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龙江暑气微,江风送爽藕花肥。 5 日,哈尔滨香坊区永兴大酒店一楼会议大厅庄严肃穆,灯光 璀璨,高朋满座,盛况空前。在一首欢快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黑龙江学术委员会成立的大幕。 上午 9 时,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马超宣布大会开 始并主持了开幕式。
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院长 朱秀川作重要讲话
朱秀川、肖德华、肖德睿、徐西林、纪东风、胡超巍、赫天兰、 李涛、段朝阳、李展新、戴英坚等领导在主席台前就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疼痛科主任。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疑难杂病治疗专家、黑龙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 利君。汉章针刀发起人朱汉章老师第一代学员、主任医师、医学教授、 名誉主任委员杜宇英等在前排就座。
中国著名医学教授肖德华在开班仪式做首场授课
华灯初上,盛会启幕。此刻的会场汇聚了八方宾朋的笑容与期待。 来自全国各地的汉章针刀同仁近 300 人参加了大会。 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院长,针刀行业领军人物朱秀川发表重 要讲话。 首先,他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并从四大理论、六大部分讲述针刀 是一个医疗器具,并对针刀在黑龙江的发展寄予厚望。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汉章针刀 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肖德华做了题为皮肤病的脊源针刀治疗的讲座。 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特聘首席教授、中国知名中医主任 医师肖德睿做了题为针刀实践,从头做起,一针灵的讲座。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寒冰教授,做了题为可视化超声针刀治疗腕管综合症的讲座.
哈尔滨纪好医院院长、主任委员纪东风致欢迎词
安徽针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合肥柏祥门诊部主任李涛,做了 题为汉章针刀的临床实战分享的讲座。 国药哈尔滨总医院主任医师崔晓红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肌骨超 声 AI 股骨超声仪器与成像的讲座。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姜益常,做了题为颈骨关 节炎的病因及再认识的讲座。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吴彩妃特聘教 授,做了题为针刀治疗腕管综合症的讲座。北京汉章针刀研究院段朝 阳特聘教授,做了题为精细动态微观解剖学在针刀医学应用的讲座。 辽宁省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戴英坚做了针刀舌下取栓治疗的讲 座。 辽宁省针刀医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军营做了题为六经辨证 的讲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兼黑龙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疑难病治疗专家刘利君做了题为针刀治疗下肢水肿的 机理探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赵彬,做了题为超声引 导下小针刀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教授、主任医师胡超巍秘书长致诚挚欢迎词
6 月 4 日下午著名针刀专家、广东省学术部主任委员李展新教授做 了题为针刀医学的传承与创新的开班讲座。 江西省针刀学术委员会孟楚杰副秘书长,做了题为中风后遗症的 针刀治疗的讲座。
6 日下午 18 时,成立大会在哈尔滨永兴大酒店会议大厅落下帷幕。
编者按:
黑龙江省学术委员会将在北京汉章针刀医学院领导下,带领全体会员虚心学习,不断创新,把针刀事业在龙江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针刀医学作为融合中医针灸与西医外科手术理念的独特医学体 系,自创立以来,在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层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其发展前景备受瞩目。本研究全面剖析针刀医学发展现状,从政策扶持、 临床应用拓展、技术创新、学术研究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及国 际交流合作加强等维度,深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
研究显示,针刀医学凭借显著临床疗效、独特治疗优势,在疼痛类疾病、 骨伤科疾病等治疗领域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政策大力支持、技术持续 创新、学术研究深入以及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针刀医学有望在现代 医学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地位,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然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技术标准化、人才短缺、认知度有待提高等 挑战,需通过完善行业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宣传推广等举措加 以应对。
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马超主持开幕式
关键词 针刀医学;发展前景;技术创新;临床应用
一、引言
针刀医学是由我国医学家朱汉章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立 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它巧妙融合了中医针灸学理论与西医外科 手术原理,以特制针刀为治疗工具,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的微创 操作,达到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节力学平衡的治疗目的。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针刀医学在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 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渐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崭露头角。
主任医师、疑难病治疗专家刘利君作专题授课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疼痛性 疾病、骨伤科疾病等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应对这些疾病时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针刀医学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针刀医学的发展前景,对于推动 该学科的持续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 康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教授主任医师汉章针刀第一批学员杜宇英特请参会
二、针刀医学发展现状
2.1 临床应用广泛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针刀医学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效,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针刀医学主要应用于以下领 域: 疼痛类疾病:针刀医学在颈肩腰腿痛、关节炎、腱鞘炎、足跟 痛等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缓 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据统计,在接 受针刀治疗的疼痛患者中,超过 80%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
- 骨伤科疾病:对于骨折术后关节粘连、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 等骨伤科疾病,针刀医学通过松解粘连、调整力学平衡等作用机制,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脊柱相关疾病:针刀医学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 弯等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改善脊柱的生 物力学环境,减轻神经压迫,缓解疼痛和肢体麻木等症状。
- 其他疾病:针刀医学还在一些内科疾病(如哮喘、慢性胃炎等)、 妇科疾病(如痛经、盆腔炎等)以及皮肤科疾病(如痤疮、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的治疗中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 效果。
省内省外著名针刀专家受邀参会,并在主席台就坐
2.2 理论体系逐步完善
针刀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借鉴现代医学理 论和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针刀医学 的四大基础理论,即闭合性手术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 学理论、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和经络学说的新认识。这些理论为 针刀医学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着针刀治疗的 操作方法和技术规范。同时,随着对针刀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李晶副秘书长与杜宇英教授等亲切合影留念
2.3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针刀医学也在积极引入现代先进技术, 推动自身技术创新。例如,影像引导技术(如 X 线、CT、MRI、超声等) 在针刀治疗中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提高手 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新型针刀材料的研发和应 用,如生物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等,不仅提高了针刀的性能和质量, 还降低了患者的感染风险;智能化针刀设备的出现,实现了对针刀操 作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针刀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 有力支持。
2.4 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针刀医学的学术研究日益活跃,国内外发表的相关学 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研究内容涵盖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 应用、作用机制、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同时,针刀医学领域的 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如全国针刀医学学术大会、国际针刀医学学术研讨会等,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促进了针刀医学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针刀医学的科研项 目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 重要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知名医学教授针刀专家肖德睿作专题讲座
2.5 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
为满足针刀医学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层次、 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针刀医学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一是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针刀医学相关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培养本 科及以上层次的针刀医学专业人才;二是通过举办针刀医学培训班、 进修班等形式,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针刀医学 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三是开展针刀医学师承教育,传承名老针 刀医学专家的学术经验和临床技能 。通过这些培养途径,为针刀医学 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推动了针刀医学的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
三、针刀医学发展前景分析
3.1 政策支持为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针刀医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医药发展 战略规划纲要(2016 - 2030 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理论和 技术方法的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针刀医学作 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政府在科研立项、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临床应用推广等方面给 予了针刀医学诸多优惠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例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等纷纷设立针刀医学相关研 究项目,加大对针刀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 各地政府积极推动针刀医学进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针刀诊 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央媒记者、社长田兆河被聘为针刀推广大使
3.2 临床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 求也日益增长。慢性疼痛性疾病、骨伤科疾病等作为临床常见多 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针刀医学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同时,随着老龄化 社会的加速到来,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 率不断上升,对针刀医学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据市场研究机 构预测,未来几年,针刀医学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具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终身名誉主任委员杜宇英教授在前排认真听取专家讲座
3.3 技术创新拓展应用领域
技术创新是推动针刀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随着现代医 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刀医学将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一方面,影像引导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将更加广泛地 应用于针刀治疗,实现针刀操作的精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进 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另一方面,新型针 刀器械和材料的研发将不断推进,如具有靶向治疗功能的针刀、 可在体内自行降解的针刀等,将为针刀医学的临床应用带来新的 机遇。此外,针刀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将不断深化,如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结合,将拓展针 刀医学的应用领域,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学教授赫天兰
3.4 学术研究提升学科影响力
学术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在未来的发展中,针刀医学将进 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深入探索针刀治疗的作用机 制,完善理论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随着 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刀医学将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更高的认可度 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投身于针刀医学的研 究和应用。同时,学术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将促进针刀医学领域 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针刀医学走向世界,为全球医学发展贡 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3.5 国际交流促进全球推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 响力不断提升。针刀医学作为中医药的特色疗法之一,以其独特 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逐渐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和认可。近年 来,针刀医学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始学习和应用针刀技术。未来,随着国 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针刀医学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 的推广和应用,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服务。通过开展国际学术 交流、合作研究、教育培训等活动,不仅可以提升针刀医学的国 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促进针刀医学的创新发展。
黑龙江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四、针刀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待加强
针刀医学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技 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针刀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不同医生的操作水平和经验存在差异,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针刀医学的诊疗规范和评价标准也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 行业标准,这给针刀医学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学术研究带来 了一定困难。因此,加强针刀医学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和评价标准,是推动针刀医学健康发展的当 务之急。
4.2 专业人才短缺
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短缺。目前,针刀 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培养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一方面,高等医学院校中针刀医学专业设置较少,招生规模有限, 导致针刀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另一方面,针 刀医学培训班、进修班等短期培训存在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 系统、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影响了在职医务人员对针刀技 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此外,针刀医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和职 业发展空间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针刀 医学事业。
4.3 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有待提高
尽管针刀医学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宣传推广 力度不够,社会大众对针刀医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仍然较低。许 多患者对针刀医学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针刀治 疗风险大、不安全,宁愿选择传统的治疗方法也不愿尝试针刀治 疗。此外,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对针刀医学也不够重视,缺乏对 针刀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限制了针刀医学的推广和应用。因此, 加大针刀医学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是促 进针刀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4.4 科研投入相对不足
针刀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持,但目前针刀医学领域的科 研投入相对不足。与其他成熟医学学科相比,针刀医学在科研经 费、科研设备、科研人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科研项目开 展困难,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科研投入不足制约了针刀医学基础 理论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影响了技术创新和诊疗规范的制定, 进而阻碍了针刀医学的发展。因此,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平 台建设,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是提升针刀医学科研水平和创新 能力的关键。
五、促进针刀医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行业规范建设
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针刀医 学的技术标准、诊疗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对针刀医学临床应用的监管,确保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 加强对针刀医学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和管理,规范执业行为,提 高行业整体素质。
5.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大对针刀医学专业的支持力度,合理扩大招 生规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的针刀 医学专业人才。此外,应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规范 针刀医学培训班、进修班等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 内容,为在职医务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针刀医学培训。同时, 改善针刀医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 秀人才从事针刀医学工作。
5.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报纸、网络、社交媒体等, 广泛宣传针刀医学的理论、技术和临床疗效,普及针刀医学知识, 提高社会大众对针刀医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通过举办义诊、健 康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展示针刀医学的治疗优势和成果, 让更多患者了解和接受针刀治疗。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和医生 的沟通与合作,促进针刀医学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5.4 增加科研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针刀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 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针刀医学基础理论、作用机制、技术创新等方 面的研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整合科研资源,建立产学研一体 化的创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加强与国内 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 提升针刀医学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结论
针刀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医学学科,经过多年的 发展,已在临床应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 就,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针刀医学将在政 策支持、临床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学术研究提升和国际交流促 进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然而,针 刀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待加强、专 业人才短缺、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有待提高、科研投入相对不足 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应采取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完善人才培 养体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加科研投入等对策措施,推动针 刀医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使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田兆河 (记者)
摄影:赵晓凡 (哈尔滨摄影家)
审核:胡超巍(秘书长)
统筹:纪东风(院长、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