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
文/舟自横渡
佛祖的手掌覆下来时
我希望自己是一只猴子
而不像我的先辈
非猴非人
我不要轰轰烈烈前生
亦无需九九八十一关丰功
我只要五百年酷刑
能看到这座山
塌
崩
尚钟铭读诗:
《痴人说梦》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借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佛祖镇压的意象,表达了对身份困惑的反抗和对自由的隐秘渴望。诗中“佛祖的手掌覆下来时”开篇即勾勒出压抑的宇宙秩序,暗示个体在宏大力量下的渺小与挣扎。 诗人选择“猴子”的身份,而非“非猴非人”的先辈之路,凸显了对纯真本性的向往,同时批判了模糊身份带来的精神撕裂——这种自我认知的突围,呼应了当代对个体定位的深刻思辨。
进一步地,诗作通过拒绝“轰轰烈烈前生”和“九九八十一关丰功”,嘲解了传统英雄叙事的虚妄。 末尾“五百年酷刑”的主动承受,以牺牲换取“山塌崩”的愿景,将苦难转化为一种革命性守望,其悲壮感既源于西游记的原型,又以反高潮手法消解了史诗般的功业追求,凸显生命在绝境中的诗意韧性。 这种表达,与成语“痴人说梦”的梦幻特质一脉相承——它非单纯的幻想,而是以荒谬形式揭露现实困境的清醒诉求。
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如刀,意象尖锐(如“塌/崩”的分行断裂),在短小篇幅中浓缩了身份、自由与反抗的永恒命题。其力量不在于解决矛盾,而在于以最小叙事唤起最大共鸣,让读者在“痴”与“梦”的缝隙间,照见自身的囚笼与突围之志。
编者按:
这是痴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