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避暑感怀
——谢树春
翠竹阴浓夏日长,
林风吹拂唱歌乡。
山泉漱石声声细,
云影伴眠夜夜香。
避暑何须寻海外,
心安便是拥花芳。
晚来天色凉如水,
浊酒一壶对夕阳。
Al解析如下;
这首诗题为《避暑感怀》,作者是谢树春。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它遵循了七律的严格格律,每句七个字,共八句,遵循平仄和押韵的规则,体现了传统中国诗歌的韵律美。现在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含义和艺术特色。
首联“翠竹阴浓夏日长,林风吹拂唱歌乡。”:诗人以翠绿的竹林和浓郁的树阴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给人以清凉的感觉。首句中的“夏日长”暗示了避暑的背景,而“唱歌乡”点明了具体的地点,即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唱歌乡(镇),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避暑胜地。
颔联“山泉漱石声声细,云影伴眠夜夜香。”:诗人继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山泉水冲刷着石头发出细碎的声音,云影随着夜晚的降临而变得清晰,伴随着人们的睡眠,带来夜夜香甜的美梦。这里用“香”字来形容梦境,增加了诗的感官效果,使得读者仿佛能够闻到那清新的空气,醉人的夜晚。
颈联“避暑何须寻海外,心安便是拥花芳。”:颈联提出了诗人对于避暑的哲学思考,认为不必远赴海外去寻找凉爽之地,只要内心平静满足,就如同拥有了花朵的芬芳。这里的“心安”是一种内心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心境平和的向往。
尾联“晚来天色凉如水,浊酒一壶对夕阳。”:尾联以一幅美丽的画面结束全诗,晚上的天气凉爽如水,诗人手持一壶浊酒,面对着渐渐下沉的夕阳。这里用“浊酒”代替了通常的“清酒”,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某种态度或是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避暑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感官描述,使得整首诗既具有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又不乏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谢树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创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一丝清凉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