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铁夫 ,男,1869年生于广东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就读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威廉·切斯画室,纽约艺术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纽约艺术大学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美国国际画理学会会员,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油画系主任。

李铁夫 《战地岁月》97×73cm 1948年
布面油画(40年代自制麻油画布)
战地记者赵家欣珍藏李铁夫油画《战地岁月》
——百岁新闻战士与革命艺术家的世纪对话
1995年,八十高龄的厦门籍著名战地记者、作家赵家欣先生,在厦门市图书馆特别展厅公开展示其珍藏多年的李铁夫油画《战地岁月》。这幅创作于1948年的静物作品,以一只残裂的粗瓷碗、插着干花的酒瓶、斑驳的铜制烧水壶和一枚珍贵的鸡蛋,再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引发文化界广泛关注。
革命艺术的另类表达:作为中国油画先驱,李铁夫先生的这幅《战地岁月》突破了传统革命题材的表现形式。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林教授指出:"画面中每件物品都饱含深意——裂纹斑斑的碗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酒瓶中干枯的野花代表着永不凋零的革命信念,而那枚珍贵的鸡蛋,则暗示着新生命的希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左下角隐约作者落款 “铁夫 李玉田 L.Y.TEIN”创作日期"1948.",正是解放前年的日子。粗糙画笔反映出当是困难的创作条件,四十年代特征的粗亚麻布.简易就地取材的杉木做成的画内框到现在已经着见岁月痕迹。
百岁的赵家欣先生是中国新闻界的活化石。1938年,23岁的他就以战地记者身份亲历台儿庄战役,创作了著名的《台儿庄血战记》,当时赵老动情地说:李铁夫先生用画笔记录革命,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据悉,赵老是在1990年代一次偶然机会购得此画,珍藏以留后人。
厦门市文史专家指出,这幅作品与闽南文化有着深刻联系。画中的铜制烧水壶与闽南传统"茶古"(茶壶)形制相似,而粗瓷碗更是闽南人家常见的日用品。厦门市博物馆馆长表示:"从李铁夫到赵家欣,我们看到了艺术与新闻两种记录方式,在历史长河中的奇妙交汇。
作为中国油画的先驱,李铁夫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他将西方油画的技法和理念引入中国,对中国近现代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幅静物油画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水准,也是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见证,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学习与探索,具有较高的艺术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赵家欣简介:1915年生,厦门人,记者、作家,抗战期间任《大公报》战地记者。代表作品有通讯《陇海线上》《台儿庄血战记》《血火中的行旅》、特写集《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散文集《风雨故人情》《雨丝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