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和特朗普的分歧,已经从曾经的“亲密合作”发展到了公开对立。以下分几个关键方面,用最直白的语言梳理他们的矛盾点:
1. 贸易政策:一个要“全球买卖”,一个要“美国优先”
马斯克主张“零关税”:他认为欧美应该取消关税,让商品自由流动,这样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比如从墨西哥进口零件)才不会被打乱,车价也不会大涨。
特朗普强推高关税:2025年4月,他对全球185国征收最低10%的关税,对中国、欧盟等加税最高54%。他认为这是在“纠正不公平贸易”,保护美国产业。
结果:关税政策让特斯拉股价两天暴跌38%,马斯克个人财富蒸发超300亿美元。
2. 财政支出:一个要“省钱”,一个要“花钱”
3.8万亿美元法案是导火索:特朗普2025年5月力推这项支出计划,包含减税和国防开支,但会增加国债。马斯克痛批这违背了他主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削减1.6万亿开支的目标。
电动车补贴争议:法案计划取消电动车税收优惠,直接打击特斯拉(30%销量依赖补贴)。特朗普说马斯克反对是“因私利翻脸”,马斯克则反击:“所有补贴都该砍!” 结果,马斯克愤然辞去政府职务,双方公开互呛。
3. 航天计划:一个要“上火星”,一个要“砍预算”
NASA经费减半:特朗普计划2026年将NASA预算砍掉50%,马斯克坚决反对,因为SpaceX依赖NASA合同(价值超200亿美元)。
理念冲突:马斯克想殖民火星,特朗普则认为“先顾好地球”。
4. 政治立场:从盟友到敌人
初期合作:2024年大选时,马斯克捐3亿美元助特朗普上台,还当了“政府效率部部长”,裁了3万公务员。
决裂升级:
特朗普骂马斯克“不懂政治”,马斯克回怼“你才不懂火箭”。
马斯克威胁成立“第三政党”(美国党),代表80%中间选民,挑战两党体制。
两人互相揭短:马斯克提特朗普与爱泼斯坦案关联,特朗普威胁取消SpaceX合同(SpaceX的核心合同集中于国家安全发射(占比超70%)与军事通信支持,凸显其“太空基建服务商”的定位。技术成熟度(如火箭复用)、成本优势(单次发射低于竞品)及快速响应能力是其获大单的主因。未来随着第三阶段NSSL更多订单释放(至少30次任务),SpaceX在国防航天市场的主导地位或进一步巩固。)。
5. 核心分歧:理念完全不同,马斯克立场特朗普立场在以下问题上表现突出:
经济理念
全球化供应链:
马斯克:自由贸易
特朗普: “美国优先”、贸易保护
能源政策:
押注新能源(如特斯拉)
力挺传统能源(石油、煤)
未来愿景:
马斯克:技术决定论(火星移民、AI监管)
特朗普:保守主义(强调传统价值、限制移民)
国际合作:
马斯克:主张务实合作,赞赏中国效率 特朗普:对外强硬,尤其针对中国
6. 冲突影响
市场震荡:每次两人互怼,特斯拉股价就暴跌,科技股跟着遭殃。
社会分裂:支持全球化与本土保护的两派民众对立加剧。
权力洗牌:马斯克从“白宫红人”变“政治挑战者”,暴露了商人从政的脆弱性。
总之,两人分歧是根本性理念冲突:一个想打破国界搞技术革命,一个要守紧边界保美国利益。从关税、财政到航天,利益矛盾层层叠加,加上性格强硬互不相让,最终盟友变对手。目前马斯克已退出政府,转向商业和“第三政党”计划,而特朗普继续推进其政策,这场较量还在发酵。(参考了网上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