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编:芦苇

编者按
李发模先生是新中国同龄人,是中国当代杰出而著名的诗人,是全身心践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从而使其作品兼具两种情调色彩和风格特征的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如其人,他的诗,连同他的个人简介都是那么的豪放、浪漫和风趣,本期作品更是生命的赞歌和人生意义真谛的发自灵魂深处的艺术诠释。最新原创的这组诗歌感人至深,故此,李发模先生的挚友、中国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会长、《百花园地》刊主版主兼终审编辑王罡先生特别推荐,敬请广大读者雅赏。
《百花园地》编辑部值班总编芦苇
2025年7月24日
诗人自我介绍:
李发模,一个退休还写诗的老汉。心脏搭桥安支架,几次险些死去,后来才知阎王爷也很累,趁他老爷子休息,我钻了几回空子。他一生气,要我到120岁时,再设桃花坎。深知文字是岁月,诗歌是生命文化,还活着,就还债吧,自己保佑自己!
人之身心是岁月的故土(组诗)
文/李发模
别惊扰这野山
谁的云白,谁的天蓝,谁的青
泉瀑在喊谁的名字
这宁静,这野生
这花香好色,这生命之绿
别碰
这露滴,这刺藤,这岩悬,这早晚
青山翻动一云白,一天蓝,一轻风
深谷回音一声女、一声男
老地方,蹦出来的那兔子
偏岩下,飞起来的那山路弯弯
在这里一坐一望,一望苍莽起伏
山岚运气吸纳绵远
草木自个儿新鲜
留苍凉人世在山外,春秋
一岁一枯荣留给自然
在此无人之境,在云上
有这么一天,够了
那些年
1958,大跃进:1959,大锅饭
1960稀缺人间烟火味……
有说那三年因自然灾害.….
我知那时人的肛门都布蛛网……若问那三年是怎样活过来的
大批判专栏上,那些牛鬼蛇神
皮开肉绽棍棒之下
那些年月,那些人事,那些明明暗暗
那些骨头在黄土堆里
1961回首一看
那时的横标、白旗、口号
已大面积灾难
已过去,但愿只是梦
从昨夜到今日...
日月啊!在众生的仰望里
不要只是画圈,该铲除处别让潦草荒了人愿……
人之身心是岁月的故土
白天打开天门,追人出家门
土地在等人劳作,如果不见耕播
夜黑就黯然关门,庄稼没亲人了
山里山和男人一样
水边水与女人一样
春秋连续处,今人耕耘的时光
祖辈播收过
人之身心是岁月的故土,时势再篱笆围墙
人之心口窝里,食色二字,怎么折腾
也按捺不住
人活人世就这样
泪水里有刀子,敬畏中有利害
伤口里有落红,落叶里有往事
名声处有鬼,胜景处有妖,春花里有果然
果垂枝上有冬雪
仁者静,哪个静下来过
空山空,何人心空过
一枕黄粱绕古今,身心的气味儿
还活着,喜怒就在桌前、床边
清贫多因廉洁
富贵多是亡命
逢凶化吉处
多有共生共荣
2025.7.24
特别申明:
李发模先生的组诗《人之身心是岁月的故土》为原创首发,已向有关部门提交知识产权申请,日前特别授权《百花园地》代理发布,故此,未经作者本人准许 任何组织、媒体和个人均不得转载和挪作他用,违者必究!


袁秀苇,笔名芦苇,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一个安坐于文字中的女子,喜欢穿行在文字里,尤喜古韵。愿在错落的文字里活出自己的淡定与优雅,作品散见于众多纸刊及微刊平台。亦有剧本获奖、被搬上文艺演出舞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地方作家协会会员,夹江县诗词学会副会长。《雅风小筑》《醉墨流芳》《时代精英文学》微刊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夹江县老年诗词选刊》编委,会刊《古泾口诗词》编委。望岳雅集公益诗词学校第二期高研班毕业,西岳书院副总院长兼三区总院长。九州文学会•经典文坛网•四川网总裁。中国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会刊《百花园地》总编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