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一方净土吗
文 冯英
远处楼宇的霓虹次第亮起,像一串串悬在夜幕上的珠链,而近处山楂树的枝桠间,却漏下几缕倔强的月光。这方寸之间的静谧,让我想起童年时蹲在村口看蚂蚁搬家的下午——那时万物都慢,连风都带着青草味的呼吸。
有人说现代人活在钢筋森林里,连呼吸都带着数据流的杂音。可我总能在城市的角落里找到呼吸的缝隙:清晨菜市场里带着露水的番茄,梧桐树下飘落的银杏书签,甚至是路口卖菜老人一声声吆喝的音符。就像那位坚守的交通警察,当整座城市按下暂停键,菜市场里飘出的牛大碗香气,志愿者们汗流满面忙碌的情景不正是最动人的生命诗行?
真正的净土不在避世桃源,而在每个认真生活的瞬间。那位每天给流浪猫留半碗猫粮的保安,还有我们这些没有稿费的写作者们一直都在坚持写作,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心中的绿洲。在数字洪流中坚守方寸书桌,让每篇来稿都沾染着墨香的温度。
暮色渐深,对面楼房的灯火次第熄灭。我轻轻合上窗,将喧嚣关在窗外。忽然明白:当我们学会在水泥缝隙里种花,在信息洪流中打捞星光,这纷扰的人间,处处皆是净土。正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在避世之地,而在"心远地自偏"的澄明心境里。只要眼里还住着星光,掌心还握着温度,这世界就永远留有一方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