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东风基地
王宽鹏 报道
题记:东风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前的名称。我曾在这里守卫多年,为神圣的航天事业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42年前的1983年3月,我们部队从圣地延安先汽车运输到铜川,后乘闷罐军列一路向西,穿过陇海线、兰新线,翻过乌梢岭,越过河西走廊,在清水又沿清绿军用专线再向北。大漠孤烟风潇潇,一路跋涉前行,官兵们个个壮志凌云。
东风啊,东风,多少回深情地把您呼唤,多少次梦里又回到您的怀抱。
在祖国辽阔的西北边陲,有一片血与火铸就的大漠,有一块给共和国带来安全的圣地,有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星座,有一座令国人自豪的航天城,您以前的名字叫东风基地。
在茫茫戈壁大漠深处,有一支凯旋而归的英雄部队,有一群身经百战的铁血军人,他们就象这里的骆驼草,不畏风沙顽强生长,他们就象这里的红柳和胡杨,扎根戈壁傲然挺立,他们的名字叫东风。
东风,抹不去的记忆,终生难忘的地方。在这里,我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在这里,有我数年的军旅生涯,有朝夕相处的战友;在这里,有耸入云霄的发射架,有遮天蔽日满天飞舞的风沙;在这里,创造了一连串非凡的奇迹。
东风,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祖国的飞天梦从这里启航,一步步走向辉煌。东风,您是中国航天第一港,您是历史的丰碑,您是坚韧不屈的精神。“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是东风人的英雄气概,是他们不屈不挠的壮志豪情。
这里环境恶劣,荒无人烟,戈壁滩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得天上鸟难飞,刮得地下草不生。风沙肆虐,满目凄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就是这样的艰难困苦,东风人前赴后继,坚守依然,一代代接踵而至,是阵阵漠风热切的呼唤,是蓬蓬骆驼草无言的昭示,是腾空而起的火箭,给了他们心灵的慰籍。从战士到元帅,760位英烈长眠在茫茫戈壁,他们是这里的开路先锋,是祖国航天事业的中流砥柱。
东风,您是祖国的骄傲,您是民族的脊梁。东风人艰苦奋斗,代代相传,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彪炳千秋的壮美诗篇。
“神舟”问天,“嫦娥”奔月,这里一次次托举着中国航天梦。第一枚导弹,在这里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这里起飞,第一发远程运载火箭,从这里飞向太平洋,第一颗可回收实验卫星,从这里飞向遥远的太空,第一次载人航天,从这里飞向宇宙,十二位宇航员,乘坐飞船相继出发,从这里腾空,叩问苍穹。
东风,我远去的军旅岁月,我难舍的魂牵梦萦。想起您,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您,就想起军号声声,催我马蹄哒哒,永不停步;想起您,就想起军歌嘹亮,唤我斗志昂扬,踏上征程。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