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一讲
主讲老师:宁静
散曲漫谈(一)
从本期开始,我们开始散曲中级班的学习。在初级班12讲的学习里,我们对散曲知识的基本框架,有了最初步的了解。曲友们进行了精心的创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曲作品。在中级班,我们将对以往掌握的知识,进行不断补充、丰富,使我们对散曲的感觉更加丰满,逐渐创作出更加曲香浓郁,曲䪨悠长的作品。
1.北曲简介:
北曲是最早的汉族戏曲声腔之一。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源于唐宋大曲、诸宫调、宋词、鼓子词、唱赚、转踏以及北方各民族音乐,而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首推诸宫调,因之形成了戏曲音乐中曲牌联套体的结构体制。这种音乐之所以称为曲,是与宋词相区别。词与曲都是利用词牌与曲牌填词歌唱,但在形式上曲突破了词的定格,不分上、下阕;在句数、字数上也打破了词的限制,可以大量使用衬字,显得生动活泼,故谓"曲者,词之变" 。称为北曲,又是为了与南宋以来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 。
2.北曲代表人物马致远:
马致远,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是《汉宫秋》。
3.马致远代表作赏析: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令,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4.马致远轶事:
马致远仕途奔波数载却壮志未酬。让他欣慰的是他闲暇时创作的杂剧、散曲却声名日盛。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因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使自己的家乡躲过了一场劫难。
明初年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靖难之战”后,冀鲁豫广大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史书记载“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特别是河北这块地方,到处是“青燐白骨”,满目荒凉。“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
而在此时,东光却有一个幸运的故事,据说,这燕王曾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非常崇敬。北征来到东光,得知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后,便下令说:“逢马不杀”!谁知手下兵将听讹了,当下宣布王命:“冯马一家,一个不杀”!于是马氏宗族躲过了这场劫难,冯姓也跟着沾了光,其它不姓马的也纷纷说姓马,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中级班第一讲作业
试作〔黄钟宫·节节高〕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黄钟宫·节节高〕题目,题目自拟;
2.韵部自选,
3.韵依《中原音韵》。
二、谱式〔黄钟宫·节节高〕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上,平平上去△。仄仄平,平平仄,去上平△,去上平平仄平△。
三、例曲
〔黄钟宫·节节高〕
作者: 卢挚
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四、注意事项
其音富贵缠绵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2024年3月1日
例曲
崔艳蕊
〔黄钟宫·节节高〕贺王今伟会长花甲寿
(中原音䪨 鱼模)
六十花甲,玉龙腾翥,清澄抱朴,璠瑜守素。再度春,添新色,任尔殊,继旅人生旷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