谢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