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专题征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辑
本期作者:
王芳闻 郑治全 远 红 唐禄生 李继育 程辉 孙晋平 宋明哲 谢要平 郑凌宇
范 群 张立中 黄少彬 秋 林 朱 军 克然木·依沙克 田继光 赵西斌 党端婧
三 北 李炳智 冯锐 李亚光 秦迅愈 丘树宏 陈东林 李劲松 李东升 王湘萍
千里草 周光辉 张月琴 段海波 景月华 程良宝 一叶红尘 随和仙 苏世华 史振明 张兴华
目 录
第一部分:现代诗与古诗词
王芳闻 《八一,我听见历史在合唱 》
郑治全 《七律•情牵军魂》(新韵)
——写在八•一建军节之际
远 红 《军 魂》
唐禄生 《八一颂 》
李继育 《八一 ,怀念的日子》
程 辉 《远方如昨》
孙晋平 《我当兵,我光荣》
——献给曾经在从军路上走过的老兵们
宋明哲 《好事近·文化英雄城南昌“八一”感咏》
谢要平 《南昌起义 》(平水韵)
郑凌宇 《满江红.致敬抗日先烈》(新韵)
范 群 《长城交响》
张立中 《八一建军节感怀》
黄少彬 《满江红· 咏南昌起义九十八周年》(词林正韵 柳永体)
秋 林 《临江仙·纪念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
朱 军 《曾经是抗战后方》
克然木·依沙克 《心中的遗憾 》(迎八一)
田继光 《这一天》——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而作 【诗配书法】
赵西斌 《蝶恋花·战友聚会》
党端婧 《解放军抗洪赋》
三 北 《献给“老班长”的敬礼》
李炳智 《威武之师》
——致中国人民解放军
冯 锐 《81192》
——致海空卫士王伟
李亚光 《七律•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秦迅愈 《八一颂》
丘树宏 《我不能把枪放下》
陈东林 《从小米加步枪到航空母舰》
——向“八一”建军节致敬
李劲松 《满江红·和〈军旗颂〉》
李东升 《军旗颂》
王湘萍 《致敬军人》
千里草 《军旅情深 》
周光辉 《大别山精神万代红》(大鼓书词)
张月琴 《献给建军节的歌》
段海波 《八一随想》
景月华 《西江月·老兵本色》 【诗配书画】
程良宝 《鹧鸪天•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一叶红尘 《军歌嘹亮》
随和仙 《隆重纪念“八一”建军节》
苏世华 《军人的情结》
第二部分: 散文
张兴华 《参谒英灵之旅》
第一部分:现代诗与古诗词
八一,我听见历史在合唱
文/王芳闻(陕西)
八一,我听见历史在合唱
南昌城头的枪声
是划破长夜的第一声春雷
血火的硝烟里
沉睡的中国开始苏醒
举着工农红军旗帜的队伍
扛着长矛钢枪
在井冈山上胜利会师
秋收起义,点燃
神州燎原之火
冲破反动派围追堵截
把草鞋踩成路标
雪山挡不住万丈豪情
草地缠不住赤胆铁脚
万里长征,每一步都在丈量
从苦难到黎明的距离
平型关的号角刺破云层
刺刀挑开倭寇的铁蹄
台儿庄的血肉筑起长城
焦土上绽放不屈的花朵
地道里穿梭着民族的筋骨
青纱帐埋伏下复仇的火焰
三大战役的炮声震碎残阳
渡江的木船劈开惊涛
上甘岭的坑道焐热冰雪
胸膛堵住枪眼的瞬间
山河都为英雄沉默
硝烟中站起不屈的中国
八一,我听见历史在合唱
三军将帅把名字刻在界碑
让界碑长成山脉
人民卫士把热血浇进江河
让河流奔涌成时代的滚滚洪流
当千万只白鸽飞过天安门城楼
当八一军旗在天安门广场猎猎飘扬
孩子们指着军装说
那是最亮的橄榄光
从1927年的夏夜出发
照亮家园每一扇窗扉
照亮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壤
钢枪在阳光下闪光
像战士们未说出口的誓言
时代的飓风穿过队列
我听见历史在合唱
那些年轻健壮的背影
携手站成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七律•情牵军魂(新韵)
——写在八•一建军节之际
文/郑治全(陕西)
声声军号响云天,
袅袅余音世耳传。
静静夜深难入睡,
威威战曲伴君眠。
常常梦见强军路,
烈烈长庚耀宇寰。
浩浩军魂常固守,
牢牢捍卫我江山。
【注】:
①世耳,指尘世的聆听。
②长庚,指耀眼的金星,喻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2025.7.28)
军 魂
文/远红(广东)
拥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
携日出东方最红的底气
你把心安放在如海深邃的信仰中
人们在里头,祖国在里头
步履里铿锵在里头
烙印在心中
那每节雄鸡报晓的音韵在里头
梦中海棠血泪还原的图腾在里头
责任与使命在里头
唯独自己却置之于坚守晴朗与风雨对峙的坚韧中
你的太阳从不西下
你的月亮常全选
复制
捧起圆字是如此奢侈
把情字藏在时光深处
你也曾抬头那绩缕光
你也曾打马情诗过
你也曾惦记母亲炉火灶台香
你用春春冶炼风雨
滋养金戈铁马
以诗画缝补
塞外边疆的枯燥与寒凉
我的诗行在阳光下感叹
军魂,我该用再用哪些字句来形容你
以表敬意
从日出到日落
我捡拾了很多气势恢宏的字句……
都抵不过你一句
"保家卫国是我的荣光"
战歌、号角与风鼓就是你百变阳光
的风铃
时刻准备着
指令冲锋
刀光剑影与和平花簇的凯旋
八一颂
文/唐禄生(湖南)
九十八年前
那个惊天动地的八月一日
河山统一!几万壮士
气壮山河一声吼
枪声划破黑色夜空
红旗插上南昌城头
从此,中国共产党
枪杆子牢牢握在手
八.一起义,诞生了一支
新型的革命军队
八.一火种燎原华夏九州
浴火重生工农红年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小到大,从无到有
一 精神赓续百年永垂不杇!
八一 ,怀念的日子
文/李继育(安徽)
号角在记忆里生锈时
总有星火从枪膛滑落
染红七月最后一片云
像那些未来及说出口的姓名
在纪念碑的文字里 轻轻呼吸
我数过风掠过广场的次数
每一次 都有褪色的帽徽在颤动
军号声漫过岁月的堤岸
惊醒某块沉睡的弹片
它仍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有人用手掌丈量墓碑的温度
像抚摸战友未凉的额头
野草漫过战壕的那年那月那日
新栽的松柏 已能遮住过往的烟火
一个连队沉默的影子卧倒在战场里
此刻 所有朝向东方的窗口
都亮着一盏灯火
像无数双凝视黎明的眼睛
在时光深处 轻轻眨了一下
便有千万颗星辰
落进我们举起的酒杯里
远方如昨
文/程辉(四川)
有一种声音
从远方的昨天升起
他们大多出生在贫穷的乡村
却最先感知了这天籁般的声音
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是一种什么样的境遇啊
使他们坚信了这种声音
不惜用最艰难的跋涉、鲜血和生命去唱响
有一条道路
听得见五千年历史的回响
拔开历史的草丛
依稀可见鲜血和生命的脚迹
有多少人从远方的昨天坚定地走向远方
尽管每一步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是性命相依
也义无反顾 ,从未眨眼
每一场战役,都是
一拨一拨的毫无畏惧地赴死
惨烈悲壮啊
每一个细节
都感人肺腑
每一次前行
都是血性的呼叫
他们在一个坚定的信念中前仆后继
惟独没有自己
锦绣河山
一丛丛的碑林
铭记了勇者
昨天他们用血描绘的远方
定是能够实现的远方
我当兵,我光荣
——献给曾经在从军路上走过的老兵们
文/孙晋平(贵州)
印记
曾穿着一身戎装,
站立在烈日下面。
似一座雄伟山峰,
迷彩被汗水浸泡。
边关刻进脚印,
钢枪紧握在手。
使命永记心上,
军旗下面——
青春淬炼成钢。
深情
一起摸爬滚打的我们,
泥泞里摔出兄弟模样。
集合哨声吹响,
拉练路上歌唱。
泡面留下的记忆,
分着吃才是最香。
亲爱的战友啊!
虽然脱下军装,
我们仍拥有最硬脊梁。
(三)退伍不褪色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
我们虽已离开军营,
但骨子里面仍流淌,
军人的血性和榜样。
若有战,召必回!
队列中回应的一声“到”,
标志着我们会一生到!
军魂永铸,信仰如初,
我当兵,我骄傲,
骄傲我——
曾是人民子弟兵!
为捍卫领土完整,
曾扛过枪打过仗。
(四)永远的荣光
八一的军旗在飘扬,
将我胸前的勋章映照。
我当兵,我光荣,
祖国永远会在我心上!
——致敬!——敬礼!
我亲爱的战友们,
永不褪色的军魂!
是我今生的骄傲。
好事近·文化英雄城南昌“八一”感咏
文/宋明哲(吉林)
史海溯南昌,千古滕王阁序。
写尽乾坤摛采,引俊趋媛赴。
八一枪响破天明,丹心纛恒举。
除蒋灭倭铁旅,保国强民富。
南昌起义(平水韵)
文/谢要平
枪战南昌震耳烈,武装革命火燃铁。
大山三座镰刀除,打倒土豪分地契。
满江红.致敬抗日先烈(新韵)
文/郑凌宇
千古奇屈,人神愤,国遭横虐。怒东洋,烧杀黎庶,惊寰鄙劣。大地悲歌山海泣,英雄怒气冲天野。铸剑芒,誓攘贼除凶,安民切。
炮声震,卢沟月。松沪战,豪杰血。把金陵大耻,化为肠烈。弹雨守疆忠骨殒,刃锋搏命心如铁。烈士魂,铸赫赫丰碑,积屈灭。
长城交响
文/范 群(陕西)
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
轻轻抚开婴儿明亮的眼眸
百灵婉转的吟唱
儿童天真的笑声
在晨的微风中传送
一队年轻威武的士兵
高唱军歌 雄姿英发
凝固了千万人的眼神
在这雄壮的歌声里
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向鲜红的"八一"军旗致敬
眼前浮动着一帧帧鲜活的幻灯
我看见
南昌城头夕阳西下 繁星点点
红色的飘带汇集成一团希望的火焰
我听见
人民的武装向反动派
发出的第一声枪响
战斗的号角引领着人民军队踏上征程
我看见
井冈山红米饭、南瓜汤的坚定
黄洋界上大刀、梭镖的英勇顽强
我看见
遵义城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泸定桥上十八勇士忘我的冲锋
我听见
雪山上狂风的呼嚎
草地中诞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我听见
会宁城下三军大会师的鼓乐铿锵
直罗镇胜利的号角响彻天空
我看见
杨家岭窑洞的灯光闪闪
王家坪菜畦的葱葱茏茏
我听见
毛澤東《论持久战》的洪钟之音
南泥湾大生产嘹亮的歌声…
我看见
日寇的铁蹄踏遍了中国
烧我村庄 屠我同胞 辱我姐妹
东北沦陷 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我看见
太行燃烧的烽火
华北浓浓的硝烟
我看见
狼牙五壮士纵身一跃
刘老庄八十二勇士绝命的厮杀
我听见
黄河的怒吼咆哮
平型关日寇的鬼哭狼嚎
我看见
那些残暴的倭寇
低下了罪恶的头颅
浸满我族鲜血的屠刀
失去了往日的野蛮和狂躁
我听见
太阳旗灰头土脸的低泣
日内瓦国际法庭历史性的宣判
我看见
三大战役绵延千里的支前队伍
独轮车推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看见
千帆竞发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波澜壮阔
摧枯拉朽 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壮怀激烈
我听见
胜利的欢呼回荡在古城南京
欢乐的歌声响彻三山五岳
我看见
"太康号"逃向深海的仓惶身影
蒋家王朝在孤岛一隅绝望的眼神
我听见
新中国成立的庄严宣告
人民军队在开国大典上震天的脚步声声
近百年血与火的洗礼
凝结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近百年苦难和曲折的磨练
凝结成现代化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听党指挥 牢记宗旨
为和平而生 为和平而战
我们永远是祖国和平的坚实屏障
我们永远是共和国的钢铁脊梁
看吧
一个个整齐的方队走过雄伟的天安門
向世界昭示着中國军队已步入强盛
看吧
强大的武警方阵昂首前进
为内部安全打造着坚实的盾
看吧
熊熊烈火中那那些年轻的身影
尽管没有了军队的标志
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
看吧
朱日和的沙场点兵
南海波涛上的威武列阵
都在向世界昭示着我们不畏列强的信心
看吧
一列列数字化铁骑昂然出征
航母乘风破浪 北斗闪烁光芒
看吧
鱼龙潜跃 鹰击长空
铁甲轰鸣 东风系列刺破苍穹
虽然局部的阴霾和硝烟不可能散尽
太平洋上仍有鬼魅作祟
但只要我们长缨在手
就一定会让
觊觎我们的人
颤抖他们卑鄙的灵魂
近百年来曲折与磨难
凝成的钢铁长城
巍然屹立 盖世雄风
近百年来鲜血与烈火
凝成的钢铁长城
巍然屹立 谁与争锋
让我们再次庄严地举起右手
向鲜红的"八一"军旗致敬
八一建军节感怀
文/张立中(澳洲)
致敬人民解放军,
丹心铁血建功勋。
万千壮士酬奇志,
八一红旗扫战云。
暴乱灾风成息烬,
和平美韵竞飘纷。
高歌祖国长城固,
喝彩神州亿众群。
满江红· 咏南昌起义九十八周年(词林正韵 柳永体)
文/九嶷山歌(黄少彬 湖南)
起义南昌,筹谋急、非常时候。群志士、举红旗战,井冈山走,夺取农村权力建,雪山爬草原深茂。会宁聚、安陝北延安,根基厚。
歼敌匪,驱日寇。全解放,千歌奏。看天安门上,五星旗秀。从此人民军队旺,江山万代牢牢守。家国情、永远记心中,勋章授。
临江仙·纪念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
文/秋林(澳洲)
铁血烽烟凝史册,
长空犹荡钟声。
寒秋八十警鸣萦。
弹痕铭壁垒,
断戟锈犹腥。
万里山河重整顿,
岂容魔瘴还生?
和平白鸽正梳翎。
星河悬利剑,
世代护清明。
曾经是抗战后方
文/朱军(陕西)
这里曾经是抗战后方
无数的儿女奔向战场
曹锡,汉中的好儿郎
从武乡的曹寨出发
岳阳保卫战中
弹无虚发
杀敌五百
黎明中生还
英雄,熔铸抗战的篇章
这里曾经是抗战后方
六万人动员起来
修筑汉中机场
男女老幼,奔走相告
一九三八,机场呈现
从此,中国抗战
有了制空权
那个叫陈纳德的空中战鹰
带领他的飞虎队
由此中转,并且起飞
这里曾经是抗战后方
黄浦分军校矗立武乡
一边是山,一边是盆地
一些学子,在此锻造
走向前方,成为
反法西斯的力量
十万青年十万兵
汉中,西南
中缅,血战
后方支援前方
前方,始终离不开后方
这里,曾经是抗战的后方
血与火
洗礼山河大地
至今,遍野的花香
祈祷着国土无恙
心中的遗憾
文/克然木·依沙克(新疆)
五十年前留下遗憾
心中埋藏至今
那是军绿色
刚跨青年门槛的我
报名参军的行列
也许是电影(英雄儿女)
一声(向我开炮)
在我心中种下入伍保国种子
指盼十八岁
怀揣激情第一报名体检政审
一一通过
不想没接到入伍通知书
机会与我擦肩而过
军营与我无缘
学园倒是填补了我缺憾
一套军绿色不离身
直至步入婚礼殿堂
五颜六色中
只有绿色是我最爱
我家乡被绿色环保
我的山绿色
梦里的一切也是绿色
给媳妇买布料也专挑绿色
不管她喜不喜欢
起气得她去退换
她根本不懂丈夫心中的那个颜色
这一天
——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而作
文/田继光(陕西)
这一天
讲述着一个故事
南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人民军队的创建
掀起了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这一历史创举
成为共产党重大的转折点
这一天
赓续着一脉基因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
……
信仰远大,追求高远
凝聚力量,引领未来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金石之坚
听党话跟党走的钢铁军魂永远不变
这一天
昭示着一段清醒
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保卫国家安全
强敌虎视眈眈
战场就在眼前
远见于未荫
思危于居安
枕戈待旦
瞪大警惕的双眼
时刻准备着
准备接受风高浪急
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这一天
寄托着一种精神
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甘愿牺牲,不惧艰险
始终把忠诚二字写在脸
用生与死来评判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
斗志不衰减
信心更满怀
用天职谱写新时代光辉史篇
蝶恋花·战友聚会
文/赵西斌(陕西)
常道战友分别久,
西安一聚,
友情还依旧。
伊山伊人渭河柳,
日日畅游夜夜酒。
刚刚相聚又分手,
离合悲欢,
热泪浸衣袖。
世上情谊属战友!
相思却在人归后。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战友聚会有感赋诗记之。
解放军抗洪赋
文/党端婧(陕西)
大雨倾盆水淹村,
江河泛滥灾降临。
洪水为害谁可救,
天降奇兵解放军。
天兵抗洪泣鬼神,
洪魔受控温而顺。
河清海晏庆胜利,
万众欢呼颂军人。
军人本性为人民,
灾害当前不顾身。
救民水火平常事,
党的宗旨是军魂。
献给“老班长”的敬礼
文/三北
我抓拍了一张家人照片
这是曾经和现在仍在穿军装三代人的敬礼
老班长是我叔叔
敬礼者
老班长的儿子,侄儿,女婿,侄外孙儿
还有一位女婿请假没到场
叔的口语、听力被血栓侵袭过
站立不像寻常利落
这次站起并回礼却不同寻常
掀起了激动人心的场面
留下了这难忘的记忆时刻
那排敬礼的手在微微颤抖
怀念军营生活的气息又骤然升起
那双双含泪的目光
饱满了对战友对党对军队的深情
身旁的我们慢慢站立起来
深深的敬了注目礼
敬礼
献给穿过军装的人
敬礼
献给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牺牲的军人
献给为国家为世界和平保家卫国的军人
威武之师
——致中国人民解放军
文/李炳智(陕西)
血泊里突起
搏击出万众一心的威武
弹雨中挺立
淬炼成铁骨铮铮的雄壮
服从
是你的天职
冲锋
是你的使命
苦练
锻造出你不畏艰险的体魄
研习
成就了你敢为人先的技艺
捍卫疆域安全
你是不倒的长城
防御来犯之敌
你是坚不可摧的铁甲
攻城略地
你是所向披靡的飓风
抢险救灾
你有天兵天将的神速
祖宗发明的火药
不再是除夕上元的烟花爆竹
先人留下的罗盘
不尽是勘测风水的阴阳八卦
现代科技
使你拥有顺风耳千里眼
电子网络
让你锁定远方尺水寸土
你的枪口
始终瞄准列强恶霸
你的友善
总与爱好和平的手臂挽出和谐
你有隐身术
阵地上神出鬼没
你有杀手锏
歼敌寇迅雷不及掩耳
沙场点兵
期待铁血征战的凯旋
论功行赏
定会佩戴熠熠生辉的勋章
81192
——致海空卫士王伟
文/冯锐(四川)
你将青春镌刻在蓝天上
携手日月星辰,二十二年
每朵祥云都在喊
归航。你把热血撒向大海
让81192,长成灯塔
海风吹过二十二年
每朵浪花在喊,归航
你让忠诚和担当
烙在,亿万人胸膛
用满腔热血给养
81192,铸成永恒的光
七 律•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文/李亚光
回首建军将百年,
半程风雨半程烟。
井冈烽火燎原势,
鸭绿惊涛卷地旋。
塞上长城护民庶,
海疆鼓浪镇沧渊。
今朝借问貔貅部,
何日挥旌一九川?
八一颂
文/秦迅愈(陕西)
蒋汪反共逞凶狂,
义举洪都震八荒。
潮汕突围存火种,
宜章暴动卷寒霜。
长工南下迎骁旅,
朱总北挥驰井冈。
星火燎原势方劲,
红旗漫卷慨而慷。
我不能把枪放下
文/丘树宏(广东)
为了国,为了家,
我拿着枪骑着马,
生活在战斗的黑夜里,
驰骋在火热的阳光下。
战斗四年了,
我没有回过家,
眼前是黄金一片,
又是收割的时候啦。
回去吗?不!
我不能把枪放下,
我不能把枪放下。
为了你,为了他,
我离开爹离开妈,
穿插在珠江的河网中,
奔袭在五桂的丛林下。
故乡沦陷了,
我没有回过家。
梦里有母亲呼喊,
说奶奶的眼睛瞎啦。
回去吗?不!
我不能把枪放下,
我不能把枪放下。
(注:《我不能把枪放下》是广东五桂山抗战游击队当年传唱的歌曲,由游击队员杨子江作词、孙烈编曲;作者略有修改,后一节歌词为本作者所作。)
从小米加步枪到航空母舰
——向“八一”建军节致敬
文/陈东林
当南昌城头的枪声
打破长夜的寂静
便有星火从枪膛里跳出来
在千万双眼睛里长成火炬——
那不是普通的闪光
是五千年骨血燃烧的希望
谁曾见过这样的队伍?
用小米铸就钢铁的城墙
用步枪打出炮弹的辉煌
雪山压不弯的脊梁
比枪杆更刚直
草地吞不掉的信念
比高山更厚重
他们背着民族的伤口行军
把每一步的疼痛
都踩成通往黎明的足印
鸭绿江的冰原记得——
那些冻在扳机上的手指
仍保持着扣动的式样
他们知道——
身后的祖国,新翻的泥土正冒出嫩芽
唯有把胸膛挡在枪口前
才能让麦浪,在和平的秋风里荡漾
就像当年在战壕里
把步枪竖成界碑
让每一粒飞来的子弹
都读懂什么叫“不可逾越”
后来,戈壁滩升起蘑菇云
那是用算盘算出的奇迹
黑板上的公式长出尾焰
车间里的铁水淬成锋芒
从独轮车推着弹药箱
到把导弹安装在发射架
他们把“不可能”扔到太平洋
把理想化作火焰绽放
现在,我们看见中国的航母
劈开深蓝色的大海
螺旋桨搅碎的不是浪花
而是百年前江面的屈辱
当甲板上的战机腾空时
快速掠过万里长空
多像大鹏在海面上展翅翱翔
这不是简单的跨越啊——
是从“小米粥”中
熬出来的星辰大海
是从“步枪筒”里
延伸出的万里海疆
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淬炼的军人
从未离开过钢枪与舰炮
用他们最初攥紧步枪的手
把握着当今军舰前进的方向
当航母的汽笛与南昌的枪声
在时空里共振,碰撞成时代的交响
我们终于读懂:
所有从苦难里站起的身躯
都带着使命和重量
所有向深蓝挺进的舰船
都承载着大地的守望
从小米加步枪,跨越到航空母舰
本身就是一部最壮阔的史诗——
用热血写就开篇
用忠诚写就续章
用千万个不朽的名字
锻造出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
满江红·和〈军旗颂〉
文/李劲松(贵州)
赤帜凌霄,惊雷起、洪都夜彻。
焚旧世、井冈星火,赣湘云裂。
万里铁流埋骨过,千寻雪岭旌旗猎。
挽天河、浴血洗神州,倭尘灭!
雄师渡,江涛咽;
乾坤定,金瓯涅。
看援朝锋镝,裂空穿月。
冰雕雄魄峙寒渊,烈火英魂呼弹雨。
卫家山、碧血染南疆,狼烟绝。
砥柱立,洪涛截;
安澜处,人墙屹。
纵天崩地陷,此心如铁。
九秩风霜磨剑锷,八方黎庶依城堞。
望长空、猎猎卷丹霞,丰碑碣!
军旗颂
文/李东升(贵州)
午夜枪声响南昌
天地惊鬼神泣
诞生第一支人民军队
竖立第一杆红色军旗
井冈汇两支劲旅
五井红色天地
鼓角中闻敌军宵遁
战地黄花香扑鼻
红军不怕远征难
险关雪山草地
铁流二万五千里
山丹丹花分外艳丽
驱倭救国十四载
太行翼中江南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狼牙山演绎传奇
三大战役定乾坤
平津淮海渡江
天安门上升国旗
东方雄狮昂首屹立
抗美援朝树国威
温井平山长津
冰雕雄姿撼敌胆
“向我开炮”青史铭笔
南疆丛林狼烟起
扣林法卡者阴老山
拔点守边固国门
自卫反击惩熊罴
流血岂止硝烟里
抗洪抢险救灾
何处不见绿色方队
危急中总有人民子弟
敬礼 军旗
鲜血染红你每缕经纬
敬礼 巍巍长城铮铮钢铁
因为有你——
金瓯永固
白鸽哨声蓝天啼!
致敬军人
文/王湘萍
誓师起义战南昌,深夜惊闻第一枪。
抗日请缨驱外辱,渡江除蒋屹东方。
洪流不惧齐心阻,疫瘴何愁众志防。
热血军魂情铸就,神州固守赤旗扬。
军旅情深
文/千里草(黑龙江)
转身, 青春已是当年
回首,军旅已成往事
曾经的我们
也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汉子
胸怀和平的梦想
挺起铁脊梁,扬我剑锋芒
纵然山高水长
只为祖国安宁,人民安康
曾经,我们也是融进大海里的浪花一朵
是洒向夜空的星辰一颗
是一块砖,是一颗钉
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几度春秋风雨雪霜
用脚步丈量祖国的河山
曾经的我们粗犷且细腻
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宿舍里,棱角分明的军被
操场上,摸爬滚打的足迹
战位上,拼搏坚守的身影
记不清跌倒摔伤多少次
数不清流血流汗多少次
男儿本色,不悔军旅洗礼
难忘军旅情怀
如今,我们卸下肩章,脱下军装,放下钢枪
将不舍和眷恋装进了行囊
无声哭泣泪眼决堤,驼铃声声响
谁都不曾留住过岁月
却始终葆有对岁月的情愫
那日,我们不忍说出的再见
转身从此天南海北,再也难见
带着军旅的荣光与青春的回忆踏上归途
我们曾经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
在一片真情中互诉衷肠
在一个连队里埋头苦干
一起畅想未, 一同抛洒汗水
取得了成绩,完成了任务
也曾拥抱臂膀, 一起流下激动的泪
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军旅情深
大别山精神万代红(大鼓书词)
文/周光辉(湖北)
大别山脉峰连峰
大别山间紫气浓
大别山子弟英雄汉
大别山精神万年红
百年风雨百年忆
百年奋斗沥霜风
黄麻起义惊天地
一声雷响震苍穹
坚守信念跟党走
团结奋斗作先锋
一根筋不二心干到底
二十八年战旗红
大别山上七枝花
新婚送郎把敌杀
从此望郎郎未见
魂归大地发春华
红军干娘故事真
狠心舍子救红军
一声干娘泪如雨
从此干娘是娘亲
最后的一碗米
送去作军粮
最后的一尺布
送去作军装
最后的老棉袄
铺在担架上
最后的小儿郎
送他上战场
乡亲壮我英雄胆
敢闯关山万千重
长征路上能伏虎
抗日彊场敢擒龙
王树声 陈再道
王宏坤 陶子荣
一生征战立奇功
更有烈士英魂在
万里长云化霓虹
抓发展 促繁荣
苏区面貌换新容
家山绿 杜鹃红
龟山美景醉宾朋
街头广场蹁跹舞
载歌载舞乐媪翁
银发红颜歌盛世
放声高唱东方红
献给建军节的歌
文/张月琴
八月的风 吹响了号角
八一的旗帜
在九十八载的风雨中猎猎作响
八一建军节
我们放声歌唱
歌颂你的伟岸
歌唱我们的亲人
人民的子弟兵
从南昌的枪声
到井冈的山火
从长征的脚印
到抗战的硝烟
从大渡河的浪花
到太行山的松林
你用肩膀扛起家国
用脚步丈量山河
你穿越风沙,不问寒暑
你行走荒原,不惧孤独
你守卫万家灯火
却把思念藏在无言的胸膛
“八一”的红星,永不褪色
向你致敬,用诗、用心
用我们的歌声
也用这片宁静的土地
你曾用生命守护的——中国
八一随想
文/段海波
七一的后边是八一
我们党的生日和人民军队的生日
这两个伟大的组织
从漫漫长夜中诞生
从此中国雄狮真正醒来了
从革命到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代
一路荆棘坎坷
一路团结和依靠人民胜利凯旋
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打赢了抗美援朝
用铁的信念铁的纪律
构筑了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钢铁长城
在东西部和南海有中国战机导弹和航母
在防洪防疫一线有将士的身影
在天安门和红场有中国军人的方阵和掌声
在太空有让世界欣赏的东方红
党指挥枪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风雨同舟
向着长征胜利的远方
永远青春
祝愿我们党和人民的军队万寿无疆
西江月·老兵本色
文/月华
戎马一生无悔,
春秋几度心安。
铁衣虽卸志犹坚。
脱下征袍依恋。
战鼓鼕鼕日月,
军旗猎猎擎天。
夕阳西下落平川。
热血情长永远。
《英雄连长-祁连发》 绘画/姜彦
《我是一个兵》 绘画/姜彦
《西江月·老兵本色》书法/林观贤
鹧鸪天•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文/程良宝
岁序回翻八十年,卢沟桥畔起狼烟。
城池沦陷天生恨,家国蒙羞月不圆。
齐上阵,共挥拳,长城筑起血烧燃。
而今追忆思英烈,承志同吟续梦篇。
军歌嘹亮
文/一叶红尘
当枪声在历史深处鸣响
那面染血的红旗
把黎明的曙光插在南昌城头上
八月的风,从此有了新的方向
过雪山草地,打击侵略者
到百万雄狮过大江
浴血奋斗的身影
始终在枪林弹雨中奔忙
手心紧握着钢枪
迷彩服在黑夜里迎接着第一缕阳光
挺直的背影把界碑站成一道铜墙
雪地里,通红的双手变成了冰棒
当哨音吹响的一刹那
你的速度比风还快
列队操练、摸爬滚打 样样在行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是你冲锋陷阵的地方
军歌嘹亮
让风把旋律揉进靶场
让帽檐上的军徽在头上闪光
让人民的嘱托变成守护的翅膀
军歌嘹亮
钢枪在掌心里磨出声响
坚定的步伐拨开前路的迷茫
让祖国放心,你们就是山的脊梁
军歌里藏着火热的胸膛
军歌里闪耀着军人的荣光
那些英雄的名字
在胸口、在史馆里依旧滚烫
永不褪色的誓言
成为新时代军人前行的力量
(于2025年7月31日)
隆重纪念“八一”建军节
文/随和仙
还记南昌岁月匆,英雄城里念英雄。
举旗肝胆铭心箭,仗剑轻生壮士弓。
护得山河多气宇,染成尧甸满天红。
今朝堪忆情犹烈,赤帜飘扬世界东。
军人的情结
文/苏世华
当年雪岭戎要塞,
弦箭弯弓射天狼。
鹰隼何忧苍昊坠,
青骢惟喜草原翔。
风霜未觉卌冬过,
髯鬣须臾三尺长。
铁马冰河常入梦,
夜阑持戟伫边防。
忆七.七
文/史振明
声声警钟破长空,
八十八年悲愤中。
莫道硝烟皆散尽,
国恨不敢化成风。
第二部分:散 文
参谒英灵之旅
文/张兴华(黑龙江)
这就是民族英雄赵尚志长眠的地方吗?驻足滔滔黑龙江的南岸,谛听小兴安岭扑面而来的阵阵松涛,我仔细瞻仰着高高矗立于北国边陲军垦重镇宝泉岭北山的赵尚志烈士墓。不远处,清澈的梧桐河水汩汩流淌,似乎在倾诉着英雄的事迹……
一
从北疆宝泉岭回到省城哈尔滨,我一直心绪难平。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赵尚志那单薄的身影和刚毅的目光,思忖着应写点东西——是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稍微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对“光复”这个词都不应感到陌生,八十年前,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赶回东瀛,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要说的是,此时此刻,东北人民更应深深怀念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抗联烈士──要知道,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地比关内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蹂躏的时间更长、灾难更深重!准确地说,那是十四个年轮的煎熬啊!是那些碧血丹心的抗联勇士,在白山黑水之间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同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军拼杀鏖战,为东北人民争取着自由和幸福。
同时,我又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为什么东北会在日寇的铁蹄下煎熬那么久?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因为日本在东北屯驻了最精锐的关东军;同时,日本侵略者还拼凑了一台奴役东北人民的机器伪“满洲国”,熙洽、郑孝胥、张景惠、额勒春、业喜海顺、甘珠尔扎布、凌升等大小满蒙汉卖国求荣之流为虎作伥。日本军国主义者用“以华治华”的手法统治东北,让东北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了十四年之久!
二
惨痛的“九一八”!当时,全力部署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正疯狂地叫嚣着“攘外必先安内”。张学良统率的数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绝对不准抵抗”的指令下,无比屈辱地被迫退入关内!日本侵略军得以长驱直入,赤县神州痛失东北大好河山!
东北,那可不仅仅指的是东三省啊,还有热河省,还有蒙东诸盟!全部落入倭寇之手!
为侵略中国积蓄力量,“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在中国东北已经集结了大量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关东军更是充当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急先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许多臭名昭著的日军罪魁,如东条英机、本庄繁、白川义则、植田谦吉等都是关东军的领衔人物。在伪“满洲国”内,清废帝溥仪之下,一批清朝的遗老遗少,一批盘踞东北的土匪巨盗,一批内蒙古东北部诸盟旗的反动王公,在投敌叛国之后,都得到了高官厚禄,纷纷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军政要员。
我终于体会到抗联勇士们的环境是何等艰苦了,他们不仅要抗击日寇,还要同大大小小的满奸、蒙奸、汉奸卖国贼激战!赵尚志等烈士在数百次惨烈的战斗中出生入死,他们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相比之下,那些在伪“满洲国”内苟且偷生、叛国投敌,以求维持其锦衣玉食生活的满汉蒙达官显贵们,显得多么肮脏和猥琐!
三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斗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灭。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首李兆麟将军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东北抗日联军《露营之歌》,又把我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东北,赵尚志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我们知道,赵尚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将领,他是当之无愧的抗日民族英雄。在白山黑水之间,赵尚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同日寇浴血奋战,将一腔热血抛洒在小兴安岭。
我们知道,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割下赵尚志的头颅,将其遗体抛入松花江佳木斯江面的冰窟窿里,携带英雄的头颅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邀功。
我们知道,赵尚志烈士墓(衣冠冢)高高耸立于黑龙江宝泉岭北山。
我们知道,赵尚志生前与日本侵略军多次激战的珠河县,解放后被命名为尚志县,如今是哈尔滨的尚志市。
我们知道,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新城大街,更因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而更名为尚志大街,香坊公园则被命名为尚志公园。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长春护国般若寺。据侵华日军战犯东诚正雄供述,当年,赵尚志烈士的头颅被埋葬在这里。2004年6月,沈阳军区政治部摄制组到护国般若寺拍摄东北抗联专题片,意外得知寺中院墙边挖出一颗无名头骨。随后,头骨被移送哈尔滨,经黑龙江省公安厅鉴定,正是赵尚志烈士的头颅!2004年12月,赵尚志烈士头骨最终得到国家公安部权威确认。
如今,我和北大荒作协副主席刘宏一道,来到长春护国般若寺后山墙边,献上一束苍翠的松枝祭奠赵尚志烈士!
四
我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并不是黑龙江省人,而是出生于当时的热河省(现已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朝阳县喇嘛甸村!青年赵尚志于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刘志丹、曾中生等名将是同一期学员。
有史料提及,赵尚志曾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朝阳。这里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这里是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建城历史的“三燕故都”,是“丹凤朝阳”的地方。这里是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人才辈出的地方!
如今,赵尚志故乡的地名是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赵尚志烈士陵园位于尚志村外将军山上,于2008年10月赵尚志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竣工。“赵尚志烈士陵园”七个大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亲笔题写,陵园落成当日还举行了隆重的赵尚志将军颅骨安葬仪式——正可谓“青山有幸埋忠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抗日战争中,我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击毙了诸多日军高级将领: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黄土岭歼灭大量日军,击毙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大将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日军第一一四师团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在率部由山东聊城向东撤退途中,被八路军一一五师击成重伤不治毙命。
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涩谷伊之彦中将,被东北抗日联军击毙于辽宁清原。
日军第十一师团师团长渡久雄中将,被东北抗日联军击毙于黑龙江密山。
日军第一师团师团长服部晓太郎中将,被东北抗日联军击毙于黑龙江孙吴。
日军陆军航空兵白城子机场飞行教导团团长森玉德光中将,被东北抗日联军击毙于黑龙江大兴安岭!
……
您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东北抗日联军居功甚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讲究民族气节。在抵抗外侮方面,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流芳百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以夺元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丧失了气节的民族将是颓萎的民族,丧失了气节的人将是一具行尸走肉。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也讲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赖以生存的白山黑水,今天是如此富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惟有如此,赵尚志等抗联先烈的鲜血方没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