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体新诗】
地窝子
文/江帆(新疆)
王师西进旗漫卷
霾雾散去曙光现
固疆守土扎营寨
万里戈壁筑家园
手扶犁
枪上肩
整建制转业
屯垦兼戍边
英雄豪迈意气
生产建设兵团
四尺深
丈把宽
红柳织笆
木棒当檩椽
泥巴盖顶地窝子
柴门无窗室昏暗
入屋只能俯身走
摸摸索索到床沿
严冬怕雪封
下雨湿被衫
啃冰饮寒
瓜菜和饭
勒紧裤腰带
为国做贡献
荒漠变绿洲
楼厦耸云端
吃水不忘挖井人
牢记先辈开基难
抚今追昔承壮志
新疆最美此洞天
这首《地窝子》以军垦战士的居住环境为切入点,通过质朴刚健的语言艺术,展现了兵团战士"铸剑为犁"的创业史诗。全诗可分为三个情感递进的乐章:
上阙(1-8行)如战鼓擂动,用"王师西进""万里戈壁"等雄浑意象拉开历史帷幕。"手扶犁/枪上肩"的蒙太奇式特写,将戍边与生产的双重使命凝练成经典画面。中段(9-20行)转入细节白描,"四尺深丈把宽"的精准丈量里,红柳笆、泥巴顶的简陋与"啃冰饮寒"的艰辛形成震撼对比。最动人的是"勒紧裤腰带"的细节,将艰苦奋斗精神具象化。末段(21-24行)如镜头拉升,荒漠变绿洲的今昔对比中,"地窝子"已升华为精神图腾。"此洞天"的结句妙用道家语汇,赋予艰苦环境以超脱的诗意。
诗人创造性地将汉乐府的叙事骨架与边塞诗的苍茫气韵相结合,"整建制转业"等现代词汇的融入,使古典形式焕发现代生机。全诗如一座语言的纪念碑,铭刻着兵团战士用青春铸就的永恒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