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组织的采风热情。《华夏》《客家风情》《华侨青年》《侨星》《时代潮人》《梅州侨乡月报》《中山画刊》《阳江侨报》《惠州乡音》等9家省内重点侨刊的社长、主编及采编团队齐聚河源,开启为期三天的“乐游河源 融湾出海”温泉体验季——“户外 + 农文旅”专题采风之旅。
此次采风旨在让侨刊媒体人亲身走进河源,触摸那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领略独特的生态资源魅力,感受蓬勃的乡村振兴实践。他们将用敏锐的笔触和镜头,采集第一手鲜活的素材,为全球侨胞生动讲述河源故事,传播岭南文化,助力“融湾出海”战略的宏伟蓝图。
解码文化根脉,镌刻乡愁印记
在承载两千余年历史的龙川县佗城古镇,侨刊团队漫步于古街巷陌,斑驳的越王井,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老人,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肃穆的明清学宫,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古老的考棚遗迹,静静伫立,无声地诉说着中原文化与百越文明在此交融碰撞的厚重历史。
“佗城,它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移民史书啊!每一块砖石,都像是历史的音符,奏响着岁月的乐章;每一口古井,都是‘岭南首邑’辉煌过往的忠实见证。”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主任、《华夏》总编辑刘迪生,在考棚前久久驻足。“侨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发掘并传播这些深植于乡土的文化基因,将它们转化为连接海外游子乡愁的精神坐标。佗城的每一处古迹,都是我们笔下永不褪色的篇章。”
《华侨青年》常务副主编马萧萧说:“令我惊喜的是,这里是南越王赵佗“兴王之地”,作为河北石家庄人,与这位‘河北老乡’跨越时空在岭南‘相遇’,倍感亲切与缘分。作为湾区媒体人,我们将特别关注并策划向海内外青少年推荐这里的‘南越文化溯源之旅’,通过龙川学宫、越王井等鲜活的历史课堂,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了解岭南文明的源起与交融。”
而在东源县仙塘镇南园古村,一项古老的非遗技艺——客家蓝染吸引了侨刊人的目光。主编们体验扎染技艺,他们看着白布在天然靛蓝染料中缓缓浸染,再经氧化逐渐显现出蓝色,不禁发出赞叹。这抹“客家蓝”,曾经是无数客侨先辈“过番”行囊里的温暖色彩,承载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通过侨刊的现代传播,我们要让年轻一代的海外侨裔,也能跨越时空,感受到这份传统技艺的温度与美感。”一位主编说道。
流淌的绿色乡愁与神秘的恐龙文化
风光旖旎的万绿湖,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绿色宝石。采风团来到湖畔,正逢河源举行开渔活动。湖面上,千帆竞发。“万顷碧波,渔歌唱晚,此情此景,不正是海外侨胞心中‘梦里水乡’的完美写照吗?”《中山画刊》执行总编辑明剑,提着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捕捉着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当天中午,采风团队品尝“河源一桌菜”。清蒸万绿湖鳙鱼,鲜嫩爽滑;客家酿豆腐,醇厚香浓。这些地道美食,取材于本地山水,烹饪技法传承千年,每一口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岁月的沉淀。“客家菜,它是迁徙与融合的智慧结晶,是刻在味蕾上的‘乡愁密码’。向海外侨胞推介河源美食,就是推介这份独特的文化认同。”一位主编说道。
河源恐龙文博园内,馆藏的超2万枚恐龙蛋化石阵列,如同一座神秘的时光宝库,带给采风团强烈的视觉与心灵震撼。远古巨兽的灭绝与客家人筚路蓝缕的迁徙,虽然时空相隔亿万年,但都展现了生命面对环境变迁的顽强与壮阔。
农文旅融合的河源实践
在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以生态农业观光与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春沐源小镇,向侨刊人展示了河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小镇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项目,让游客置身于世外桃源。而更令侨刊人关注的是,作为河源建设“万绿蔬果梦想农场”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重要节点,春沐源小镇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注入了新的动能,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采风团还探访了充满创意活力的糖巢创客社区。社区位于东源县仙塘镇。远处,连绵的客家山峦和一汪江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近处,修葺一新的传统民居,与极具现代设计感的玻璃工作室和谐共生,古老的客家夯土老墙与时尚的现代元素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社区内汇聚了美食、音乐、民宿、直播、非遗等领域的青年创客,他们用新理念、新业态激活沉睡的乡村资源。“年轻的创客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与海外侨胞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的情怀不谋而合。”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侨青年》主编方李瑾表示:“这为侨刊开设‘侨乡新貌’‘振兴之路’等专栏提供了生动案例,我们乐于向海外侨社展示河源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激发乡村活力方面的探索,为吸引侨资侨智返乡兴业提供信息窗口。”
当了解到河源市正全力推动建设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时,侨刊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关注和报道这一进程,用他们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河源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客家风情》副总编辑田燕妮对此深有感触:“此次河源采风收获远超预期,不仅让海内外老朋友在此温暖相聚,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这张以河源为纽带的'乡情网络',正在不断联结、壮大。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省客联会的平台辐射作用,把河源的灵山秀水、地道美食和深厚文化,更广泛、更深入地推介给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与朋友!”
侨刊使命:让河源文化“借船出海”
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主任刘迪生说:“侨刊,是海外游子的‘家书’,它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牵挂。此次采风,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选题,更是文化传播的支点,是我们连接海外侨胞的桥梁。”采风结束后,参与媒体将精心策划,推出“乐游河源”专题报道,通过期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全球侨社传播河源的美丽与魅力。
刘迪生表示:“侨刊,是侨乡与海外游子情感联结的纽带,是传播侨乡文化、凝聚侨心侨力的重要载体。今后,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将不遗余力地继续组织侨刊采访采风活动。深入侨乡的每一寸土地,挖掘鲜活故事,发挥侨刊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以笔为媒,用心服务,让侨刊成为侨乡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与推动者,为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文/刘亦竹 图/韦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