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寻梦颐和苏州街:
古韵流芳的诗意行旅
作者:刘连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一曲《天净沙·秋思》,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萧瑟秋景,其独特的韵味与意境,千百年来令无数人为之倾心。今日,我以同样的曲牌,谱写一首《天净沙·游颐和园苏州街》:“苏街小巷楼栏。拱桥流水游船。古道熏风送暖。畅游皇苑。赏红蕖笑开颜。”并借此,开启一段颐和园苏州街的悠然之旅。
踏入颐和园苏州街,仿佛翻阅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前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碎钻。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那是大自然馈赠的独特香氛,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边走边拍,眼前苏州街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苏街小巷楼栏”,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小巷纵横交错,两侧的楼阁亭台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着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那楼栏之上,精美的雕刻栩栩如生,或是花鸟鱼虫,或是神话传说,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故事。
沿着街道缓缓前行,一座精致的拱桥横跨在潺潺流水之上,如一道彩虹卧于碧波。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水面上,游船往来穿梭,船头剪开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游人们坐在船中,或谈笑风生,或静静地欣赏着两岸的风景,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
踏上拱桥,凭栏俯瞰,眼前的景色如诗如画。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近处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这位艺术家在翩翩起舞。“古道熏风送暖”,微风拂面,带着丝丝暖意,仿佛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脸颊。风中还夹杂着淡淡的花香和水汽的清新,让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下了拱桥,漫步在古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街道上,店铺林立,古幡飘扬。店内摆满了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精美的手工艺品、传统的书画作品,还有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特色小吃。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诉说着往昔的繁华。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鲜活的历史场景之中。
继续前行,不经意间,一抹娇艳的红色映入眼帘。原来是一片盛开的荷花池,“赏红蕖笑开颜”,那一朵朵荷花,有的像羞涩的少女,含苞待放,亭亭玉立;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美丽的仙子在翩翩起舞。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为荷花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天空。看着这满池的荷花,我不禁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的景色,丝毫不逊色于诗中的描绘。
在这颐和园的苏州街,我沉醉于“苏街小巷楼栏”的古朴韵味,痴迷于“拱桥流水游船”的灵动之美,享受着“古道熏风送暖”的惬意悠然,更欣喜于“赏红蕖笑开颜”的美好瞬间。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底蕴。
夕阳的余晖洒在苏州街上,为这座古老的街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这片如梦如幻的世界。颐和园苏州街的美景,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记忆中一段珍贵而美好的回忆,每当想起,都能让我再次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古韵与诗意。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