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夏令营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伊麻目小学成功举办。22名四年级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从安全知识学习者到创意制作者的角色转变,创作出7部独具特色的安全主题定格动画作品。

本次夏令营作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校园减灾教室”项目的创新实践,由成都高新区赢在生存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承办,得到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三天时间内完整体验了动画创作全流程:首日学习动画原理并构思安全故事,次日设计分镜脚本和制作道具,最后一天完成拍摄与后期制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2名学员集体创作的《交通安全科普》真人定格动画成为最大亮点。孩子们通过数百张照片的连续拍摄,用身体语言生动演绎了各类交通工具,直观展示了佩戴头盔、遵守交规的重要性。“参与拍摄让我真正明白了安全规则的意义”,一位小创作者如是说。

夏令营成果丰硕,《中暑了》《暴雨来袭》等作品在结营展映中获得热烈反响。这些充满童趣的动画将作为特色教材在更多班级推广使用,实现安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主办方的负责人表示,此次将定格动画创作与减灾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为乡村安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模式。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安全知识更加入脑入心。(苏东华)

短评|让安全教育“动”起来
这场别开生面的“小小减灾官”夏令营,为乡村安全教育打开了新思路。当孩子们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创作,当安全知识通过动画制作内化为生动实践,教育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用童趣视角让安全知识“活”了起来,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不仅让减灾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值得思考的是,当前许多安全教育仍停留在说教层面,如何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知识传递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这次定格动画创作的尝试给出了启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安全课同样需要这样的“创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