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品古韵】4948 三朝名相韩琦与他的诗 版主║作者║阿春(辽宁)主播║倾倾

【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
三朝名相韩琦与他的诗
版主║作者║阿春(辽宁)
主播║倾倾

北宋三朝名相韩琦与范仲淹,在防御西夏的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二人并称“韩范”,令西夏人闻风丧胆。
韩琦一生辅佐了仁宗、英宗、神宗三位君主,为相十载,为北宋的经济文化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时人富弼并称“富韩”。
韩琦68岁病逝。宋神宗得知后,为他恸哭举哀,辍朝三日,赐予谥号“忠献”。宝庆三年(1226年),宋理宗图画二十四功臣神象于昭勋阁,韩琦位列其中。
作为北宋中期的一位贤相,韩琦早年参与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却在中年以后变得思想守旧,特别是在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他成为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代表。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韩琦被罢官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他创作了一首诗《北塘避暑》。诗中所流露的豁达胸襟和高远意境,被后人誉为“宋朝避暑诗典范”,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佳作。
北塘避暑
宋.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
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
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
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
万柄莲香一枕山。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首联点明主题。尽室:一家人;涤: 消除;尘寰: 人世间。
全家人齐聚在林木边上的池塘避暑,这里清幽寂静,清新清凉的环境,让人感觉仿佛不是身处人间,而是置身于世外桃源。
“涤暑烦”,不仅洗去夏日的炎热,也隐喻了心灵的净化;“旷然”,是此诗的诗眼,后面的颔联继续为“旷然”作注解;“如不在尘寰”,比喻旷然之情,空灵飘逸,胸怀豁然开朗。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有谁敢估量这可爱清风的价值?又有哪一种快乐能胜过长日悠闲呢?
清风无价,闲适难求,诗人以反问句式强化了自然之美的珍贵。“清风”,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的清风,也指诗人自己的廉洁无私,为官一方,两袖清风。
“敢”字,铿锵有力,与下一句的“能”字相对应,一个突兀而起,一个波澜不惊,增强了诗歌的起伏跌宕之感,足以看出诗人强大的文学功底。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水鸟捉到鱼后总是心满意足;白云总是饱含着雨意,却常常空自飘过。
颈联通过水鸟、白云两个自然意象,如水鸟一样知足,像白云一样自由,表达了诗人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人无求时品自高,这也是诗人之所以能够旷然的根源所在。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酒醉后有什么能使我心魂清醒呢?唯有那池塘里的万枝香莲和枕上的几座青山。
尾联继续表明自己的心境,我不需要借酒来忘记忧愁,在酒醒之后,我自有清心明目之物,那就是莲花朵朵和青山重重,以此衬托诗人清高脱俗的胸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高远,通过对避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胸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不愧为一首人人称颂的避暑佳作。
2025.7.13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主播简介】
倾倾,辽西蒙古贞人,多才多艺,喜欢戏曲,酷爱朗诵艺术。愿意用声音走进诗文的内核,与心交流,触摸人间冷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