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为人意,意为身魂

八拍蛮(孙光宪格一)
《诗愿素乡》
李斌 (四川成都)
我若写诗三百章,但求台上后人狂。
留得余香千万首,今生只有素贫乡。
【译文】
我若能写就三百章诗篇,只求后世之人在舞台上为我激扬。
留下千万首芬芳诗作,今生却只愿守着清贫的故乡。
【疑难字词解释】
1. 素贫乡:清贫的故乡("素"字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的素朴意象,暗含对物质清贫的精神超越)。
2. 后人狂:后世之人激扬("狂"字双关,既指情感迸发,亦喻精神共鸣,呼应李白《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传统)。
【意象与情感剖析】
1. 创作与永恒的辩证:
- "三百章"与"千万首"的数字夸张形成创作量的对比,"台上后人狂"的精神共鸣与"素贫乡"的物质清贫构建张力。
- "但求"的现实卑微与"留得"的永恒期许,暗含对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的现代诗意反写。
2. 孤独与超越的隐喻:
- "素贫乡"的地理限定与"千万首"的精神扩散,突破传统"独钓"的孤傲,展现现代人对艺术永恒性的执着追求。
- "我若写诗"的假设语气与"今生只有"的现实困境,构建诗意的存在主义困境。
3. 语言创新:
- "后人狂"突破传统"名垂青史"的直白表达,以"狂"字强化情感共振。
- "素贫乡"的动词组合("素"字形容词动用),将抽象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地理符号。
全诗通过"诗章-舞台-余香-素乡"的意象链条,在传统文人诗框架中注入现代生命体验,展现对艺术创作的神圣化想象与对物质清贫的诗意坚守,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