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第六届“牛肝菌杯”征文作品选登:
文企携手攀高峰
——参加上海牛肝菌文学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历险记
黄诚专
受主办单位“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组委会上海宏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诚邀,参加6月26日在上海徐家汇建国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的中国牛肝菌故事报告会暨“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启动仪式。
在还没有确定时间之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报界大佬袁徳礼老师就提前一个月给我透露信息。
6月9日袁徳礼老师通过微信给我上传会议通知,通知说:为配合“‘牛夫人’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牛夫人·牛肝菌”品牌企业宏博集团计划组织启动宣讲会仪式,兹定于6月26日上午9点30分正式开始,12点午餐后结束(参会者每人赠企业髙档产品牛夫人•牛肝菌品牌礼包一份)。因外地作家隔夜到,上海作家请会前到,可先拍照留念。会议特请“牛夫人·牛肝菌”品牌首席科学家或生产基地领导前来演讲。以前是预约,今正式通知并再次确认是否参加,特发此通知(收到通知请回复)。“‘牛夫人’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组委会,文笔精华研究会,2025年6月8日。会议地点:上海建国宾馆(徐汇区曹溪北路439号)。乘车方法:11号线徐家汇站2号出口,步行886米,大约13分钟。
接着袁徳礼老师就让我上传身份证,提供手机号码,以便举办方帮购买往返飞机票。因我是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对出远门如同无头苍蝇,不知如何着手,于是我就开始做功课,下载同程旅行和携程旅行APP,查看百色到南宁动车发车时间和南宁到上海飞机航班时间。做好周密计划,力争当天出发当天到达。动车一天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最早的是6点58分开始发车,8点13分到南宁站,每趟大约一个小时达到,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趟车。到南宁后看时间长短,去选择换乘动车或机场大巴去飞机场,动车8点39分开始有车,耗时只需16分钟就到达机场,机场大巴是半个钟有一趟,耗时一个钟左右。看完动车发车后,我又开始看南宁到上海的航班。我打开携程旅行搜索,上午7点15分开始就有航班,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段各有两班次。从南宁到上海耗时大约三个小时。若在浦东机场下飞机,坐地铁到达,也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若是在虹桥机场下飞机,到达地点就相对近一些,要想在下午五到六点到达目的地。就必须乘坐中午11—12点航班。时间十分紧凑,一定安排好行程,为了能当天按时到达,我要求举办方买中午12点50分那趟航班,回程也是这个时间段。袁徳礼老师告诉我,让对方购买虹桥机场下飞机近一些。
6月20日我收到对方购买机票出票成功的航班信息:吉祥航空HO1172,经济舱,正餐,空中客车A320(中型机)南宁吴圩机场T2—上海浦东机场T2,6月25日11:30—14:25,姓名/票号黄诚专,下面还有温馨提醒和安全提醒内容。另一张是上海航空FM9337,经济舱,正餐,波音737—800(中型机),上海虹桥机场T2—南宁吴圩机场T2,6月28日16:35—19:25。接着我马上把机票信息发给袁徳礼老师。
知道前往的飞机信息,我开始请准计算飞机与动车的间隔时差,于是,我购买当天百色早上6:58—8:13分到南宁站的动车,又买9:11—9:27从南宁到吴圩机场的动车,到南宁站还有一个小时的活动空间,到达飞机场等飞机提前两个钟的要求也得以满足。
可出发当天让我忐忑的是,9:30分到了吴圩飞机场,发现登机时间感觉有些奇妙,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又感觉让人提心跳胆:订票的时时间醒目显示11:30分登机,我抓紧时间,下动车就匆匆走进机场大厅,用身份证刷出登机牌,登机牌显示的登机时间却是12:00分,延时半个小时。我手持登机牌进入关建的安检通道,一切顺利通过,又迅步走到登机口,静竖在入口的牌子,不吭不卑显示登机时间是12:40分,又延时40分钟。看时间尚早,找个空椅歇息,时不时看手机里的时间,可到点了,入口门依然紧闭,但排队登机者不在寂寞,纷纷起身,霎时,仿佛一条长龙,蜿蜒盘旋整个大厅。幸好12:50分得以逐个灌入洞穴。到机舱找准座位,安顿好随身行李,1:10分飞机终于展开翅膀,徐徐升空。
1点48分,空姐送来正餐,她问我要什么菜饭,还是什么菜面,我座位靠机窗,飞机噪音大的缘故,没有听清,于是我再问一次,是什么菜饭,什么菜面,她好像也没有听清,说,多给你一盒什么菜面。另外一个盒里,放有奶盐味苏打饼干一个,里面有三片,蒙牛风味酸牛奶100克,春味咸味花生一小袋16粒,吉祥航空手口适用湿巾,塑料食羹、食叉各一个,里面有一张纸巾,不知适不适应手口,我使用了,不知是饿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不管是饭还是面,感觉特别好吃,我三下五去二,扒拉几下就搞光了。三片饼干有点干,但服务员后来送来一杯草莓茶水后,我一并把它送到肚子里面去了。
在空中腾云驾雾,从机窗俯首,风云不停狂奔,变幻。我发现不是我之前云笼罩天空的感觉,而是云在吞食广袤无垠的大地。我还发现,大地不是大地,而是一张蜘蛛网,所谓的高楼大厦,是攀爬在网上的蜘蛛,所谓的大树遮天,只不过是一根根细小的发丝。在云朵上面方便,让我感受一泻千里景观,在空中给手机充电,竟然也能跟家里相媲美。
3点11分飞机扩音器传来告示:飞机即将抵达,做好降落准备。南宁到上海两千多航程,经两个多小时空中穿行,3:27分飞机在浦东机场安全降落。
上面提到的乘地铁线路,我不清楚是那个地点上的地铁,我在微信群里问也没有得到回复。我就给袁徳礼老师发信息,他告诉我,出发地推荐地铁路线:浦东机场地铁2号线 → 人民广场站换乘地铁1号线 → 徐家汇站 → 2号口出站 。温馨提醒:徐家汇站出入口众多,务必认准2号口,大型站点(如人民广场)换乘通道较长,请预留换乘步行时间(建议10分钟以上),徐家汇站 2号口出站,宾馆正对面即达。
因飞机一共延误了一个多钟到达,会议晚餐时间是5:30分,下飞机离用餐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时间。
从一大早出发,每到一处,我就拍照,发信息给袁徳礼老师,下飞机后我见时间可能没有办法按时到达共用晚餐,我又发信息说,刚下飞机,可能赶不上晚餐了,别等我了。袁徳礼老师回复说,别慌,谈定点,按我给的线路走,不管多久,我们都等你。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一下飞机就导航,可一进入飞机候车大厅,该死的手机就失去了导航信号,我只好一边跟着人走一边看路标一路不停地小跑,看到十字路口,看有工作人员,就问2号线怎么走,十分狼狈,仿佛一个疯子,完全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形象与尊严。
到2号线尽头,走到安检处,我问工作人员,这出口是去人民广场吗?得到正确答案后,他们叫我去买票,我又问,买多少?答复说7元,我返回找到购票机购票,操作完毕弹出一张卡,我扫卡走出2号线进去乘地铁。第一次乘地铁,走到地铁口,地铁正在进行着,我看了一下门口上方,还看不出个所以然,地铁到站开门了,还没有弄明白就一个箭步穿进去,怕走错路又立马一个箭步飞出来,又从另一个飞进去,看长登对面坐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男士,我急忙问,你好,这趟地铁经过人民广场吗?他说,是的。他的回答,让我心安定下来了。于是我坐在他对面,立即跟他套近乎,我说,我第一次来上海,第一次乘坐地铁,根本弄不清方向,谢谢你了。他微笑着跟我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我见他拿有行旅,一定也是个外地人,又说,请问你是从哪里来,想到哪里去的?他说,我是本地人,刚从国外旅游回来。还没有到人民广场就先出站了。我答非所问道,我下人民广场后换乘1号线地铁去徐家汇。我说到这里,他指着在他傍边坐的一位女士说,她也换1号线,你跟她就得了,但她跟你坐的是相反方向。我看着那位女士约摸四五十岁那样,我就说,那太好了,我就跟定妹妹,拉妹妹的衣角不放了。走出2号线,跟妹妹向1号线进发,途中我跟她聊,我说,妹,你从哪里来?她说,我也是本地人,去旅游回来。到买票机处,我说,我是不是再买一次地铁票,她说,你买多少了,我说买了七块,她说,暂时不用买,还没有出地铁口,地铁与地铁之间扫卡就开门。说着,5:17分到了地铁1号线路,她说,我上这边,你到那边上就是了。我说,好的,谢谢你了。就跟她分道扬镳了。进了地铁,我注意聆听报站点,双眼还不停地盯着报站屏幕,生怕错过站点。我发现,1号线地铁与2号线地铁比,1号线站与站之间比2号线时间好像短了许多。5:30分到徐家汇走出地铁,我又一路小跑一路问工作人员,2号出口向哪个放向走?5:41终于走出地铁口,我又开始导航,看着导航我有点懵,但他们给的线路说是建国宾馆就在对面,我刚想过红绿灯,又有些犹豫,转回来,开口问一位等红绿灯的女士。我说,你好,建国宾馆从那条路走?她扭着头向我站的背后说,不就是在这里吗?我高兴地跺着脚说,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迅步走向建国宾馆,到报到处登记,领房证,工作人员告诉我,上三楼吃饭。此时时间正指5:50分,我立即打电话给袁徳礼老师,我说,到宾馆大厅了,正在办理入住手续。袁徳礼老师说,我下去接你。我挂他电话,走向电梯,到电梯门口,正好马上得进去。到三楼走出电梯口,我向左右张望,发现左手边的一个餐厅里坐满人,我直径走进去,问,这是牛肝菌征文动员会吗?满屋子的人都望着我,就是没有哪个回话,我自己知道,我那夹壮的普通话,人家大上海人根本不知我说些什么。我又问,袁徳礼老师在这里吗?随后,有个高个子向我走来,我一看就知道是朱超群老师,我伸手跟他握手,说,朱老师好,我是广西作家黄诚专,袁徳礼老师在吗,朱老师说,他说下去接你呢。我说,那应该是我从一个电梯上来,他正好从另一个电梯下去。朱老师拉着我的手走向餐桌,指着一个空位说,袁老师坐这里,你就坐在他傍边吧!刚刚落座,袁徳礼老师就回来了。
此时,时间已漫过六点,本来5:30用餐,为了我一个人,让大家足足等我半个钟。
我扫餐桌上的菜谱一眼,有很多个菜碟,但每一个量都很少,让我一个人干都能吃得完,我想,上海人就吃这么少吗?因太少的缘故,我都不敢夹,不几下就被夹得清光。后来才发现,那只不过是第一轮小吃,正餐大菜才陆续搬上来。席间,袁徳礼老师老是夹这夹那给我,好像别人抢着怕我吃不饱。
吃完晚餐,我跟袁徳礼老师上九楼927房间,当我用房卡扫门打开进去时,已有一个人在里面高声地和人通电话,经闲聊才知道他是江苏省如东县高保国老师。在江苏,他算是江苏文学界牛逼的人物。他出了两部作品《人民英模张思德(注音版)》《人民英模张思德》火遍全国,长篇传记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得到了专家高度评价。因房间只有两张床,袁徳礼老师只好跟我同睡一张床,那晚我们聊了很多,聊逝去的人生,聊当前的生活。一直聊到深夜。因高保国老师打呼噜,我根本睡不着,袁徳礼老师本来就睡眠不好,我和袁老师只好强打精神平静地躺着。上海比我们广西早一个钟天亮,四点多一点就天光大亮了,我们又开始闲聊。在上海,袁徳礼老师有很高的威望,各地文友纷纷找到房间向他问候,用餐期间,各路文友也相继给他敬酒,合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德高望重 ,什么叫最有情谊的礼仪。
26日上午6:30分我们下到一楼大厅吃自助餐早点,吃完早点,8:30分,就上4楼九州厅A,参加召开中国牛肝菌故事报告会暨“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启动仪式。
会议明确要求,牛肝菌征文大赛截止日期为7月1日至9月30日,征文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体裁要求:小说、散文、诗歌等优秀作品。将评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召开庆典颁发。
此次征文动员会出席的人员有11个省市自治区作家近二百人。广西唯一参加者就是我一个人。这次会议省级以上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教授等多达70余人,占总出席人数的50%左右。
大赛组委会表示,在弘扬华文纯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可对科学家纪开萍女士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写出她是如何研究出牛肝菌驯化过程。若对“牛夫人·牛肝菌”品牌文化能创作出优秀童话或故事,将获得企业颁发的巨奖。
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介绍参会嘉宾,上海宏博集团董事长石为作开幕致辞,集团文学顾问朱超群发言,征文大赛剪彩仪式,专题视频,牛肝菌人工种植发明人纪开萍教授发言,景洪宏臻总经理石建同发言,云南景洪采风作家代表徐一化发言,云南景洪采风作家代表王雅军发言,陆诚先生捐赠书法作品,上海宏博集团创始人石建极发言,最后是拍摄集体照。
参加这次盛会有文学界精英,才情非凡的国家一级作家丁一,世界华文风采翩翩的微小说研究会长凌鼎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龙文学奖”组委会秘书长朱超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报界大腕袁德礼,当代史铁生、张海迪式身残志坚,意志如磐的江苏作家韦江荷,顶级科学家,牛肝菌之母纪开萍,商业巨擘宏博集团创始人石建极……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文学盛宴,一次文企携手攀高峰的文学盛会。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让我心潮澎湃;跟顶尖作家欢聚一堂,让我倍感荣幸,享受如此最高级别的盛会,让我自豪满怀;在会议室里,我仿佛一棵阳光下稚嫩的幼苗,毫无遮掩地向大自然坦诚告白,作为网络新兴文学媒体的成员《西部风》文学网刊集总编、责编于一身的新生代编辑,荣幸地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员,会议自始至终令我百感交集。
这次盛会,我也与科学家纪开萍邂逅,她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她衣着整洁朴实,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根本看不出她那科学家的派头,更想不到她与牛肝菌研发有千丝万缕的情结。她身穿一件深蓝色连衣中裙,一双白色高跟鞋,优雅地站在大会议的舞台上,更是光彩照人,步步生娇。此时,她仿佛一朵盛开在金莲山悬崖的雪莲,傲立不倒。我一再仔细端详,她更像一朵朵生长在云贵高原风采独耀的牛肝菌之王。聆听她讲述的人生故事中,她让我思绪飘遥。
我清晰记得,她曾沐浴过春风暖照,也遭遇过腥风血雨的狂飙,一年四季,仿佛攀爬在石山的一只蛤蚧,坚韧不挠。她历经的艰难险阻,从未退缩过,她以男子汉的气概,豪情万丈,勇敢剥开云雾,打破陈规守旧与世俗,引领仿佛出水如芙蓉的姐妹,携手共进,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昂首挺胸阔步走进千家万户,穿进贫民百姓门楣,温暖人心。我终于看到,她始终傲视群豪地站在山的最顶峰, 摘取下牛肝菌领域一个个不为人知的顶尖桂冠,她的荣耀,她的世界唯一,在她如凤凰般的头顶熠熠生辉。
这次会议,“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组委会也给出了“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启事的具体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美食“牛夫人·牛肝菌”品牌在全国云南、贵州两地建立工厂,专利全国第一、世界唯一,冠名“‘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征文,为全面展示最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描绘中华大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讲好中国故事,以诗文为媒介,以创作为桥梁,讴歌伟大祖国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新发展、新未来。
在弘扬华文纯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可对科学家纪开萍女士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写出她是如何研究出牛肝菌驯化过程的。若对“牛夫人·牛肝菌”品牌文化能创作出优秀童话或故事,被录用改编拍摄影视短剧或连续剧的作者,则可获文学作品大赛巨奖。评奖宁缺勿滥,评不出则可空缺。
“‘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于6月26日举办启动仪式。
这次赛事主办单位有:文笔精华研究会设立的“‘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组委会。上海宏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支持单位有: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作家文学》杂志社,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昆山市花桥文联文学协会,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文化交流促进会,华夏诗歌新天地论坛,文笔精华研究会,《文笔精华》杂志社,《中国散文家》杂志社,《上海散文》杂志社。媒体支持有:《文笔精华微刊》、《西部风》、《程家墩的故事》、《云天驿站》、《大江南诗社》、《美篇》等网络指定或转载平台。
参赛对象为年满10岁以上的华语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均可参加。
征稿日期为2025年7月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截止。征稿内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创作格调高雅、构思精巧、情感真挚、文笔流畅,能够体现中国精神和反映新时代生活的诗歌、散文(包含报告文学或纪实作品)和小说(包含童话、故事或剧本)。作品题材不限,发表与否不限并注明出处,文责自负。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作品提倡精短,以小见大。新诗、传统诗词限三首,组诗一组。散文包含游记、随笔、纪实、报告文学等皆可,字数5000字以内。小说限短篇,字数10000字以内。
描写牛肝菌科学家的报告文学或描写牛肝菌童话、散文、诗歌、故事、剧本等,字数不限。
只接收电子版稿件,投稿邮箱:zhengwentougao@hongbo-group.com ,朱老师收,以Word格式发送至征文专用邮箱。作者小说、散文或诗歌皆可投稿(注:各类文体的作品,作者每种体裁,除了要对外投纸质报纸或纸质杂志的专题作品审核外,只可每个种类投一次稿,多投无效),获奖作品限一种文体,不重复。
邮箱投稿,请一定附上真实姓名、详细准确地址、手机号和作者简历150字左右,作者近照一张。来稿注明“‘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字样,否则,不被视作征文。来稿不退,请自留底稿。
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主办方不承担因作品著作权纠纷引发的法律责任。主办方(指上海宏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对参赛作品拥有出版、推广等处置权,除了规定奖励外,不另付稿酬。凡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征稿之各项规定。本届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评选与奖励:大赛不收参赛费、评审费。由主办单位企业认定的组委会推荐作家、教授组成评委会。入围即为初评,再经复评、终评程序。现金奖分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获奖者均颁发证书、奖金和奖品。暂拟:特等奖一名奖金10000元;一等奖6名,每份奖金5000元,加证书和奖品;二等奖12名,每份奖金3000元,加证书和奖品;三等奖24名,每份奖金2000元,加证书和奖品;优秀奖96名,每份奖金500元(专题作品中的新闻类稿件,指在纸质报纸或纸质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以优秀奖评比。但有区分,即区级一篇/首500元;省市级一篇/首1000元;国家级一篇/首1500元),加证书和奖品,以上奖项有评不出时,宁可空缺。企业领导为鼓励作者投稿,特决定凡投稿者人均一份企业产品奖励。
大赛对纯文学作品征文入围(即在指定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后,可在网络上转载,其阅读量将作评奖时的参考。对专题作品,即写企业要求的文学作品,同等条件下优先,即投稿入围可参评稿件,必须在微信公众号《文笔精华微刊》上发表或指定平台刊登以后的认可稿件,凡对科学家纪开萍女士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写出她是如何研究出牛肝菌驯化过程的诗歌或散文。对“牛夫人·牛肝菌”品牌文化能创作出优秀童话、故事,或被录用拍摄影视短剧的作品等,除了参与正常征文评比外,特别鼓励作者投稿在区市级、省市级或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企业将这类作品列入优先评比范围。即在区市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凭(纸质,以下同)样报样刊,给予优先评三等奖条件;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凭样报样刊,给予优先评二等奖条件;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凭样报样刊,给予优先评一等奖条件。
凡录用入选可拍摄影视剧或动画片作品,可录用最优秀短剧一部,或最优秀多集剧(超过5集以上)一部,可获得企业巨额奖励。评不出时,宁可空缺。
承诺与执行:组委会成立下的领导班子,向企业和作者庄严承诺:组委会下设全国各地征文推广组织者小组,以保证征文过程稿源达到一定数量;下设评委会小组,以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当全国各地作者按指定邮箱投稿后,即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组委会指定发表平台《文笔精华微刊》上暂停其他作者投稿与征文无关的作品发表,以全力以赴发表征文作品,也便于评委阅读作品和评比作品。指定发布微刊根据当日投稿数量,有权以组的形式给予刊登,有特别要求的作者,谢绝参与此次征文。
在征文结束后,当征文达到500篇/首以上时,评委正式推荐评奖。总评时,奖额比例不得超过20%。
征文作品在网络上发表(指定公众号上刊登或友情转载)后,征文期间在全国至少要有20个以上省市作者投稿参与,阅读点击率底线必须超过100万人次以上。
成功的征文,按历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结集出版的规定,不改变其规则。组委会在组织出书时,将根据情况精选100篇/首左右优秀作品结集,并根据资金可控情况,再指定出版社出版。
最后点出发奖和庆典:凡获奖作品在征文结束3个月内公布获奖结果,邀请获奖者在上海或其他地方召开颁奖盛典(地点届时通知),其作品将在《上海散文》《文笔精华》《双城人文》等杂志上选择性发表,由朱超群主编的《文笔精华·“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选集》一书,对有作品入选的作者,在书出版后1个月内寄到作者手中。
12点会议结束后,统一下到三楼吃自助餐,同时与会人员领取由主办单位准备的“牛夫人.牛肝菌”品牌礼品一份。就各自回去开展写作,正式投入作品参赛。
因我第一次与袁徳礼老师会面,袁徳礼老师特定让主办方延时到28号买返程机票给我,让我多呆上海两天。吃完中午饭,袁徳礼老师就带我离开建国宾馆,坐地铁到他家附近静安区中山北路1009号的宝隆居家酒店安排我入住317号房间26、27号两晚,两人间每晚180元一个床位。办完入住后,袁徳礼老师带我到南京路步行街游玩,打卡,还专门指定一位女士给我们拍照。
在南京路步行街,我们不但留下了倩影,还留下了诸多的印迹。因太阳太大,袁徳礼老师花180元买我们三个人搭乘旅游观光大巴票,云游上海都市,不但让我目睹现代化都市的建筑物,还目睹大都市超百年以上的古建筑物群。转了一大圈,又回到原地,下车,也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袁老师带我们到世茂广场楼上用餐,我们三个人袁老师点五个菜,一个全鱼,一个炒生菜,一个白灼虾,一个油淋鸡,一大碗汤圆,碟都是大碟,但除了鱼是全鱼,其他几个份量都很少,价格也不便宜,平均一个百元呢。吃完晚餐,我们又出来溜达一圈,累了,才坐地铁回旅馆休息。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27号,袁老师邀第一天的女士开私家车直接去南翔古镇游玩。南翔古镇是上海保存完好的千年水乡,袁老师带我去赏园林(古猗园、檀园)、访古迹(双塔、云翔寺)、逛老街(石板路商铺)、品小笼(非遗美食)。
作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南翔古镇以宋代双塔和明代园林为亮点,古猗园的竹景与戏鹅池堪称江南园林典范,檀园的文人雅趣也别具特色。
之后,袁老师带我到兴隆阁品尝非遗南翔小笼,油豆腐粉丝汤。晚上到酒店附近吃快餐,附近的快餐不是很贵,自选三菜一饭,一份才18元,管吃饱吃好。
28号,是我返程日期,下午4:30分登机,本来原计划袁老师还想带我走走看看,可遗憾的是袁老师一大早就有个重要会议,早早就离我而去。我自己一个人也不好走,一旦迷了路就会耽误航班,于是我只好在酒店吃朱超群老师送的茶馓当早点。
返程的总体地铁线路是坐中山北路地铁1号线到陕西南路地铁换乘10号线到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
虽有来时顺利的经验,返程我感觉谈定多了。但还是担心走错地铁,上午10点半我就离开宝隆居家酒店,一路走一路导航找到进地铁入口,10:59分乘中山北路1号地铁经四个站点,11:08分到西安南路站点,换乘10号线,11:35分到达机场出口。这期间真的还是有个插曲,我将10号出口和10号线搞混了,把卡插进10号出口关卡,卡被吞了,却不开门,指示灯不停闪烁。我去找服务员说,出10号口,她指引我出去,我走了一半,感觉不对劲,又返回问服务员,服务员又问,是出10口还是走10号线,我不知怎么说好,就直接说,我去虹桥机场,她又问我,你贵姓?我说我是姓黄,我又急着问,是不是挨从新买票,我刚才买了6元。她说,不用,我打电话过去就行了。于是,她把我放回进10号线内。我上了陕西南路地铁前往机场2号航站,这个共有十个站点,11点50分到达我直接去找柜台服务员说明情况,她二话没说立即打开关卡门让我出去。我拿出身份证找到取登机牌取卡机,站在旁边的服务员帮我点击取登机牌,登机牌显示,15点55分登机。为报销从宝隆居家酒店拿的一瓶水,我拿出江苏文友送给朱超群老总,朱老总又转给袁徳礼大佬,袁大佬又将两盒江苏淮安茶馓转给我。茶馓是江苏知名传统点心,尤以淮安茶馓最负盛名,采用红糖、蜂蜜、花椒等原料,通过水调面团、绕条炸制等独特工艺制成,成品色泽嫩黄、松酥香脆。其创于清朝后期,因创始人姓岳得名“岳家茶馓”,又因靠近淮安鼓楼亦称“鼓楼茶馓”,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我取出两袋茶馓,找个栏杆角突出处坐下来解决水的去向。
12:30分出发安检,12:49分抵达25号登机口,计划起飞时间为16:35分,和当初购票显示一至,正在候机,但不知还有什么变数,离公告时间还有三个半钟呢。1:8分有个男士走过来说,到深圳的登机口改到别的登机口,片刻,我多了一个心眼,把登机牌拿到服务台问工作人员,我说,我这趟航班是在这里候机吗?女服务员查了一下答复说,你这航班改到34登机口了。于是走了近10分钟找到34号口。屏幕显示航班号:FM9337,目的地:南宁,计划出发:4:35分。4点30分按时登机,5:03分起飞。6点正空姐送来用餐:一份酱爆肉丝饭,一小丁绿豆爽,一小盒萝卜丁……
7点33分飞机安全着陆,我又是一路小跑,搭乘8点出发的机场大巴,大巴需要一个小时到南宁火车站,上了大巴我马上买9:18分到百色的动车票,8:50分下大巴,我又一次一路小跑到火车站候车室,准时上了动车,找到座位坐好,我立即发信息给袁徳礼老师,我说我上前往百色的动车了,他回复说,好,那我就彻底放心了。10:41分动车抵达百色,我乘坐共享单车11点半安全到家。
此次出远门,一个人天马行空,算是一次圆满、完美的文学与游玩交集于一体的旅程。文章到此似乎应该收官了,但我能参与这次高规格的会议跟袁德礼老师有着千丝万缕情缘,最后将他与我的关系作个文章了结。
我与袁德礼老师相识将近三十个春秋,煲电话粥是常事,微信闲聊无休止,一来二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是我人生中深交的挚友,大都市上海与山城百色,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像道鸿沟,他曾经多次相邀,因种种原因却一直难于聚首,一直未能谋面,留下诸多的遗憾。如今,牛肝菌征文活动给了我们机会,终于,在大都市上海相聚首,放纵地展开双臂,无声相拥,一万多个日夜的期盼,终于水到渠成,如愿以偿。通过这次近距离接触,让我对他的印象更进一步。他是一个豪爽大气的人,幽默风趣的人。他妙语如珠,写文章更是妙笔生花,短短几日,南京路步行街的时光里,我们身影重叠地相伴,在南翔古镇街道的石缝间,外滩东方明珠脚下的沙石畔,留有我们友谊与不平凡的印迹,他那得体的倩影,都成为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袁徳礼老师不但有卓越的谋略,而且聪明睿智,平易近人,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充满文学气息的身份令人敬重。在文学界,微信朋友圈中,他虽步入古稀之岁,还能以超出寻常的能力,撼动整个上海都市微电子的文学天空,报界大佬的尊称,震撼环宇。其实,说到这里,似乎又感觉有些多余,因为从上面上万字的文字中,字里行间都脱离不了袁德礼老师左右的身影,就是这一层深厚的情感,他强烈要求让我跟他多呆两天,相互默默私语。此次上海文学盛会,他仿佛一盏明灯,一路指引我前行。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文学简历: 黄诚专,壮族,60后,网名,山旮旯,从事诗歌、小小说创作,2003年2月主编一份以诗会友、交流为宗旨的纯民间诗歌小报《西部风》,2007年9月停刊,2019年2月复刊。写作至今,有上千首诗、超过500篇小小说散见于全国各地知名报刊杂志,小小说《追踪》、《守住一只羊》分别被北京、江苏拿来做高中和初中期中考试阅读试卷,《精妙的教育》入选“国培计划(2012)”-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材和“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教学,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年广西最具有影响力40篇小小说”之一。有作品被多家刊物疯狂转载,录入多种选本,获奖无数。现系【城市头条】认证编辑,【西部风微刊】创始人,历任主编、总编。【西部风微刊】作者、读者遍布全国,驰名海内外,影响巨大。
点评:袁德礼
我和广西教师作家黄诚专相识已有三十个年头。这次中国龙第六届牛肝菌杯征文总动员大会在沪举办,我特邀请他参加。返回广西后,他写了这篇一万一千多字的纪实散文以“历险记”为题,却在平实叙事中藏着滚烫的真诚与鲜活的细节,将一场文学盛会的参与经历写得如话家常,又处处透着对文学的敬畏与对情谊的珍视,堪称一篇充满人文气息的纪实佳作。
作者以“险”为线,织就真实的旅途褶皱
作者紧扣“历险”二字,将首次独自远行的局促与波折娓娓道来:从广西百色到上海的行程规划里,动车、飞机、地铁的时间掐算如解数学题;浦东机场迷路时“像疯子般小跑问路”,首次乘地铁时“箭步穿进又飞出”的慌张,把异乡客的手足无措写得真实可感。这些“险”并非惊心动魄的意外,而是普通人面对陌生环境的本能慌乱——手机信号丢失时的焦虑,把“10号线”误作“10号口”的乌龙,方言口音被误解的窘迫,每一处细节都带着体温,让读者仿佛跟着作者在上海的街巷与地铁里“历险”,在琐碎中触摸到生活的肌理。
作者以“情”为魂,串联文学与人间烟火
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将高规格的文学盛会拉回人情温度里。我提前一个月前透消息、帮订机票的周到,地铁里素昧平生的上海女士引路时的耐心,晚宴上众人等他半个钟的包容,这些片段让“文学界精英”的光环褪去,显露出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尤其对我的描写,从三十载神交的“煲电话粥”,到上海相聚时“夹菜怕我吃不饱”的细致,再到会后带游南京路、南翔古镇的热忱,将一段跨越千里的文友情写得绵长深厚,让“文企携手”的宏大主题落地为具体的人与事,有了烟火气的支撑。
他以“事”为镜,照见文学者的赤诚
作者没有刻意拔高盛会的意义,却在字缝里藏着对文学的敬畏:记录会议议程时的细致,列举参会作家时的郑重,转述征文要求时的详尽,甚至把奖品设置、投稿邮箱都一一记下,像个认真做笔记的学生。当他写下“在会议室里像棵稚嫩幼苗”的自谦,描述纪开萍教授“如牛肝菌般扎根大地”的观感,这份真诚让文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一群人用热爱与执着浇灌的事业。文中穿插的征文启事细节,看似琐碎,实则暗合“文企携手”的主题——企业为文学搭台,作家为时代执笔,在作者的平实叙述中,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变得具体可感。
全文语言带着乡土的质朴与鲜活,“夹壮的普通话”“拉妹妹衣角不放”等表述充满生活气息,与上海的都市语境形成有趣碰撞。虽以“历险”为名,却无丝毫夸张,只将一路的慌张、温暖、感动如实道来,恰如牛肝菌的褶皱,藏着时光与故事的纹路,读来让人想起旅途中的自己,于平凡中品出别样的滋味。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8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总编:山旮旯
责编:袁德礼
总设计:黄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