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作者简介·楚旺群河南文学写者
云心与乡愁作者:楚旺群
生活如云多变幻,时而愁云密布,时而风轻云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天空是云的故乡,天空也是心的故乡,天马行走在云里,人心情的海市蜃楼也变幻在云里。
大凡人有了乡愁,人心像天上的云遥望大地,而大地的故乡也在仰望思乡人的云心。
我看云的时候,是用心灵为线,目光为竿,来钓一朵云,云在看我们的时候,是用丝丝缕缕的白,凶涌澎湃的黑,来涂抹我们的视线。
没有人能了解一朵云的聚散,就像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内心。
行到水穷处,天空就是一本无字书,坐看云起时,是人心想看天空的云指引寻找人生的答案,寄托通过云的文字解读它。云的天空有时呈现出一片牧场,奔腾不息的马千变万化,每个人的童心都有自己的套马杆,来套取心中最钟意的那一匹马。
有时候,云低的与大地连接,跟远山的草尖尖在触摸;天高云淡的时候,鸟飞得再高,也抵到不了云的彼岸。云卷云舒,就像一只大手,在天空的大境界下,把人心挥舞得波澜壮阔。
云是有感情的,你开心时,云一脸灿烂衬托人心,白云朵朵惬意着跟人风轻云淡;你阴郁时,天空跟人一样愁云密布,阴沉得热想挤出水来。想家了,愁云犹如人心。
有感乡土
作者:楚旺群
乡土是人生之土壤,承载初心之灵气,是文心之骨髓,驾驭灵气,挺直脊梁,挥毫翰墨,乡土天文学流芳万年!
走进乡土的氛围中,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皆扎根于他们出生的土壤,如果项羽不自刎乌江,也许江东父老还会还一个全新的项羽。不信吗?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江苏朱家庄争,安徽凤阳争,真正出生地却在河南荥阳贾峪留下了说不完的古迹!没有贾峪的土,就生不下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一方水土养一方豪杰,这是上天赋予人的铁律,谁忘记乡土养育之恩,也从此就折了赖以挺直腰杆的脊梁!
大隐而君临天下
作者:楚旺群
古人云:“登泰山而小鲁。”于我而言,爬大树亦有君临天下之豪迈。
儿时的我,偏爱寻觅那最高的树木攀爬。当攀至树巅,仿佛凌空飞渡,置身于云海之间。风乍起,树冠随风摇曳,我亦随之摆动身形,心在那触目惊心的摇晃中怦怦直跳,既紧张又兴奋。
此刻,我不禁忆起老辈人讲述的往昔故事。朱红谷生于贾峪红石坡寨,年少时,常与小伙伴们身背高畔箩头——那是一种以荆条巧妙编织、十字交叉作提手的箩筐,一同前往旷野割草。彼时,一群人的高畔箩头依次往上堆叠,那层层叠起的高度,竟也如同参天大树一般,巍峨耸立。
朱红谷曾言:“咱们之中,若有人能登上这箩头之顶,且端坐其上而箩头不倒,日后定能成就大业,乃至坐上皇帝之位。”数十个高畔箩头层层相叠,本就摇摇欲坠,而要沿着这堆叠的箩头攀至顶端,其难度不言而喻,常人难以企及。可朱红谷不仅成功登顶,还悠然地坐在最上方,任那箩头随风晃动,想必当时的他,与我爬上高树时的心境别无二致,皆是在惊心动魄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刺激与豪迈。
如今,有人发来二七纪念塔的视频。那十二层的高塔,气势恢宏,看上去竟比当下的三十层高楼还要雄伟壮观。倘若置身尘世之中,却能如居于高塔之上般,心远地自偏,足不出户,想必也能体会到我昔日爬高树时那君临天下的心境。
联想到朱红谷的登高之举,这何尝不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境界呢?一摞摞叠加的箩头,不仅是儿时的游戏道具,更让我领悟到:唯有登高望远,方能俯瞰这浮华尘世,不被其表象所迷惑,于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作者:楚旺群
我小时候读《红楼梦》跟读张爱玲的书串起来读,林黛玉害怕人生最后各分散的不舍,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今天如花,张爱玲说得极是,她说: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林黛玉的《葬花吟》中写道:侬今葬花人笑我,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怕爱而不得失去今天;许多人怕爱而不得不敢去跟想见的人相见;感恩的人怕今天感恩父母子欲孝而亲不待而恐慌。放眼望去,人生要做的事存在于生命的漫山遍野,趁人生今天还在,该见就今天去见,该孝就今天去孝,该做就今天去做,抓住张爱玲的“漫山遍野都是今天”,化解林黛玉《葬花吟》不敢面对花开的伤感。
花期的每一阶段都是盛景
作者:楚旺群
先来看一段文人的对话,再来品味一朵花从开到落究竟哪个阶段教人欣赏起来最美。万历甲寅春,张卿子到新都拜访黄玄龙。两个人去石岭看梨花,花已半谢,玄龙说:春老矣,你不早来?卿子曰:余意正在凄凉。
人生亦如花期,初开有含苞欲放的欣欣向荣,花开有情窦初开的朝气蓬勃,到了花开全盛的时候,蜂飞蝶舞自是生命中的分外妖娆,而花已半谢,又有人生飘零的凄美诗意。
沿着花期由开到谢的整个过程,感谢花期给人不同阶段哲理的启示,花自顾绽放它们的美好,每一阶段自有不同阶段的美丽,花蕾造就了盛开,花谢演绎了凄美,谁说花开的每个阶段不是盛景!张卿子一句“余意正在凄凉”恰是给人生添写了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