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言下平十一忧
《韵足弦亭》
李斌 (四川成都)
邀孤韵脚拥涵羞,学问穷途尔别愁。
逸竹玄亭章玉社,诗徐浅启轴江楼。
【译文】
邀约孤独的韵脚相拥含情,学问穷途不必忧愁。
逸竹环绕的玄亭成章玉社,词卷轻启于江畔高楼。
【疑难字词解释】
1. 孤韵脚:孤独的押韵(双关,既指诗词韵律,亦喻精神孤寂,化用《文心雕龙》"异音相从谓之和"的声律理论)。
2. 涵羞:含蓄含情("涵"字通感,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为可包容的状态,暗合《诗经·卫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的文雅意象)。
3. 玄亭:扬雄曾在玄亭著《太玄》,代指学术之地(化用《汉书·扬雄传》"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的文人意象)。
4. 章玉社:文采斐然的社团("章"通"彰",彰显,"玉"喻珍贵,呼应《文心雕龙》"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的创作理念)。
5. 诗徐:词的别称(宋代以后称词为诗余,暗合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的文体自觉)。
【意象与情感剖析】
1. 文学创作的隐喻:
- "孤韵脚"的艺术困境与"涵羞"的情感表达形成对比,"学问穷途"的学术焦虑与"章玉社"的创作自信构建张力。
- "玄亭-江楼"的空间转换与"诗徐浅启"的创作行为,暗含对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的现代文人精神诠释。
2. 孤独与超越的辩证:
- "邀孤韵脚"的主动邀约与"尔别愁"的劝慰,突破传统"独钓"的孤傲,展现现代人对艺术创作的群体归属感。
- "逸竹"的自然意象与"玄亭"的人文符号,构建诗意的精神栖息空间。
3. 语言创新:
- "涵羞"突破传统"含羞"的描写,以"涵"字强化情感的包容性。
- "诗徐浅启轴"的动词组合("浅启"形容词动用),构建诗意的创作仪式感。
全诗通过"韵脚-玄亭-诗徐-江楼"的意象链条,在传统文人诗框架中注入现代创作困境,展现对艺术孤独的诗意消解与对学术追求的精神超越,语言凝练而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