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
今日伏暑相迭加,如蒸似煮笼千家。
一年阳气此时盛,四季沉疴夏可瘥。
茉莉薄荷茶渐冷,冰镇西瓜味尤嘉。
绿荫摇扇消长昼,闲看流莺落槿花。
睹物怀古 家风永畅
下午我回老家,主要为院子几盆即将晒蔫的花草浇水。
见到我哥家窗台上,有件拜贴匣子,也算是个老物件,经擦洗后,上面有几个楷书字迹清晰可见:天下太平黄家大天明。大约有150年左右的历史了,据说是我的祖父亲手所写,土漆刷过后,用清漆罩面,款式较为精致大方,其主要功能是过去婚娶时,用它放置请贴,以防出现皱褶,足见古人极为重视礼节。记得村里乡党过去常借我家这个小物件。
从这件拜帖匣子上的字迹来看,一笔一划工楷苍劲,笔力不凡,我们的祖父在当时应是一位文化人了。睹物怀古,物是人非,但愿我们的后代对祖宗应有崇敬之心,传承家风。
观祖遗拜帖匣感怀
归里浇花趁午阳,兄窗旧匣惹思量。
漆凝岁月书痕劲,字载乾坤世泽长。
曾为婚仪承礼数,常供乡党备华章。
百年风物今犹在,且把家风继永昌。
这里是盩厔(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即《长恨歌》诞生地。
90年代,修建黑河水库时,仙游寺从深沟处乔迁于此。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5年)冬,白居易35岁任周至县尉,和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他们遥望兴平马嵬坡,追忆“马嵬兵变”事件,思绪飞扬顿生灵感,写下脍炙人口诗篇《长恨歌》。虽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六十多年,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却更严重了。唐宪宗刚登基想重振朝纲,这种“中兴”氛围下文人自然爱讨论历史教训。特别要注意白居易的身份。他当时还是基层官员,正和元稹推动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长恨歌》表面写爱情,此恨绵绵无绝期,实际藏着对玄宗晚年昏聩的批判:“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