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进戈壁滩的致敬》
——丝路甘青环线游
作者:相思入梦(胡洪兰)
离开神圣的敦煌莫高窟,一路出发向西再向南,车子沿蜿蜒公路疾驰,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戈壁滩的辽阔逐渐映入眼帘。远处的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一片黄色的海洋,
大巴车缓缓驶入当金山盘山公路,3000多米海拔,让人的心跳也不自觉地加快。公路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两侧的山峰巍峨耸立,山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与灰褐色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山上植被稀少,只有零星的几丛骆驼刺顽强地生长在石缝中,彰显着它生命的顽强坚韧。
这时车路过的地方叫冷湖镇,小镇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这里曾经是全国最著名的四大油田之一,据说最繁华的时候常住人口多达十万人,后来由于资源枯竭而衰落,成了一座“被世人遗忘的小镇”。成为“冷湖石油基地遗址”,想当年《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歌曲……响彻云霄,如今只留下的残垣断壁,这个见证了六十年代石油工人的豪迈和繁华的小镇遗址如今的破败景象,让人不禁感慨唏嘘,落幕的残垣,见证了当年石油工人不朽的丰碑,将永远屹立不倒。
车子在无人区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了黑独山。
被誉为“中国独有的十大神奇景点——“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黑独山,映入眼帘的黑色雅丹地貌,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连绵起伏的黑色山体,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原始、粗粝、荒芜。
独特的地理地貌,成为旅游者为之向往探秘的地方,人们一路惊叹这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在这些黑黄色的沙丘间拍照留影,一些做自媒体年轻人还进行着直播。
荒漠中的天气真是多变,瞬间风起雨落,风卷黑沙起,对面不相识,情形有点吓人,雨点越来越大,人们匆匆结束了游览,跑进候车点,离开了云雨降落区,车刚离开,据说还下起了冰雹,大西北的天哪真是多变。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穿越广袤的戈壁滩,最终抵达了大柴旦。大柴旦是一座建在无人区戈壁滩上的行政区,周围雪山连绵,戈壁茫茫,宛如一座遗世独立的小城。
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区,现有人口2万人,居住有蒙古、哈萨克、回、藏、土、撒拉、满等14个少数民族。
雪山脚下的小城静谧安详,来往于此的游客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游览拍照。
傍晚这里气温骤降至5度,本想晚饭后在小城转悠转悠,怎奈嗖嗖凉风让穿上毛衣外套的我们仍抵挡不住冷风的力量,大家草草拍了照片,缩着脑袋跑回了酒店。高原上的酒店虽然不是星级但设施齐全,干净卫生,藏、汉女服务员普通话也很不错,谦和有礼,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客人入住的各种问题,由于高原不能洗澡,加之一天紧张的旅途劳顿,我们也早早休息,迎接第二天的行程。
从敦煌到当金山,从黑独山到石油基地,再到大柴旦,这一路的风景让我深刻领略到了大西北的雄浑与壮美。但比风景更震撼的,是那些在戈壁风沙中扎根的人们: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治沙人、养路工,是历史研究者、文物保护者、是四海为家的石油工人、生态维护者,是千千万万个把青春、热血和生命奉献给西部土地上的普通人。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掌对抗狂风,用干涸的声音呼唤着大地,他们用坚定的目光坚守着高山,让荒芜的戈壁有了温度,让孤寂的雪山有了光彩。
站在大柴旦的暮色里,第一次经略这异地风情,远处的雪山默默无声,近处的戈壁传来风的低语,苍凉的戈壁滩,大漠孤烟直的风景,置身其中,感慨又悲壮,这里虽荒芜、荒凉,但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这片土地献青春献生命,甚至献子孙!在这片土地上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坚韧灵魂让人动容。
我忽然觉得:这片土地是如此壮美,这壮美的土地,不仅因为大自然给予天工开物鬼斧神工,更因为有无数颗赤城滚烫的心,在极端环境中顽强的坚守,是他们在守护着祖国西部的每一寸山河,每一粒砂烁。
致敬——这些在沙海荒漠与狂风雪山间书写传奇的英雄,你们才是西北大地最耀眼的星辰,是最可敬的人!
相思入梦(胡洪兰)简介:陕西省朗诵协会会员,陕西省社促会朗诵专委会副秘书长、文学委员会会员,秦风唐韵朗诵艺术中心秘书长,长安朗诵协会副秘书长,铜川新区朗诵协会会员,荣获第六届全国丝路大赛陕西总决赛三等奖,喜爱读书朗诵写作,愿用文字展现美好,用声音抒发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