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阅君来文字:晨钟暮鼓之地,少林寺释永信让佛教蒙羞,思考许多,故以二十六字回复教射君:
吴首阶
字高俊/号清材
修行者路无疆!
吾辈炼狱蝰蛇。
中国何处净土?
民间尽有高手。
修行吾辈心中,
沉思四大皆空?
自信年华二百,
定有道骨仙风!!!
2025.07.28
诗评:于激愤与孤勇间,叩问修行真意
这首诗以二十六字起笔,继而延展成八句短章,字里行间裹挟着对现实的激愤叩问与对精神修行的孤勇坚守,在锋利的质疑与炽热的自勉中,勾勒出一位清醒者的精神图谱。
前四句如利刃出鞘,直击核心。“修行者路无疆”以开阔起笔,却旋即转入“吾辈炼狱蝰蛇”的痛感隐喻——将生存境遇比作“炼狱”,将周遭困境喻为“蝰蛇”,既见世道复杂,亦含抗争之意。“中国何处净土?”的诘问振聋发聩,既是对现实乱象的质疑,更是对精神家园的求索;而“民间尽有高手”的收束,则在迷茫中埋下希望,于市井烟火里寻得精神依托,暗合“高手在民间”的朴素哲思。
后四句转向内省与自勉,风格陡转却气韵贯通。“修行吾辈心中”破题立论,将修行从外在形式拉回内心坚守,回应首句“路无疆”的精神维度;“沉思四大皆空?”以反问消解虚无,在对佛教核心义理的追问中,暗含对形式化宗教的反思。最动人处莫过于“自信年华二百”的奇崛想象——以超越常情的生命自信,打破时光桎梏,既是对“人生苦短”的反抗,更是对精神力量的极致张扬;终句“定有道骨仙风”以掷地有声的誓言作结,将前面积攒的愤懑、迷茫、求索,尽数化为对自我修行的笃定,于世俗纷扰中立起一道精神标杆。
全诗语言刚劲短促,无半点柔靡之态,如金石相击,字字见力。从对外部世界的批判,到对内心修行的坚守;从对“净土”的叩问,到对“道骨”的自信,情感脉络清晰,于激愤中见清醒,于孤勇中显赤诚。虽聚焦于个体思考,却折射出一代人对精神信仰的追问与坚守,在“修行”的永恒命题下,写出了属于当下的痛感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