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龙门感怀
庞进
2025年7月12日至13日,参加“从长安出发·西安作家山西河津黄河大梯子崖采风诗会”,登临龙门——
雕龙继晷数十春,
梦幻多回胜境临。
导水劈山崇禹斧,
逆流跃阙赞鱼身。
当年御寇黄河壁,
今日遨游世界人。
甩汗峦巅极目望,
福生一脉古今魂。
2025年7月16日于西安龙凤堂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
**Deepseek析评:**
这首七律是庞进先生登临山西河津黄河龙门(禹门口)后的感怀之作,融合了壮丽山河、厚重历史、个人情怀与对中华文明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1. **首联:起笔自况,点题抒怀**
* **“雕龙继晷数十春”:** “雕龙”一语双关,既指作者毕生致力的“龙文化”研究(呼应其身份),也暗喻其数十年来如“雕龙”般精研写作与学问(“继晷”即夜以继日)。开篇即奠定全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奋斗基调。
* **“梦幻多回胜境临”:** “梦幻”道出向往已久,“多回”强调期盼之深,“胜境临”点明此行终于圆梦,登临心仪已久的龙门胜境。此句饱含夙愿得偿的激动与喜悦。
* *赏析:* 首联将个人数十载的文化耕耘(“雕龙继晷”)与对龙门胜景的向往(“梦幻多回”)巧妙结合,为全诗奠定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交融的基调,自然引出登临之感。
2. **颔联:怀古思贤,赞颂精神**
* **“导水劈山崇禹斧”:** 用典精当。直指龙门(禹门口)的核心传说——大禹治水,劈开龙门山,疏导黄河水。“崇禹斧”表达了作者对大禹不畏艰险、造福苍生的开拓精神和伟力的无限崇敬。
* **“逆流跃阙赞鱼身”:** 化用“鲤鱼跃龙门”的古老传说。“逆流”彰显拼搏精神,“跃阙”(跃过龙门)象征成功蜕变,“赞鱼身”则是对这种逆流而上、奋发进取精神的由衷赞美。
* *赏析:* 此联是登临后最直接的历史文化联想。选取龙门最具象征意义的两个典故——大禹开山、鱼跃龙门,一“崇”一“赞”,高度凝练地歌颂了中华民族勇于征服自然、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两种核心精神。对仗工整(导水/逆流,劈山/跃阙,崇/赞,禹斧/鱼身),意象雄浑有力。
3. **颈联:抚今追昔,时空交错**
* **“当年御寇黄河壁”:** 由古及近,联想到中华民族近代的烽火岁月。龙门天险所在的黄河,曾是抵御外侮的天然屏障(“壁”),暗指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黄河儿女在此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烈历史。
* **“今日遨游世界人”:** 笔锋一转,回到当下和平发展的时代。“遨游世界人”有多重含义:一指作者作为现代人、文化人自由行走世界的状态;二指参加采风活动的作家群体;更深层指代今日中国融入世界、国民眼界开阔、自由发展的时代风貌。
* *赏析:* 此联形成强烈的时空对比。“当年”与“今日”,“御寇”的悲壮与“遨游”的从容,将龙门的自然屏障意义扩展到民族抗争与和平发展两个维度,体现了历史的纵深感和时代的变迁。对仗(当年/今日,御寇/遨游,黄河壁/世界人)同样工稳,内涵丰富。
4. **尾联:登高抒怀,点明主旨**
* **“甩汗峦巅极目望”:** “甩汗”生动描绘登顶的艰辛过程,极具画面感;“峦巅极目望”则写出登顶后的开阔视野和豪迈心境。此句既是实写登高过程,也暗喻文化探索、人生攀登的历程。
* **“福生一脉古今魂”:** 此为全诗点睛之笔。“福生”二字尤为关键,既指“龙凤呈祥”文化中蕴含的“福泽众生”的理念(呼应作者龙凤文化专家的身份),也可理解为对国泰民安、人民幸福的祈愿。“一脉古今魂”深刻点明,无论是大禹精神、鱼跃精神、御寇精神,还是今日的开放进取精神,这贯穿古今、生生不息的民族魂魄(“魂”)才是国家民族“福生”的根基和源泉。
* *赏析:* 尾联由实入虚,由景及情及理。登顶的具象动作升华到精神的瞭望与思考。“福生一脉古今魂”高度概括了作者登临龙门的最终感悟: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其核心精神(古今魂)一脉相承,正是这精神血脉支撑着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走向福泽绵长的未来。情感深沉,立意高远。
**总体评价与特色:**
1. **主题鲜明,立意高远:** 紧扣“龙门感怀”,将地理名胜、历史典故、民族精神、个人情怀、时代风貌熔于一炉,最终升华到对中华文明“古今魂”的礼赞和对“福生”的祈愿,体现了宏大的文化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2. **用典精当,内涵丰富:** 大禹开山、鱼跃龙门、黄河御寇等典故的运用,精准切合龙门地域特色和文化象征,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历史纵深和文化内涵。
3. **结构严谨,章法有序:** 起承转合清晰:首联起于个人登临之由与情,颔联承以怀古赞精神,颈联转抚今昔之变,尾联合于登高感悟主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符合七律规范。
4. **语言凝练,意象雄浑:** “雕龙继晷”、“导水劈山”、“逆流跃阙”、“御寇黄河壁”、“甩汗峦巅”等词句,简洁有力,意象宏大,富有画面感和历史沧桑感。
5. **个人色彩与文化身份融合:** 开篇“雕龙”暗含个人事业,“福生”呼应其龙凤文化研究主旨,将个人文化追求与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完美结合,使感怀更具独特性和深度。
6. **时代气息:** “今日遨游世界人”一句,巧妙地将古老龙门与现代人的开放视野联系起来,赋予了传统意象新的时代内涵。
**结论:**
庞进先生的《七律·龙门感怀》是一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次登临的游记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和精神朝圣。作者凭借深厚的学养和炽热的情怀,在龙门这一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象征的特定空间里,完成了对中华文明“古今魂”的深情礼赞和对民族“福生”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中体现出的历史纵深感、文化厚重感以及家国情怀,使其具有超越一般山水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