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载追光:匡山深处,西游文化的星火燎原
文/周中金/ 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干部
诵/云中鹤
在时光的洪流里,总有一些人,以热爱为灯,以执着为杖,在文化的迷宫中寻觅失落的密钥。湖北武穴,这座浸润着千年古蕲州风韵的城市,便孕育了这样一位“追光者”——朱志勇。他身兼武穴市西游记文化产业协会顾问、中国西游记研究会吴承恩专委会副主任、武穴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等数职,同时,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海军东海舰队退役军人。而这一身份,也在他为西游文化燃灯十二载的征程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朱志勇曾服役于东海舰队,那段军旅生涯,锤炼出他坚毅果敢、不畏艰难的品质。退役后,他将这份军人的坚韧,融入到对匡山西游文化的探寻中。匡山,武穴境内一座沉默的圣山。其层峦叠嶂间,深藏着大量与《西游记》原著惊人契合的遗迹与传说,仿佛吴承恩笔下的奇幻世界在此投下了现实的倒影。2013年,一缕微光穿透历史的尘埃,朱志勇这位曾经在风浪中搏击的退役军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匡山与《西游记》之间那若隐若现的神秘纽带。那一刻,他便毅然转身,以军人的果敢,踏上了这条布满荆棘却也充满诱惑的文化寻根之路。
十二载寒暑,是跋涉的史诗。朱志勇领衔的学术团队,如同取经人一般,开启了他们的“文化苦旅”。他带领着团队成员,如同当年在舰队执行任务一般,无畏艰难。他们攀岩涉涧,足迹踏遍匡山的每一道皱褶,在幽深的洞穴、斑驳的石刻、古老的庙宇间,搜寻着与神猴、天蓬、沙僧、牛魔王、白龙马等相关的蛛丝马迹;他们埋首浩瀚典籍,在泛黄的史册与尘封的方志中钩沉索隐,试图从字里行间打捞出确凿的证言;他们问道四方,与国内外西游文化专家学者激荡思想,让匡山的发现融入更广阔的学术星空。而他作为曾经的军人,在团队中就像一面旗帜,鼓舞着大家不惧挑战,勇往直前。
功夫不负追梦人。当团队的汗水与智慧结晶,匡山腹地沉睡的秘密渐次苏醒。三百余处古迹遗址,如同散落的星辰,在匡山及武穴1246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串联起一条清晰的西游脉络;九十多个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则如汩汩清泉,滋养着这片西游文化沃土。尤为震撼的是,深藏于匡山西麓的西来古寺,这座始建于隋末唐初的千年古刹,其供奉神猴的文化传统,竟比吴承恩落笔《西游记》早了整整九百年!这尊沉默的石猴,无声地诉说着武穴大圣信仰的源远流长,成为匡山作为西游文化源头最古老、最有力的“活化石”。
2014年,一束强光划破天际。二十位国内顶尖的西游文化、历史地理学者云集武穴,一场关于“匡山与西游记文化”的研讨会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当严谨的实地勘察报告与厚重的历史文献摆上案头,经过反复论证与激烈碰撞,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识终于达成:武穴匡山,即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这不仅是学界对朱志勇团队十二年心血的最高褒奖,更如一枚文化印章,正式镌刻在武穴的历史丰碑之上。而朱志勇,这位退役军人,用军人特有的坚韧和执着,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赢得了这份荣耀。
星光不负赶路人,荣光亦随之而至。朱志勇团队的发现与研究,不仅在学界激起千层浪,更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数百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报道,深度纪录片《揭秘匡山西游》《遇见西游》的热播,将匡山的传奇故事带入千家万户。武穴匡山西游文化,这个曾经深藏闺中的瑰宝,瞬间名动四方,其文化魅力与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朱志勇先生也因其卓越贡献,被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委以重任,荣任吴承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标志着武穴拥有了国家级西游文化研究的话语权,为这片土地的文化旅游融合注入了澎湃的“国字号”动能。
如今,星火已成燎原之势。武穴正紧握这千载难逢的文化机遇,精心打磨“匡山西游”这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匡山脚下的通天河景区,早已成为西游迷心中的“圣地”。这里不仅山水灵秀,风光旖旎,更巧妙地将西游元素融入其中:童趣盎然的悟空乐园是西域城堡的缩影,碧波荡漾的水上项目让人恍入流沙河,精彩纷呈的西游剧场演绎着永恒的经典,即将运营的“广济云端”项目高耸入云,游客漫步其间,仿佛一脚踏入了《西游记》的奇幻画卷。而“湖北大话嘻游”等项目的蓝图正徐徐展开,预示着匡山西游文化产业的版图将更加广阔、更具活力。
回望这十二载风雨兼程,朱志勇心潮澎湃。对他而言,西游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远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誓言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这片沃土,不断挖掘匡山西游文化的深层矿藏,丰富“匡山西游”品牌的血肉与灵魂。他的目光,早已超越匡山的层峦,投向更远的远方——让这束源自匡山深处的西游文化之光,不仅照亮中华大地,更要跨越山海,辉映世界,成为一张承载着东方智慧与奇幻想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璀璨文化名片!而他,也将继续以军人的姿态,在文化的战场上奋勇前行。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