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翱翔
皈塘的清晨,总被山间的薄雾和河畔的晨风唤醒。100多公里长的母亲河从远山奔涌而来,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缠绕着这片红土地,流经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村庄,最终与武江河相拥。如今,岸边的古树愈发葱郁,河中的流水愈发清澈——这是森林保护、禁采河沙带来的馈赠,母亲河正以“碧水长流”的姿态,诉说着皈塘的生态新篇。
山是皈塘的骨,水是皈塘的魂。漫步河畔,可见退耕还林的山坡上,新栽的树苗已舒展枝叶;高标准农田里,稻浪翻滚间藏着丰收的期许;两岸的绿化带上,花草相映成趣。当地人说,守住这方山水,就是守住了皈塘的根。这份守护,让“山好水好”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触手可及的景致:春日里,远山如黛,河畔柳绿;秋日里,层林尽染,碧水含情。
更让皈塘人骄傲的,是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红色血脉。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从不缺忠肝义胆的故事。乐昌县第一任民选县长李传楷,在这里播撒民主的种子;第一任县委书记李光宗,带着革命的火种穿梭于山林;还有35位英烈,用生命在皈塘的大地上刻下不朽的印记。他们的故事,藏在山间的每一处红色旧址里。
上竹岗圆通庵、深山岩洞间,曾回荡着秘密会议的低语,革命先辈们在这里筹划着解放的蓝图;寨头岭狮子岩的岩壁上,还能找到当年红军隐蔽时留下的痕迹,坚硬的岩石仿佛仍在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坚守;京口红军岩下,潺潺流水曾见证过红军战士与群众的鱼水情深;坳坵老爷滩的沙滩上,或许还能寻到担架队匆忙走过的脚印;皈塘忠臣寨的寨墙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立,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铭记着保家卫国的英烈。
走进皈塘村史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串联起时光的碎片。泛黄的文件记录着李传楷推行新政的决心,磨损的鸟铳诉说着李光宗、李家泉带领队伍战斗的英勇,英烈们的事迹被郑重陈列,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在这里,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记忆。
如今,皈塘人守护着这片红土,也在活化着红色记忆。他们修缮旧址,让圆通庵、狮子岩、英烈墓等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他们讲述故事,让孩子们知道脚下的土地曾经历怎样的风雨。当游客沿着母亲河漫步,既能欣赏“山好水好”的生态画卷,也能走进红色旧址,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红色故事。
护一方红土,看碧水长流;听红色故事,悟初心使命。皈塘的山,因红色历史而更显厚重;皈塘的水,因英雄故事而更富深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山好水好的皈塘,红色故事更好!
作者简介:李翱翔(笔名:江帆),酷爱文学。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近千篇散文、游记、报告文学、政研论文散见于市、省、国家级刊物,参加各地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