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处,玉液润万家——赏析马学林10首同名诗词《赞宁夏裕凌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内在含意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7月28日
在贺兰山麓的辽阔天地间,宁夏裕凌丰食品有限公司以二十年光阴将西北胡麻籽的精魂凝萃为滴滴金波。十首同名诗词如璀璨星辰,马学林先生以古典诗韵为基,为裕凌丰的创业史奏响了慷慨颂歌。这组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一家企业的诗性礼赞,更在于它以艺术语言镌刻了现代企业扎根西疆、科技兴业、惠泽万家的精神图腾。
(一)
马学林笔下的裕凌丰,首先闪耀着一种由微小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创业光芒。在第四首五律中,“星火聚英贤”一句如暗夜中初燃的微光,含蓄而深沉地喻示了企业起步时的艰辛与志存高远的初心。那“星火”所聚集的,岂止是志同道合的“英贤”,更是无数个“廿载耕耘誉远扬”的晨昏交替。当诗人于第五首五律中再度以“燎原星火起”呼应,一种由点及面、从微至宏的壮阔图景豁然展开——这是企业从小到大坚韧生长的生命史诗。十首诗词中反复吟咏的“廿载”,如深沉鼓点,见证了从“玉液轮回凝百姓”的微小积累到“金波荡漾散千芳”的产业繁盛。贺铸体《临江仙》里“塞上云开星火耀,馨香丰业擎天”的意象,以“星火”始,以“擎天”终,正是对这段艰苦卓绝创业史最浓缩而磅礴的礼赞。
(二)
马学林对裕凌丰的礼赞,更倾注于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的智慧。七律中“古法精工聚众贤”与“科学真心千粒实”的巧妙对仗,彰显了企业根基的双重性——既深植于西北大地“传统小磨工艺”的沃土,又因“科学真心”而枝繁叶茂。那“恒温秘技开新境”一句,以“开新境”三字如闪电划破长空,将一项技术革新升华为开辟行业新纪元的壮举。在《翻香令》里,“制温奇技锁烟光”与“净馨香润万家肠”的对应,则将专利技术带来的“无油烟”优势,转化为千家万户灶台旁的洁净温暖图景。科技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化作了“锁烟光”、“润万家肠”这样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诗意表达。苏轼体《翻香令》中“胡麻香雪萃西疆”的“萃”字,更提炼出企业以现代工艺萃取胡麻精华的深层智慧,使古老的胡麻籽在科技催化下焕发出“玉液香”的新生。
(三)
作为扎根银川的企业,裕凌丰的成长与地域血脉相连。马学林的诗词敏锐地捕捉了这种地缘精神。开篇七律“贺兰山下汇珍泉”,以贺兰山这一宁夏地标奠定宏阔背景,使裕凌丰的诞生天然带有地理禀赋的神圣性。“塞上明珠耀朔方”、“塞上金波耀玉乡”等句反复出现,将企业比作镶嵌在朔方大地上的明珠。那“胡麻香雪萃西疆”的“香雪”之喻,既暗合西北胡麻籽的洁白,又赋予其如雪般纯净高洁的地域品格。更深刻的是,诗人将企业成就升华为一种文化象征:“裕凌丰韵润尧疆”、“诚滋天下谱词诗”——裕凌丰的油香已超越物质层面,成为润泽“尧疆”的文化符号与精神滋养。而“惠民廿载油坊诱,享誉千家福泽驰”、“但见金波盈万户”等句,则真挚道出了企业发展的终极归宿:让滴滴醇香化作千家万户灶台上升腾的幸福滋味。这份“惠民”情怀,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原动力,也是星火燎原后最温暖的回报。
(四)
马学林以十首诗词为裕凌丰绘就的精神图谱,其价值远不止于文学领域。这组作品是传统诗词在现代工商语境下的一次成功“转译”,让古典的“玉液琼浆”意象与现代的“恒温秘技”在贺兰山下完美交融。诗词中反复吟唱的“廿载”光阴与“星火”意象,共同铸就了裕凌丰从塞上一隅迈向广阔天地的创业丰碑。当我们吟咏“燎原星火起,芳誉溢东方”的壮语时,那“星火”已化为照亮创业者心路的永恒明灯,而“玉液”的芬芳也将继续浸润着黄土高原上万千人家质朴的日子。
(五)
裕凌丰的故事被凝练于平仄韵律之中,它承载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荣光,更折射出无数扎根西部的奋斗者身影。马学林的笔墨,为这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镀上了一层永恒的诗性光芒——当贺兰山风拂过厂房,那二十载光阴所酿造的,原是一曲以心血为韵脚、以惠民为终章的壮丽史诗。
撰文/马 彦
马 彦:教师。宁夏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有数十篇论文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
2025年7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