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八意抗日小说初稿形成
让柴林庄的红色记忆苏醒
文/石金超
李保坤老师凌晨来信息告诉我,田志勇庭长已经写出来了三十多集二十万字,以柴林庄红色文化为原型的醉八意抗日小说,我作为柴林庄村红色文化挖掘传承志愿者写一篇文章以示谢意。当三十余集、二十万字的《醉八意》手稿在案头渐次铺展,柴林庄的一草一木,那些沉睡的抗日故事正随着笔墨苏醒。田志勇庭长,请允许我——一名普通的红色文化挖掘志愿者,代表这片土地,向您深鞠一躬。
您不是专业作家,却用法官的严谨与热忱,寻访柴林庄每寸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多少次,您搜集醉八意"的抗日秘闻;多少夜,您在台灯下反复推敲,你把酒醉的踉跄、稳准狠的身法等细节描述的既惊险又真实。您笔下的"醉八意",不单是武术的名字,而是会喝酒、有血性、敢拼杀的柴林庄昔日鲜活的英雄。
作为土生土长的柴林庄人,我曾苦于挖掘红色事迹的书写水平有限,是您用文字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搭起穿越史诗的桥梁,让年轻人知道:柴林庄的荒野草洼里,曾藏着炸毁日军炮楼的妙计;咱家的老酒坊,曾酿出麻痹敌人的"迷魂汤"。这二十万字,是送给柴林庄最珍贵的宝典。感谢您让红色基因有了温度,让英雄故事有了筋骨。待《醉八意》付梓之日,定是柴林庄的红色火炬,在新时代燎原之时。
临江仙·谢田庭长撰《醉八意》(三首)
其一
烽火柴林埋烈骨,
丹心未染尘埃。
豪情八意贯云来。
笔耕三十卷,
血史照苍苔。
幸有君怀家国志,
钩沉前事凝才。
丹心化作史篇开。
今朝歌正气,
杯酒谢君裁。
其二
醉八意中寻战迹,
柴林故事峥嵘。
忠肝义胆耀群星。
笔端凝赤血,
墨里起雷声。
愧我空怀传承志,
幸君名著天成。
今朝把卷泪先盈。
情酬随酒醉,
牵手同心行。
其三
冀鲁遍野燃烽火,
英魂犹绕烟霞。
田公椽笔绘年华。
行间语句血,
忠勇见新芽。
我亦村前寻旧迹,
残留遗迹堪嗟。
幸逢翰墨补星槎。
情深心语诉,
杯酒敬清嘉。
三首词以柴林庄红色历史和武术绝学“醉八意”为背景,既赞田志勇庭长以笔传史的担当,也表志愿者石金超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赤诚,字里行间融敬意与共勉之情,呼应“醉八意”抗日主题的厚重与激昂。
石金超,男,汉,山东省庆云县人,1966年2月出生。红色文化传承人,爱心公益人士,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村红色文化挖掘志愿者。担任庆云县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庆云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冀鲁边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石金超酷爱传统文化,尤爱红色文化,是柴林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记忆展馆、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历史博物馆的创办者,并担任庆云县严务乡华材希望小学名誉校长,石金超抗日文化书院院长,庆云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