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应容纳生僻字及设意造语的辩证论》
文/张从安
文学的浩瀚星空中,众星闪烁,各放异彩。然近来,常闻一些自诩为文学知识渊博之辈,对他人之文评头论足,诸多刁难。诸如言写作不可用生僻字,不可堆词组字,设意造语等论调,实则不然,吾以为,只要不违背字之本义,恰如其分地运用,那便是创新之举。吾辈今所用典籍、成语、词汇难道不皆为古人据字意堆砌而成吗?
试观古人,何尝不是如此?王勃年少才高,其《滕王阁序》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鹜” 字于当时大众眼中,或许亦属生僻之列,但王勃大胆运用,将其与 “落霞”“秋水”“长天” 相组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旷远宏大的秋日江景图。此句一出,广为传颂,无人质疑 “鹜” 字之用是否妥当,为何?因其用字精准,表意恰切,且赋予了文字新的魅力与活力。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吗?
再看司马迁,其《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行文过程中,他用字遣词独具匠心,常有奇字拗句,却无碍其文章传达深邃的思想与真实的历史。如 “鸿门宴” 一节,“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其中“默然”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文献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文中记载“宣王默然不说”,意为沉默不语的状态。而 “奈何” 二字,虽口语化,然在此情境下,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刘邦的无奈与焦虑,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司马迁不拘泥于常见字词的使用,而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创新,这才成就了《史记》这座文学与史学的双重高峰。
诗圣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 与 “边秋” 都非常用词汇,但杜甫巧妙组合,营造出浓厚的边塞氛围和孤寂的思乡之情。边塞的战鼓声打破了人行的轨迹,秋天的边疆,一只孤雁的鸣叫显得格外凄凉,这些生僻字词不仅没有阻碍情感表达,反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再看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 与 “思” 谐音,以春蚕吐丝、蜡烛成灰来比喻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奉献,这种巧妙的用字和独特的比喻,展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李白在《将进酒》中豪迈地吟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来” 三字极具夸张和想象,但却生动地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这些看似不寻常的字词组合,却精准地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敢于突破常规,灵活运用生僻字和创新表达,使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他们并未因所谓 “生僻” 而受限,反而以这些字词为翅膀,在文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如今,我们不能被自诩为文学厚重的专家教授的言论所束缚,而应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大胆尝试,让文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所谓生僻字,实乃因时而变,因人而异。今日之生僻,或许曾是往昔之常用;今日之常用,也可能在岁月流转中沦为生僻。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知识储备有限,便不能运用、不懂其意,便轻易地将这些文字打入 “冷宫”,此乃目光短浅之举。当我们封杀这些文字,便如同给华夏文化戴上沉重的枷锁,限制了我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手脚,使我们无法尽情地遨游于文字的海洋,去探索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去挖掘文学的无限可能。
又何人能断言不常用的字就不能用?那些反对者不过是依据自己的知识范围来妄下定论罢了。文学创作,本就是一场自由的探索之旅,只要用字用得对、用得当,能够使文章表意更加准确、生动、深刻,那么生僻字又有何不可?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文字,让它们在合适的语境中绽放光彩,这样才能让华夏文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持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断创新,向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迈进,而不是被困在狭小的思维框架中,自我设限,停滞不前。
而今,吾辈何以不能赶超前人之文化水平?何以文化底蕴难比古人之深厚?皆因那些自诩为文学厚重的专家教授之言论束缚吾等手脚,使其停滞不前也。倘若莎士比亚之世,亦有诸多清谈者空论生僻字不可用,那岂不拘束了大文豪的笔墨?又何来 “朱丽叶乃吾日月星辰” 这般绝妙之句?那些专家教授们,或许本意是希望维护文学的规范性,但却在无形中,限制了文学的创新与拓展。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标准,去评判他人的创作,却不知文学本就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吾等若想在文学之路上有所建树,便不可被其言论所束缚,而应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让文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家简介**
张从安,字·安然 男,汉族,网名:蓝色的梦,安徽省六安市人。1966年4月8日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爱好书法、国画、音乐及各种乐器。从事古诗词研修三十余年,创作作品约2000多首,发表在《海外文学》、《中外文学名著网》、《中国诗人作家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歌报》、《中国经典文学》、《蓝天文学网》、《优酷优选网》、《今日头条》、《巴黎文学》、《顶端文学网》、《九州文学网》、《梅香文学社》《东方文化传媒》《心苑诗社》《安徽诗萃》《荣耀中国文学网》《一枝红莲文学诗社》《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等文学平台。其中《长江第一大峡谷虎跳峡》获得华夏文化传承大使、古诗词专辑一等奖;《蓝色的梦》荣获现代散文诗词创作最佳文学奖,骈俪文《金陵赋》被誉为最具文学价值和骈俪巅峰的作品;《雁荡山感怀》荣获“世界英豪杯”文学赛亚军,《夜静思》获得卓越文学奖。《长征》获得优秀文学奖。自撰词林正韵词牌《寒楼载影》、《烟波江上听风吟》很受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推崇和认可。现任中国诗歌报爱忠诗词创作室主审。华尔街华人社团联盟理事。华尔街汉唐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文苑总顾问,古诗词文学总监。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诗人。九州文化中国诗人作家网十大平台前总顾问;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人作家网前文学总监。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顾问,荣获九州文化人才库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