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锋《旅欧拾韵(新韵)》组诗赏析
文/鲁崇民
赵晖锋的《旅欧拾韵(新韵)》以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笔触,记录了其旅欧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组诗既有对异国风光的生动描绘,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兼具生活情趣与思想深度。
抵达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打油
破雾穿云驰九天,
头昏耳痛老腰酸。
人人都羡登高处,
高处其实亦作难。
开篇“破雾穿云驰九天”以豪迈笔调勾勒飞行壮举,随即用“头昏耳痛老腰酸”直抒旅途劳顿,形成强烈反差。后两句化用“高处不胜寒”却另辟蹊径——世人皆慕“登高”之风光,诗人却以亲身体验点破“高处作难”的真相。这种对“光鲜背后有艰辛”的直白揭示,在打油诗的随性中藏着生活智慧,读来既真实又会心。
游匈斯奥三国感吟
东欧初踏乐无涯,
眼底皆飞异域花。
一日三餐三国地,
风情蕞尔亦堪夸。
“东欧初踏乐无涯”直白倾泻初见异国的雀跃,“眼底皆飞异域花”以“飞”字动感十足,写尽异域风情扑面而来的冲击。“一日三餐三国地”用夸张的生活场景浓缩跨国旅行的新奇——三餐功夫已跨三国,足见行程之紧凑、体验之密集。“风情蕞尔亦堪夸”中“蕞尔”(微小)一词自谦又精准,小国虽小,独特风情却值得盛赞,全诗如明快的旅行速写,满是探索的兴奋。
维也纳印象
山拥水抱古城兴,
滋养文明千载雄。
楼宇街衢争作画,
音符笑语竞飞声。
金厅天籁环球震,
雕塑风华遍地生。
钟毓人杰灵圣地,
大师数尽几多程。
首联“山拥水抱”点出地理形胜,“滋养文明千载雄”直赞历史厚度。颔联“楼宇街衢争作画,音符笑语竞飞声”堪称神来之笔:“争”“竞”二字拟人化,让静态建筑似在比拼画意,动态的音符与笑语似在争先传响,古城的艺术气息与生活活力瞬间鲜活。颈联聚焦“金厅”“雕塑”,锚定音乐之都的核心标签;尾联“大师数尽几多程”以“几多程”的感慨,暗示此地人杰地灵、大师辈出难以枚举,与“千载雄”呼应,尽显对文明积淀的敬畏。
游法国凡尔赛宫感赋
富丽堂皇惊客心,
贴金塑玉尽奇珍。
镜廊夺目皇家范,
瑰宝牵魂艺苑馨。
路易挥金逐浪漫,
波旁倾贵醉功勋。
奢靡登顶终极反,
十六断头埋祸根。
前四句浓墨重彩铺陈奢华:“贴金塑玉”“镜廊夺目”“瑰宝牵魂”,从视觉到感觉渲染宫殿的极致辉煌。后四句笔锋陡转,直指历史内核:“路易挥金”“波旁倾贵”刻画王朝的奢靡无度,“奢靡登顶终极反”一句道破规律——极致奢靡必然引发反噬,再以“十六断头”的史实收束,让建筑之美与王朝覆灭形成残酷对照。这种“以景起、以史结”的写法,借眼前繁华反思历史教训,引人对“盛极而衰”的规律深长思之。
巴黎荣军院博物馆游感
军博列展炫国魂,
辱看乾隆甲胄陈。
火炮排坪夸战绩,
道光制造更扎心。
全诗以“炫国魂”与“辱看”“扎心”的强烈反差直击人心。乾隆甲胄、道光火炮,本是中华器物,却成英法联军的“战利品”在此炫耀——诗人将近代中国的屈辱具象化为展柜中的文物,短短四句无一句抒情,却字字浸满愤懑与痛心。这种“以物载史、以史刺心”的写法,让家国情怀与民族痛感无需直白言说,已力透纸背。
乘塞纳河游船
船上欢声水底天,
长河塞纳绿如蓝。
桥涵殿宇铺油画,
凤舸争相画里穿。
“船上欢声水底天”一句双关,既写船中笑语,又写水面倒映天空的美景,起笔便带愉悦。“绿如蓝”化用白居易诗句,写活河水的澄澈。“桥涵殿宇铺油画”将沿岸景致比作铺开的油画,“凤舸争相画里穿”让游船成了画中灵动的点缀——静的景是画,动的船是画中物,虚实交融间,塞纳河的诗意与游赏的惬意扑面而来。
瑞士卢塞恩湖畔即景
远望湖光投雪甸,
回眸翠岸列穹堂。
天鹅匹鸟逐嬉戏,
佳丽裸身拥太阳。
“远望湖光投雪甸”写远山积雪与湖光相映,开阔辽远;“回眸翠岸列穹堂”聚焦近景,“穹堂”(带穹顶的教堂)的庄严与自然景致相映成趣。“天鹅匹鸟逐嬉戏”添灵动生机,“佳丽裸身拥太阳”则捕捉到最具冲击力的异域瞬间——这种与东方文化迥异的开放与自然,让湖畔风光不仅有景,更有文化碰撞的火花,展现出“多元生机”的独特魅力。
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台阶观感
(折腰体)
台阶瞩望顿疑生,
其貌平平何大名?
只缘赫本花姿坐,
桃韵佳人鼓大风。
折腰体在绝句中表现为前后两联平仄不衔接,打破了常规的韵律工整感,更显灵动。首句“其貌平平何大名?”以设问制造悬念——普通台阶为何成名?后两句揭晓答案:因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的“花姿一坐”,让台阶成了影视文化的符号。“鼓大风”一词夸张传神,既指赫本的影响力如飓风席卷,也暗合如今的网红效应,语言俏皮,与“观感”的轻松调性完美契合。
游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口占
穿梭水巷入迷宫,
夜晚灯光乱瀚空。
水道桥梁多拉艇,
都存彩墨画图中。
“穿梭水巷入迷宫”精准写出水城水巷交错的特点,“夜晚灯光乱瀚空”以“乱”字写活夜景的璀璨迷离。末句“都存彩墨画图中”是点睛之笔:水道、桥梁、多拉艇(即贡多拉),所有元素都像被收进一幅彩墨画,既贴合威尼斯“艺术之都”的气质,又以“口占”的随性留住了初见时的惊艳。
意大利马纳罗拉悬崖村庄
依山傍海媲桃源,
推户临窗鉴蔚蓝。
上帝打翻调色具,
田园村舍竞斑斓。
“依山傍海媲桃源”点出村庄的清幽如仙境,“推户临窗鉴蔚蓝”写尽开窗见海的惬意。最妙是“上帝打翻调色具”——将色彩斑斓的村舍比作上帝失手泼洒的颜料,想象新奇又充满童趣,既写出了村庄建筑色彩的浓烈,又赋予其童话般的浪漫,让地中海小镇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
瑞士雪朗峰夏日即景
缆车送我上云端,
放眼峰峦脚底悬。
白雪不得抓把雾,
来擦秦客梦中山。
“缆车送我上云端”写登高之境,“峰峦脚底悬”突出山势险峻。“白雪不得抓把雾”以拟物手法写活云雾——仿佛白雪想抓取云雾却未能如愿,更显云雾的灵动飘散。末句“来擦秦客梦中山”最见深情:“秦客”自指游子,云雾似在擦拭游子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将他乡之景与故土之思勾连,虚实之间,游子情怀余韵悠长。
车观欧洲牧场
芳草萋萋铺远山,
车窗飞目醉心颜。
木屋闲静写童话,
几处牛群啃绿毡。
“芳草萋萋”化用《楚辞》,写尽草原的绵延;“车窗飞目”点出“车观”的动态视角,“醉心颜直抒陶醉。“木屋闲静写童话”赋予牧场浪漫感,“牛群啃绿毡”以“绿毡”喻草地,鲜活有趣。全诗如一幅流动的田园画,语言清新,画面感强,让人瞬间感受到欧洲牧场的闲适与悠然惬意。
总评:赵晖锋创作的《旅欧拾韵(新韵)》这组诗最动人处,在于“小切口藏大境界”:既能以“一日三餐三国地”“上帝打翻调色具”等生活化细节,捕捉异域风情的鲜活;也能借凡尔赛宫的奢靡、荣军院的文物,勾连历史纵深与家国情怀。语言上,打油诗的直白、折腰体的灵动、律诗的典雅各得其所,注脚的补充则让背景与情感更显饱满。读完全诗,既如随作者重走一遍欧洲,更能在山水、人文与历史的交织中,品出超越旅途本身的深意。
作者简介:赵晖锋,陕西旬邑人,退休公职人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散曲学会会员。曾任《咸阳诗词》主编、《陕西诗词》编辑等,著有诗词楹联集《故园心韵》《枕月集》。
点评人简介
鲁崇民(网名晨光如水),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张俊彪文学艺术研究会顾问,陕西省社协文委会副主任。诗易爱好者,诗文、评论及易文散见报刊、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