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高座, 1956年生,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白雀奖全国散曲赛事评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
师道强:浅谈咏史怀古散曲的独特魅力
——读史高座先生的咏史怀古作品
咏史怀古散曲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历史事件、人物或古迹为题材,多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生发联想,抒发情怀与抱负。
古典散曲中,张养浩在前往陕西赈灾途中所作《潼关怀古》等九首怀古散曲堪称经典。他以怀古为引,表达对时局政治的不满与百姓苦难的痛心,是难得的以古讽今之作,其中“兴亡皆是百姓苦”更是咏史绝唱。
史高座先生对咏史怀古作品情有独钟。其近日出版的《散曲选》收录约800首散曲,其中咏史怀古之作达80余首,占比超十分之一。这些作品依托历史遗迹、故事与人物,凭借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娴熟的创作技艺与满腔激情,将历史与现实交融,既展现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又融入鲜明的当代视角。作品语言凝练明快,格律工整,用典自然,于通俗中见深意,在怀古中寄情怀,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散曲的灵动性,形成“以史为镜、以景寄情、以今观古”的独特风格。以下结合几首例曲,赏析其创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直抒胸臆
【中吕·山坡羊】山海关
风云无序,马蹄来去,雄关屹立何曾惧。东瀛倭寇自吹嘘,八国联军也长吁。九州生气呈新绿,四海活泼说壮举。关,巧布局;人,乐故居。
这首作品直抒胸臆,气势雄浑豪迈。首句看似写景,实则“一切景语皆情语”,讴歌山海关历经战火仍屹立不倒的雄姿。继而以“东瀛倭寇自吹嘘,八国联军也长吁”,用讽刺口吻回击侵略者的狂妄。“九州生气呈新绿”一句转折巧妙,由历史伤痛转向今日复兴;“四海活泼说壮举”则尽显豪迈气魄。结句“关,巧布局;人,乐故居”以一组扇面对,既赞叹关隘之险要,又歌颂百姓之安居,将历史沧桑与当代安宁形成巧妙对比,耐人寻味,堪称“豹尾”。
借景抒情
【小石调·青杏儿】站在玉门关前
戈壁展雄风,祁连山一脉相承。湖滩有记谁能忘,云遮雾障,浮尘鼓角,一片哀鸣。【幺篇】张骞持长缨,看何人问那输赢。霍君去病仍豪迈,千军一扫,无出其右,百姓安宁。
这首作品以苍凉悲壮的笔法,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首句“戈壁展雄风,祁连山一脉相承”尽显雄浑气象;“云遮雾障,浮尘鼓角,一片哀鸣”则渲染出边关的苍凉。幺篇转入历史叙事,“张骞持长缨”写其坚毅,“霍君去病仍豪迈”颂其战功,结句“千军一扫,无出其右,百姓安宁”以豪迈笔调借景抒情,凸显英雄精神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对话先贤
【黄钟·红衲袄】走进司马迁祠
抬头望节节高,站顶端听絮叨,看四周山水绕。凡心滚浪涛,绝唱伴离骚。景行抛却风云,你止别说名利,古传今都叫好。
这首作品以与先贤对话的形式层层展开。首句“抬头望节节高”既写祠庙建筑,又暗寓司马迁精神的崇高;“站顶端听絮叨”直接点出作者与司马迁的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凡心滚浪涛,绝唱伴离骚”将《史记》与《离骚》并提,彰显其不朽价值;“景行抛却风云,你止别说名利,古传今都叫好”则点明司马迁超越世俗名利的历史地位。全曲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尽显对史圣的敬仰。
对比反衬
【仙吕·锦橙梅】游开封包公祠
千年事在耳边,铡美案广流传。正襟危坐看前朝,有志人无杂念。驱邪扶正不偏,廉洁奉公争先,留下家训坦然。像高山,后辈们抬头看。
这首作品颂扬清官文化,写得正气凛然,颇具现实意义。首句“千年事在耳边,铡美案广流传”以经典故事切入,聚焦包公形象,突出其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精神,易引发读者共鸣。“正襟危坐看前朝”既写塑像威严,又暗含历史审视之意。后几句“驱邪扶正不偏,廉洁奉公争先,留下训坦然”以叙代议,颂扬包公精神。结句“像高山,后辈们抬头看”以比喻收尾,强调其楷模意义,对当今反腐倡廉亦有警示作用。
古今结合
【中吕·朝天子】武功县怀古
莫夸,莫夸,历史知身价。东西交汇起阿达,郑尚遗址沿河下。莫论黄飞虎的青龙关,莫谈三霄女的封神话,只听两富两美的铿锵步伐。奋发,奋发,看我武功文化。
作者身为武功县人,以深厚的本土情怀讴歌家乡的历史文化,聚焦现实发展,读来令人振奋。起句“莫夸,莫夸,历史知身价”看似反对虚浮夸耀,实则充满自豪感。东西交汇起阿达,郑尚遗址沿河下”点明武功的地理与历史底蕴。“莫论黄飞虎的青龙关,莫谈三霄女的封神话”则提及武功优美的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随后笔锋一转,歌颂当代“两富两美”的成就。结句“奋发,奋发,看我武功文化”以叠词“奋发”与“看我”的激昂语调收尾,既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自豪,又展望未来,堪称完美收官。
典故新诠
【双调·折桂令】站在华山棋盘处
登华山面对棋亭,往事回环,看那输赢。一个陈抟,几枚棋子,一个游兵。赢棋者得了峻岭,输模者独点群峰。月落天明,冬去春来,万事均衡。
此曲化用陈抟老祖弈棋华山的典故,以棋局喻历史兴替。"赢棋者""输模者"的对举,寓意权势更迭的无常。结句"万事均衡"升华出道家阴阳相生的哲理,赋予咏史以超脱的智慧。
综上所述,史高座先生的咏史怀古散曲既保留传统散曲的凝练与韵律,又融入现代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其作品或雄浑豪迈,或哲思深邃,或苍凉悲壮,或正义凛然,或饱含本土深情,展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中,他善于以景入史、以史喻今,常以简洁语言表达深刻思想,使历史题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作品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当代社会的精神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师道强,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特邀评论员,山西诗词学会唐明诗社顾问兼吕梁分社社长。山西黄河散曲大课堂讲师,孝义散曲社和吕梁散曲社首任社长。著有长篇小说《山水间》《白雪梦》,诗词集《莺啼序》,曲作与曲论《蟾宫曲》等多部著作,计20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中华散曲》《中国当代散曲》《山西日报》《太原晚报》《吕梁文学》等报刊杂志。散曲作品收入《中国散曲三十年》,散曲论文入选第十七届散曲与相关文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诗词获全国百家诗会一等奖、散曲获白雀奖全国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小说获朱自清新文学全国大赛二等奖,散文获庐山杯中国最美游记奖等全国多个文学领域大赛的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