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我从山里踏风来
(50首)
作者:曾凡刚
(1)
此去山里有近途,
烟波隐约问村姑。
满庭飞絮谁家柳,
秋水深处花不枯。
曲径通幽醉迷眼,
碧浪连天卷云舒。
采风路上景色好,
燕舞莺歌人不孤。
(2)
山村四季有不同,
九天突挂雨彩虹。
吐蕊桃花羞问语,
出墙老杏闲言中。
风拂桂香飘十里,
带水芙蓉百日红。
猜令划拳三杯饮,
一壶土酒醉夜空。
(3)
莺歌燕舞六七家,
醉倒春山撩百花。
林遮泥墙时隐鹊,
竹掩土瓦绰约鸦。
太阳误射恍隔世,
月亮失联挂树丫。
一日忽看云深处,
世外四季收眼下。
(4)
十里森林听水鸣,
一路花香到枊亭。
近观瀑布如珠跳,
远看溪流向涧吟。
小河荡荡清波面,
竹筏悠悠曲径行。
东风几起杜鹃笑,
两岸青山作画屏。
(5)
村姑身着花布裳,
细步腰拖粗辫长。
浅浅梨涡轻笑露,
深深暗唱夜来香。
缝衣刺绣系巧手,
制作服饰赶集场。
一街归来钱袋鼓,
隔三差五去银行。
(6)
览胜村庄画中游,
满眼翠微树掩楼。
青山兀自云霞绕,
碧水连天荡小舟。
五彩缤纷放歌美,
遍野桃李一目收。
千章万文难描绘,
离人三步两回头。
(7)
远闻禽鸟自幽鸣,
竹径松间不厌行。
疑入桃源深隐处,
此心数念起归耕。
胜地忘怀欣尔同,
随心野逸出樊笼。
时人未有高深意,
贯以闲游是惬衷。
(8)
梧桐带雨竹作篱,
桃红落尽杨柳稀。
犁铧翻过白鹭舞,
飞入前山画里栖。
路上无名花遍地,
偶遇清泉人好奇。
满目芬芳解谁意,
蜂蝶漫语舞相依。
(9)
村姑绕过小山头,
姹紫嫣红浪漫游。
仰望青峦多妩媚,
前瞻祈愿大丰收。
后院幽香秋菡萏,
前庭小径月当头。
老夫伫立临池问,
出水兰芽叶怎抽。
(10)
风带鸟语花满庭,
眼瞅村姑正逢春。
闲苔院落门半掩,
笑递秋波暗传情。
诗书翰墨赋风雅,
美丽乡丫总牵魂。
此刻相思难寄处,
却疑桃源世外村。
(11)
高山行云大地秀,
小桥流水荡木舟。
蜜蜂采花飞山过,
牧童卧牛青上走。
碧波倒映跃鱼儿,
细雨碎洒斜杨柳。
云拂青峦层尽染,
醉赏乡村景色柔。
(12)
熏风初转客田家,
碧树清溪蔚彩霞。
放绿阴回匀素艶,
催红雨去剪浮华。
芳林翠幕时时鸟,
青草池塘处处蛙。
笑与村翁重置酒,
眉飞色舞话桑麻。
(13)
青山翠黛柳含烟,
白云深处雾雨绵。
艳阳高照铺满地,
月光万顷洒人间。
声声鸟语莺燕舞,
阵阵花香蜂蝶翩。
行到幽谷松涛共,
走近凤林同梦牵。
(14)
眺望延绵同峦峰,
农家依山傍水共。
阡陌不语樱花对,
流水无情逝匆匆。
早起村边行万步,
举头漫赏百花丛。
幽林挡住深闺院,
出墙红杏伴掩中。
(15)
燕戏柳叶带露摇,
蝶恋蜂痴花妖娆。
山中林层油桃艳,
阡陌荒丘碧草娇。
片片白云听风雨,
湾湾碧水问波涛。
树莺为讨百鸟趣,
浅醉春光十里嚣。
(16)
草丛飞英影重重,
行人陌上步匆匆。
莺歌伴落缤纷雨,
燕舞携柳趁冷风。
翻山赏景魂犹醉,
越岭溪边听小虫。
遍野芬芳香飘外,
满村桃李映眼朦。
(17)
孩童嬉戏乱花丛,
成年耕弄绿畦中。
门前山水本无价,
唯憾农田少壮工。
二三燕雀栖柳树,
五六行人鸟不匆。
峻岭流泉飞白瀑,
满坡翠竹映桃红。
(18)
漂泊红尘闲散人,
寄情诗苑踏风行。
高山俯仰流云看,
河岸柳林观飞莺。
晓吟清风风自清,
暮咏明月月无尘。
轮回书写冬与夏,
循环描绘秋和春。
(19)
茅屋小宴已更深,
罢酒烹茶灯下人。
推杯换盏兴未尽,
头重脚轻出山村。
月洒清晖千籁静,
风吹冷草百蛙鸣。
婆娑树影归莺宿,
孤光伴我夜路行。
(20)
雨过青山好风景,
登高眺望可宜人。
松溪烟柳叶滴露,
林层翠微花无尘。
行径数峰天际远,
白云飘渺近我身。
不枉此行消愁绪,
处处莺歌处处春。
(21)
美丽乡村堪入画,
丰腴土地种果瓜。
感谢苍天降恩赐,
拥有万物惠农家。
山花烂漫风光好,
景色迷人碧云霞。
耕翁垄上银锄落,
顷刻诗心涌向他。
(22)
几遇山中奇逸人,
一蓑烟雨摆江津。
远湖不坠青云志,
高庙犹存赤子身。
沧浪浊流堪濯足,
菩提明镜怎沾尘。
只须修得心头好,
处处飞花处处荫。
(23)
千般彩霞一眼收,
万里浮云无尽头。
山峦叠翠林荫寨,
水柳欢笑鸟语柔。
桃花羞红村姑脸,
小伙偷窥相思揉。
摇鞭马夫夕阳下,
牧童呐喊暮归牛。
(24)
清晨寨边健步行,
漫赏出墙羞红杏。
茶园散发清流香,
燕骚翠柳风撩云。
抛媚村姑对面过,
回眸浅笑顿牵魂。
朝霞尽染山溪水,
带露梨花更芳芬。
(25)
云过峰林雨过霞,
山下桑田坡上花。
老牛陌间戏嫩草,
村姑园中弄春茶。
湖边翠柳撩水韵,
院内梧桐舞新芽。
燕子飞来正好时,
风尘仆仆归旧家。
(26)
房前溪水到谁家,
屋后莺飞闹物华。
入室夹桃倾玉竹,
出墙红杏漫枝丫。
心中若无明月照,
敢借清风戏彩霞。
四季待坐庭柳下,
三杯小酒一壶茶。
(27)
几家楼排任柳裁,
一阵清风歌入怀。
挥别旧绪归尘土,
换得新思筑瑶台。
蛙鼓蝉鸣弹指去,
溪潺情涌幸福来。
莺歌燕语花四季,
不负山里万象开。
(28)
芳草瑶池水浅深,
蝶舞蜂飞绕丛林。
东村桃子西寨李,
北边葡萄南面橙。
不见红日当空挂,
原在后山冉冉升。
氧吧天然不思返,
清香扑面忘归程。
(29)
十里桃花带露开,
两岸翠绿柳丝裁。
山欢水笑春风醉,
土木老屋傍古槐。
亭台倒影池鱼跳,
嫩叶新枝燕徘徊。
翻墙黄杏舒身望,
勾惹游人难释怀。
(30)
群山苍茫绿无限,
连绵起伏似浪掀。
半坡寂寞傲然立,
阅尽世相万万千。
曲径通幽神仙界,
清凉度夏溪水边。
村姑带笑犁花雨,
撩得相思梦魂牵。
(31)
山头处处着新装,
绿映清溪鸟语扬。
烟生院落寨飘云,
雨洗乡径草芬芳。
晚霞缀谷朦胧雨,
柳丝戏水倒影长。
小桥人家传笑语,
许是田畴稻花香。
(32)
归雁飞过万重山,
两岸花开碧水蓝。
树上黄鹂和莺语,
荷塘蛙鸣闹鱼欢。
最逢霞映蜂鸾舞,
迷蒙粉蝶只影单。
画家未必能重彩,
文人浓墨写尽难。
(33)
耕牛犁地影斜长,
老树生风柳丝扬。
炊烟袅袅云深处,
直入苍穹送晚香。
青峰碧水绕山过,
鲜花野味满庭芳。
难忘村姑月牙笑,
多情总是回头望。
(34)
曲曲山路通半坡,
门前流过满弯河。
萧风不煞园中景,
痴鸟常飙暧昩歌。
田畴三顷飘香味,
风光五彩影婆娑,
游客谁不少夸赞,
此比胜景见几多。
(35)
尝新常新农民节,
稻香果香满田园。
秋色稠浓传喜讯,
壮乡儿女乐开颜。
山欢水笑歌盛世,
苗岭喧天庆丰年。
不忘初心明月鉴,
雨顺风调天地间。
(36)
山坡脚下两三家,
碧水蓝天十里霰。
鸡鸣陌野听莺语,
小径石桥看鱼虾。
见地村姑挥汗雨,
举锄开圃种桑麻。
画家如遇绘重彩,
骚客若逢写诗夸。
(37)
依山傍水八九家,
几朵星蘑落林下。
灰墙青瓦春燕绕,
古槐庭前舞新芽。
三五成群鸡鸭闹,
六七桃李千万花。
沉醉土酒邀杯饮,
流连炉边细品茶。
(38)
犹似仙境别样天,
瓜果飘香挂满园。
但观白鹭清溪舞,
又览黄莺翠柳尖。
几缕丹霞横碧汉,
一江绿水笼云烟。
饭后村中百步走,
九十九寿不新鲜。
(39)
坡上梧桐落凤凰,
坡脚杨柳燕排行。
水戏鸳鸯成双对,
花弄蝴蝶对成双。
犀鸟钟情眷树洞,
青蛙怀春闹荷塘。
谁言人间无世外,
我说桃源山中藏。
(40)
我从世外采风来,
路过桃源看瑶台。
凤凰刚落梧桐树,
紫燕又把杨柳裁。
风吹芳香扑面过,
出墙红杏半掩开。
更是村姑灿烂笑,
情满山村歌满怀。
(41)
走进山中景观多,
城市来人络绎过。
刻雾裁风接踵至,
经丘寻壑漫川坡。
一春溪水伴清流,
三秋依旧荡碧波。
驻步桥头惊艳遇,
村姑笑看不识哥。
(42)
桥楼杨柳互烘托,
古荼腊肉米酒多。
壮乡大同奏凯曲,
苗岭盛世唱欢乐。
村头小伙寨脚妹,
桃花树下对情歌
竹林摇曳莺燕语,
相思飞过山坡坡。
(43)
傍水庭院月季开,
依山木屋隐瑶台。
东园花香西鸟语,
北岸柳翠南燕裁。
十里长亭观舟远,
三千碧浪荡竹排。
醉心不过土锅酒,
推杯畅饮情满怀。
(44)
小村三面抱群山,
常伴门前溪水潺。
林落画眉头频点,
树牺喜鹊吉祥传。
此地亦有桃红面,
应是村姑撩春欢。
几家木屋灯火处,
一弯新月照人还。
(45)
陌上开遍无名花,
满眼翠绿美如画。
十里桑麻十里地,
几亩秧田几亩茶。
布谷催耕春来早,
鸟立枝头柔嫩芽。
疑入世处深隐处,
一半桃源一半家。
(46)
夕阳小道牵瘦马,
路边老树栖昏鸦。
近看炊烟房头绕,
远观青山沐晚霞。
才见古泉月如镜,
又遇荷塘叶上蛙。
静坐竹林灯火处,
举盏畅享谈笑罢。
(47)
小桥流水燕低徊,
云里山花对雨开。
钓客贪杯闲睡去,
游鱼好食逐蘋来。
三分柳色盈沙岸,
十里波光映蓬莱。
独立黄昏人无语,
遥闻杜宇数声哀。
(48)
姹紫嫣红映山间,
峰林妩媚俏连天。
蜜蜂陶醉千花绮,
蝴蝶痴迷百草妍。
世外游客寻仙境,
桃源鸟雀舞翩跹。
轻风顺手安扶柳,
穿过小桥嬉水涟。
(49)
水满池塘绿满岗,
峰回路转绕村庄。
二三燕雀栖树语,
几声吆喝不惊慌。
最数农家生态园,
鸡鸭无栏群放养。
城中食客连天至,
自采鲜蔬作膳尝。
(50)
石拱桥下深水滩,
老翁静坐钓鱼船。
行人莫问桃源路,
回首长空云斑斓。
成群归来南飞雁,
数声莺语撩春还。
小院几只鸡鸭闹,
一树红杏出墙欢。
作者简介
曾凡刚,男,作家、诗人,贵州省贵阳市人。昆明陆军学院本科毕业。当过学员,部队政治处宣传干事,组织股长、营政治教导员、《解放军报》、沈阳军区《前进报》特约记者,云南《文山日报》社记者、办公室主任。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地州级报刊及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及评论言论千余篇。四十余次获奖,其中全国性一等奖4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云南文山日报社。
(图文供稿:曾凡刚)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