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评标中的AI:从热望到审视的理性长考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奔涌而至,重塑千行百业,作为评标领域的探索者,我亦曾满怀热望。一幅由“更精准、更高效、更省力”编织的专业评审蓝图在脑海中熠熠生辉——那是算法与数据赋能下,专业判断趋于完美的未来图景。这份热忱促我提笔写下《评标与AI》,未曾想竟激起行业深潭的涟漪与回响。我们共同期盼,技术能为严谨的评标注入新生活力,让冰冷的规则在智能催化下,迸发出更贴近人性智慧的璀璨光华。
当期盼从云端降落,化为评标系统里可触可感的环节,初遇的体验却交织着微妙的复杂。眼前的AI评标专家,尚带着初涉世事的“机械感”,如同棱角分明的璞玉:它拥有鹰隼般锐利的视觉,标书中微末的标点偏移、不起眼的格式瑕疵,都被精准捕获,郑重标记为“待复核”的疑云;面对表述稍异的同义专业术语,它可能因词汇库的“刻板”匹配,毫不犹豫亮起“错误”的红灯,迫使评审者停下脚步,俯身检视,亲手拂去这因“语义鸿沟”而生的误判尘埃。
这些略显生硬的瞬间,恰如澄澈的棱镜,折射出技术落地初期的必然样态。此刻的AI,更像忠诚严谨却经验尚浅的学徒:它怀揣对书面规则近乎教条式的恪守,一丝不苟执行预设指令,却未习得人类评审专家在漫长实践中沉淀的宝贵特质——规则框架内游刃有余的弹性,对专业语境深刻理解的直觉,权衡利弊、洞悉本质的智慧光芒。它尚不能理解,某些“瑕疵”之于整体评价不过白璧微瑕;亦难领悟,术语的“异形”表达下,可能蕴藏同等甚至更优的专业内核。
然而,初遇的“青涩”未曾黯淡理性的热望,反而让这份期待的根基愈发坚实。我清晰看见,这短暂的“机械感”,恰是技术生命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蹒跚学步。正如人类智慧源于经验的累积与反思,AI的成熟亦需经无数真实场景的淬炼。每一次“误判”的修正,每一次人工复核的反馈,都是滋养其认知进化的宝贵数据流。我笃信,在持续学习、迭代与优化中,AI终将突破表层符号的机械比对,真正“理解”评审逻辑的深邃内核,把握超越字面、关乎专业实质与价值核心的深层标准。
心中的期盼正悄然化为更具象的憧憬:期待AI评标羽翼渐丰,臻于成熟之境。那时,它将不再依赖人工事无巨细的“护航”,能以人类望尘莫及的速度与精度独立驾驭评审核心流程;不再是需要时时提点的学徒,而成为值得信赖的智能伙伴,将专业评审者从繁复低效的规则核查与格式纠错中彻底解放。释放的智力与时间,将聚焦更富创造性与战略性的决策高地——复杂方案的深度剖析、创新价值的敏锐捕捉、项目风险的全局预判。
这场充满“机械感”的初遇,不过是宏大序章的起笔。技术进化的车轮滚滚向前,AI与评标共舞的未来篇章,正待我们以开放胸怀、审慎智慧与坚韧耐心共同书写。方兴未艾,其势可期。让我们以理性审视为舟,以不灭期待为帆,静待“算法逻辑”与“人类智慧”交响共鸣的评审新纪元,破晓而来。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