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泉声中的济南
—— 读宋俊忠先生的《济南柳赋》感怀
魏佑湖
济南的柳,是蘸着泉水生长的,浸着文脉呼吸,把一座城的温柔与坚韧,都织进了千丝万缕的绿意里。这是捧读宋俊忠先生的《济南柳赋》给我第一感觉。未及细品字句,先被一股清冽的泉气与温润的绿意包裹。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咏物赋,更像一幅流动的泉城长卷,在时空的宣纸上晕染出济南的魂与韵。读罢掩卷,仿佛刚从趵突泉边的柳荫下走过,衣襟上还沾着泉的潮气与柳的清香。仿佛被一缕泉边的柳丝轻轻牵住,顺着那摇曳的绿意,跌入了济南纵横交错的水脉与文脉里。这篇赋作没有沉溺于辞藻的堆砌,而是以柳为骨、以泉为魂,将济南的四时风物、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编织成一幅流动的长卷,让人在平仄韵律间,触摸到这座城市最柔软也最坚韧的肌理。
柳是泉城的眼,照见自然的灵韵。宋先生笔下的柳,从春到冬皆有性情。开篇“泉城之神,尽在垂杨”一句,便定下了柳与济南相生相融的基调。作者笔下的柳,春日里“趵突泉边悬碧索,犹含鹅黄三分绿”,那是刚抽芽的柳,带着三分羞怯七分鲜活,像初醒的少女,用柔条轻触泉眼的脉动;夏日里“柳曳青绦理雾妆”,柳与荷相映成趣,“恰似浣女袅婷婷,柔情痴心伴泉郎”,把大明湖的暑气都拂成了缠绵的情话;秋日的柳最是多情,“曲水亭前题叶字,超然楼外舞霓裳”,叶上的墨迹与空中的舞姿,都是文人与秋光的和诗;冬日的柳则显风骨“冻瀑凝成青玉珮,素条暗结白荧霜”,褪去繁华后,以铁骨傲立,与松竹为伴,藏起水云香,更见精神。而这一切姿态,都离不开泉的映衬“七十二泉鸣佩玉,八千垂友钓沧浪”,柳因泉而灵,泉因柳而秀,二者如琴瑟和鸣,奏响济南 “四面荷,三面柳” 的天籁。泉在柳中流淌,柳在泉边生长,二者早已是血脉相连的知己。
柳是历史的笺,写满人文的厚重。在宋先生的笔下,总能在柳影中牵出济南的文魂。“万缕易安恋,千条弃疾昂”,这一句便将李清照的婉约与辛弃疾的豪放,都系在了柳丝上。柳的柔是易安“寻寻觅觅”的愁绪,柳的韧是稼轩“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曲水亭前的“题叶字”,让人想起“红叶题诗”的浪漫,那些落在水中的柳叶,说不定正载着千年的墨香,漂向今日的石板路,超然楼外的“舞霓裳”又让人看见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凭栏,柳丝与诗行一同在风中舒展。更妙的是“历下亭台云影过,万枚题作雁翎行”,把柳叶比作雁翎,仿佛满城的柳都成了传递文脉的使者,从古代飞到今朝,直到永远。让柳超越了植物的形态,成为济南历史沧桑的见证者,成为人们回忆的纹路。
柳是城市的魂,系着烟火与风骨。济南的柳,从来不是弱不禁风的代名词。它们能在春风中舞出柔情,也能在冬雪中立出铁骨。“古柳多干岁,垂杨百万长”,那些老柳“柯烂淬生铭铁骨,虬枝漫写瘦金章”,皴裂的枝干里藏着岁月的磨砺,却依然年年抽出新绿,恰如这座古城,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守着泉水的清澈与文脉的温度。“四面荷,三面柳。半城湖,满琳琅”,柳与湖、荷、泉共同构成了济南的底色,既有“家家对碧水”的温婉,也有“户户享清凉”的从容。柳不仅是文人的雅趣,更是济南百姓生活的背景。它是明湖畔画舫边的“柔条拭羽觞”,是寻常巷陌里“翠枝挂斜阳”的恬淡,这种“满琳琅”的生机,让济南的“半城湖”有了人间的温度。而“柔能系日三千丈,韧可傲经六百霜”的咏叹,这是宋先生对柳的礼赞,也是对济南的注解;道尽了柳的品格:柔而不弱,韧而不刚。恰如济南这座城市,既有泉水的温婉,又有千年古城的坚韧。
宋先生让我们得以透过柳的意象,触摸到济南最本真的心跳:那是泉声与柳声的和鸣,是古人与今人的对话,是柔与刚的共生。宋先生让柳不再是寻常草木,而成了济南的文化密码,每一片柳叶都写着 “泉城”二字,每一缕柳丝都牵着千年的记忆。读懂了这篇赋中的柳,便读懂了济南的一半诗意。趵突泉边的柳丝牵着泉眼的沸腾,大明湖畔的柳絮裹着荷风的清香,曲水亭的柳叶载着墨香的涟漪。我们读柳,便是读泉城的四季,读济南的古今,读一座城流淌在血脉里的诗意与风骨,让那些沉睡在时光里的意象,重新成为我们与城市对话、与历史相拥,与文明传承。这或许就是《济南柳赋》的力量,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所在。
魏佑湖简介:济南莱芜人,莱芜文化英才,莱芜好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文学作品在四十余家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四百余万字,被《齐鲁文学作品展》收入,被竹庐文艺评为全省“十大散文家”,曾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报告文学金奖,“羊祜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散文奖、理论奖,“鲁新知”杯首届全国吕剑诗歌大赛金奖。有上百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获省以上奖。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链接:《济南柳赋》
(本图摄影 宋俊忠)
济南柳赋
宋俊忠
泉城之神,尽在垂杨。柳绾春信,泉漱清商。烟波潋滟处,翠影摇晴色;画舫参差时,柔条拭羽觞。七十二泉鸣佩玉,八千垂友钓沧浪。
波荡远,柳枝长。泉涛声大震,银絮舞飞扬。趵突泉边悬碧索,犹含鹅黄三分绿;珍珠池畔逗涟漪,暗涌金声几叠凉。昔曾灞岸沾离泪,此日明湖钓月芳。千丝漫拂形濛雨,半郭飞绵作雪扬。
夏荫叠作云裳碧,雨骤忽倾珠玉光。荷擎翠盏承天露,柳曳青绦理雾妆。恰似浣女袅婷婷,柔情痴心伴泉郎。画舫穿珠帘半掩,蒲公砚底墨几行。佛龛漫扫菩提影,贝叶轻翻印蕴香。
人比黄花瘦,将凭柳剑强。万缕易安恋,千条弃疾昂。秋黄偏有流金彩,缃绮犹垂翡翠珰。曲水亭前题叶字,超然楼外舞霓裳。最是曾堤遗古韵,残阳影里认宫黄。西风漫展琅玕卷,白露轻沾旧锦囊。历下亭台云影过,万枚题作雁翎行。
古柳多千岁,垂杨百万长。柯烂淬生铭铁骨,虬枝漫写瘦金章。璇花砌就琉璃界,冰理裹为翡翠妆。冻瀑凝成青玉珮,素条暗结白荧霜。疏影偏宜松竹伴,俏叶犹带水云香。
四面荷,三面柳。半城湖,满琳琅。丽波布泺邑,翠枝挂斜阳。家家对碧水,户户享清凉。秋柳四章临风煮酒唱,夏荷一曲凭水梦仙乡。
此木非凡种,实为古邑梁。柔能系日三千丈,韧可傲经六百霜。昔绾谪仙题柱笔,今招词客赋华章。三华峰会存雅契,竹庐书院续宫商。
有诗曰:
历下风华何处觅?满城墨客驻韶光。
四序轮回观大道,垂绦依旧向朝阳。
(本图摄影 宋俊忠)

《山东广播电视报》
2025年6月6日第27版

(本图选自网络)

宋俊忠,作家、策划专家,多家企事业单位文化顾问。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吴伯箫研究中心副主任,《万松浦》俱乐部副主任,济南市历下区企业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竹庐书院院长。1998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特聘专家,著有《烛下集》《玫瑰诗情》《旅踪游思》《心香一瓣》,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楚风》《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工人日报》《山东广播电视报》《农村大众》等报刊杂志刊发作品200余万字,主编、参与主编《玫乡彩虹》《网事如歌》《济南文学大系》《济南作家论》《璞玉集》《拾贝集》等多种,代表作《超然楼赋》《平阴玫瑰赋》《济南泉水赋》等。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