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舞台上绽放的青春
李 皓

(《钦差大臣》演出剧照)
或许是由于惯例形成了惯性,从国家恢复高考后的1977级开始,我们山师大中文系的学子们便有了毕业前排练大戏的传统,且所选皆为外国大作家的传世名剧。78级的《欧也妮·葛朗台》,79级的《查泰莱夫人》,都在汇报演出中大放异彩。当这接力棒传递到我们80级手中时,几个年龄稍长的班干们一番合计之后,决定挑战俄国大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
从两个班的90名同学中,依据角色特点,精挑细选出了刘书笙、綦春利、王恒明、刘剑平、姜山秀等十多位同学,明确角色分工后,一场与经典的奇妙邂逅就此拉开帷幕。
为了让演出接近专业性,刘书笙特意从山东艺术学院聘请来艺术指导,自此,课余时间便成了同学们追逐艺术梦想的舞台。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是我们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中的必读篇目,之所以选择这出戏剧作为我们这级的“练锤之作”,是因为俄国大作家果戈理在剧本中用犀利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小县城里,官员们误把路过的彼得堡小官吏赫列斯达可夫当成钦差大臣,从而丑态百出的故事,荒诞而又深刻的情节比较容易出戏。
为了能更好地诠释角色,拿到剧本后,并不专业的演员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魔鬼式”的研读。饰演赫列斯达可夫的我们的“老班”刘书笙同学,反复琢磨这个虚荣、爱吹牛的小人物心态,从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中去挖掘其内心的空虚与狡黠。而像姜良安、张洪贵等那些扮演官员的同学们,也在研究如何展现出他们的贪婪、谄媚和愚蠢。
排练的日子里,校园的角落时常能听到演员们背诵台词的声音。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人对某个场景的表演有新的想法,便会立刻与大家分享。饰演市长的綦春利同学,为了表现出市长在面对“钦差大臣”时那种既惶恐又想讨好的复杂心理,不断尝试不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他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又强挤出谄媚的笑容,那认真的模样,至今仍历历在目。王恒明同学的标准普通话旁白解说,则能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剧情。
随着正式汇报演出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演员们的排练节奏越来越紧锣密鼓,有时还排练到午夜。当时学校不让留长发,但为了增强演出效果,部分同学经审批后,提前蓄起了长发,并且在演出之前还用电热梳烫出了波浪卷。班干们从艺术学院借来了演出服装,当同学们穿上那一身身或华丽或庄重的戏服,扮上角色的那一刻,仿佛真的穿越到了19世纪的俄国小县城。
汇报演出那天,中文系大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晚到的同学只能在周边你挨我我挤你地站着,有的同学甚至手扶铁窗棂站到了窗台或铸铁暖气片上。学弟学妹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
演出开始了,舞台上的演员们全身心地投入。赫列斯达可夫那浮夸的表演,官员们那滑稽的谄媚,将果戈理笔下的荒诞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每一个夸张的动作,每一句诙谐的台词,都引发了台下阵阵笑声和掌声。刘书笙为了使自己的舞台形象更像俄国人,上台前粘了个纸质高鼻子,由于舞台动作太大,演出中被扇起的风吹掉了,引得观众哄堂大笑。綦春利同学为了把市长的大腹便便演绎到位,上台前还特地在衣服里面塞了一个海绵垫子,由于没固定好,演出中差点掉了出来,弄得他只好不停地找机会往上托。不想这一小小的失误,反倒增添了戏剧效果。每当他往上托肚子时,观众便会忍俊不禁。演到高潮处,大阶梯教室的侧后方忽然爆发一片慌乱,原来是部分横在半空的暖气水管被部分同学一起踩断了。幸亏当时不是冬季,暖气片里的水虽然流了一地,但好在水量不多,否则就有比剧情更好看的情景了。
演出结束时,台下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学弟学妹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赞叹。那一刻,演员们个个脸上流光溢彩,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1984年7月,我们80级毕业离校,带着这段美好的回忆各自踏上了新的征程。如今,每当回忆起那些排练和演出《钦差大臣》的过往,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不知道后几级的学弟学妹们是否延续了这一传统,将毕业汇报演出大戏一级接一级地演了下去?但无论如何,当年那在舞台上绽放的青春,那对经典的热爱与执着,都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山师中文80级每一位同学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久久品咂回味……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