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下的军徽
作者:高金秀

夜色漫过训练场的铁丝网时,我总爱站在街角那棵老槐树下,看营区的灯光次第亮起。风里飘来隐约的军号声,不似白日里那般清亮,倒像浸了水的棉线,温温软软地缠在心上。有人说军营是铁打的城池,纪律是冰冷的闸门,可在我眼里,那闸门背后,藏着比月光更柔的东西。
记得去年深秋,暴雨连下了三天。我加班到深夜,路过岗亭时,看见哨兵的睫毛上凝着水珠,帽檐下的脸颊冻得发红。他的胶鞋泡在积水里,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蚊子叮出的红痕被雨水泡得发白。我递过去一把伞,他摆摆手,声音带着年轻的沙哑:“谢谢您,我们有规定。”那一刻突然想起母亲说的,我弟弟在部队里,也是这样站岗的。雨水打在他的肩章上,那抹金色在路灯下闪了闪,像他眼里没说出口的话。

有次去给营区送文件,正赶上他们开饭。食堂里没有喧哗,只有碗筷轻碰的脆响,战士们坐得笔直,连咀嚼的动作都透着克制。可当一个新兵把汤洒在桌上时,邻座的老兵立刻递过纸巾,动作快得像条件反射,眼里没有责备,只有一闪而过的疼惜。后来才知道,那个老兵是新兵的班长,训练时对他最严,可夜里查铺,总悄悄给他掖好被角。纪律像把尺子,量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人心是块海绵,藏着比尺子更长的温度。
上个月社区搞慰问,我负责给战士们送水果。一个小个子战士接过苹果时,指尖轻轻抖了一下——他的虎口处有道新疤,结着浅粉色的痂。“训练弄的?”我忍不住问。他挠挠头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不算啥,下次就能躲过去了。”可转身时,我看见他悄悄把苹果塞进了裤兜,后来才听说,他母亲最近住院,他总想着省点东西寄回家。他们把“服从”刻在骨子里,却把“牵挂”藏在最软的地方,像藏着块化不开的糖。

昨夜又路过营区,月光把哨兵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站在那里,枪托挨着肩膀,像靠着一位沉默的老友。远处居民楼的窗户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和母亲的哼唱,路灯下有老人在散步,便利店的暖光映着归人的脸。这些寻常的烟火,都被他的目光轻轻托着,像托着易碎的琉璃。突然明白,他们站成的直线,不是为了划分距离,而是为了把所有的温柔都护在里面;他们喊出的口号,不是为了彰显强硬,而是怕惊扰了身后的安宁。
风又起了,吹得老槐树沙沙响。营区里的灯灭了大半,只有岗亭的灯还亮着,像黑夜里醒着的眼睛。我知道,此刻有无数个这样的“眼睛”在睁着,在边境的雪山,在城市的街角,在海上的礁盘。他们用纪律把自己站成标杆,却把心泡在对家国的柔情里,泡得发涨,发暖。就像那枚军徽,白日里闪着钢铁的光,夜里被月光一照,竟渗出几分水一样的软。
快到八一了,风里的暖意越来越浓。我想把这月光下的心事折成纸船,顺着护城河漂向营区。不用写太多字,只告诉他:你们站成的模样,是我们心里最安心的形状;你们守着的纪律,其实是给这人间最软的铠甲。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