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老”的阴影
46团学兵 白宝存
“上,到了山门,岂有不登之理!” 随着吴慰祖大哥的一声招呼,他的身影掠过我和海霞夫妇的身旁,跃出索道口,冲进了茫茫雨雾里。
“啪啪啪……”耳边立即响起了清脆的雨点敲打雨衣的声音。
“哗哗哗……”山风吹着口哨不知羞耻的卷起了他的雨衣,后摆直直的被拽了起来,大有不剥下来不放手的邪恶。
出也匆匆,回也匆匆,转眼间,吴大哥又跳回来,手摸雨衣腋下的连接处,嘴里还喊着:“哎呀呀,这风还带牙呢,张嘴就把雨衣咬了一个口子”。
风听到了,夹带着雨又一次突袭报复,噼啪作响,就像一盆水倒在了屋面上,顺着房檐冲下来,一道雨帘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上山,还是放弃”?这鸡肋问题不但环绕在我,也同样环绕在众多游客的心里。
游览梵净山,这愿望储心已久。现在,我已站在山门,这渴望之火要被风雨浇灭么?不,绝不!再长再难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下定决心,和吴大哥、海霞夫妇一同钻入雨幕中。几分钟后,我手掂着长了一截子的伞杆儿又退了回来。呵呵,雨伞也被“咬”了,连伞骨儿都被捋直了……
换上雨衣,再次钻入雨幕……
风真的大,雨也确实猛。我身上就像点燃了鞭炮,走到哪儿都是一片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不怕,然而,一块游览指示牌却让我止步。
“登山步道6600步”。

啊!心里咯噔一下,我行吗?能登上去吗?这是瞬间油然心生的第一念头,怯场了,竟然怯场啦!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我自幼爱锻炼,尤爱登山,也经过“长途奔袭”的考验。17岁那年,我就随连队在秦岭山间行走八天,直达巴山营地,那可是将秦岭来了个南北大穿越呀。
我曾在本地一家登山俱乐部当过“驴头”,每周天都带领一帮“驴友”登秦岭,最盛时曾一周五次登山,最少也得20公里。秦岭72峪有多少沟壑都留下了我的脚印。我在山里碰到过野猪,遇到过熊……也不曾怯过场。这梵净山的海拔不过2494米,仅比华山高那么一“苍蝇腿”,我竟怯场了!“华山天下险”。它有华山“千尺幢”陡么,有“苍龙岭”险么,有“鹞子翻身”那么玩命么……这些险要的地方,我都几次攀登。登衡山、黄山、太姥、武当、三清山……带给我的尽是快乐。几次去新疆,游西藏都没怵过,可这是……怎-么-啦!我不由得心里一紧,两个字在我心里不停地乱撞,我禁不住打了个冷战:老-啦!
老啦,从年龄上说,七十有二,确实不年轻了,人过七十古来稀哟。可心里从来没感觉到老,还是和过去一样,每天雷打不动地晨练3小时;也不觉自己有老态,每天中午还是一斤干面的饭量。只是有一次,我和儿子的学生一起踢足球,带球时他们从不正面抢球,我还挺得意:宝刀不老啊。可中场休息时,孩子们不断前来问候:白爷爷,你真棒!您……累不累!我猛然清醒,老了,真是老了,已是三个孙子的爷爷啦!老——啦……好无奈,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我还有多少事情没做呢!

“白大哥,上山喽”!海霞夫妇在喊。抬头遥望,一条木板铺就的台阶路,在白茫茫的云雾里蜿蜒崎岖,时隐时现。一阵阵风声雨声松涛声搏杀般地响起。可发自内心的搏杀声比它还响,那是现实与愿望,是客观实情与不服老不甘示弱的搏杀。
“同志们,暴风雨来——了”!我猛然高喊京韵道白,放开嗓子高吼:“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哦……” 挑战,开始啦!
现实是残酷的,顶着风雨走在陡峭且湿滑的山路上,还真不能掉以轻心。按多年的登山经验,前半个小时一定慢步稳走,热身调息,万不可借猛劲快步疾走,信马由缰自在行才好。不怕慢,就怕站哟。我走着师傅教的涌泉步,心里默念,心松,身松,肩静对涌泉,沉右升左滚涌泉,左连环,右连环,左右连环环扣环……一步步踏稳,一步步拾级而上。说起来很怪,不知是涌泉步的作用还是心理作用,在没有感到累意的情况下,竟很快地就撵上了海霞和老胡夫妇。
风雨似乎小了许多,能见度仍然很低,后面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嘈杂声。看样子,不甘把此行当鸡肋的人依然很多。尽管途中风雨交加,云锁雾绕,还有那些不能确定的困难因素,但在一心猎奇探索,追求美好的强烈愿望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有追求,有愿望,才有目标,有勇气,才敢于攀登。
海霞老胡俩很顽强,一路帮扶着相互鼓励着……吴慰祖大哥一边走一边说:我先登上去,多拍照片多录视频,一人登上山顶,你有我有全都有啦……说话间,身影已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中……
风仍然很大,但总吹不散浓集的白雾,那就看三五米内的景色吧。小景依然很美很新奇。

远古,梵净山一带曾是海底,沉积了厚厚的碳酸盐岩。后来,地壳运动将这些岩石抬升至地表。由于碳酸盐岩易受水蚀,周围的岩石逐渐被侵蚀,而变质岩则较为坚固,得以保留。最终形成了以变质岩为主、巍峨耸立的梵净山。还有那让人看一眼照片就令人不会忘记的红云金顶、蘑菇石、太子石……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也体现了地质变化的神奇与奥秘。你看那一层一层的石岩,像是叠摞在一起的千层饼,参差不齐,煞是好看。每一块石头,都像是大自然精心培育的绝佳盆景。突然,我的目光被吸引住了:一条树根,从“千层饼”的空隙里钻出,盘根交错咬定石岩,斑驳的树皮呈现红色,就像被磨出斑斑血迹的手,紧紧地抱住山岩,托住树干,还在无孔不入的在寻找着新的落脚点,在如此恶劣之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没有顽强的意志,只能枝干叶黄化粪土了哟。人呢,不也这样吗?不由一阵心动,生出诸多联想。

“前面的游客,让一下嘛,小心撞到嘛”。几位消瘦却精壮的轿夫抬着滑竿上来了。他们低着头,目不斜视,只盯着前面连绵不断的台阶,一步一步吃力地稳步前行。他们无心观看美景,从他们坚毅的神情猜想,可能在心里憧憬着另一种美景,快上,快上,运气好还能多跑一趟,收入会多一点,家人的日子会……也许,当他们将一天的收入交到家人手中,看着他们数着用血汗换来的报酬时的欢乐,他们会抬起头发出内心的微笑,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责任啊。而乘轿者却气定神闲,贪婪地观看着左右、前方、高处……处处艳丽,步步美景啊。他们都在追求美,只是方式不同罢了。一个用钱换劳力,一个用体力讨生活。

社会,就像这满山的岩石,有的被大自然神来之笔刻画成美景供人欣赏;有的被凿成台阶开辟成路,忍辱负重默默地为追求美景的人们服务。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各自心目中的美奋斗着,为个人,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有目标,动力无限!
雨小了,风仍不示弱,雾还在干扰着人们的视线。为了心目中的美,加油!上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登上了海拔2318米的蘑菇石,胜利在望,前方170米处就是老金顶啦!趁着人少的间隙,我赶紧拍了一张蘑菇石的照片,画面上,雾气茫茫,朦朦胧胧,缺少了美的色彩,多了几分苍凉,但我很满意。梵净山美景的照片很多,可这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就像在自我挑战中看清了真实的自己。

我瞬间开悟,岁月不过是记录我们走过的痕迹,年龄也只是个数字而已。勇气也是控制恐惧的心理,而不是毫无恐惧。真正重要的是,你不能被自己吓倒,是要正视它,把行为调到让自己满意的频率,要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实现愿望,即使老了,也要面对自然规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因为每一段时光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云雾被山风撕开了一条裂隙,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延伸,直向金顶。
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腿也无法达到。
“走咧……”!
山路上,留下三个攀登者时隐时现的身影……
远山,飞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槛外人 202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