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4931 养育之恩赋 作者║王忠奇(山东)主播║沈水之北

混沌初开,阴阳肇判,天地之间,至深至重者,莫若父母之恩。此恩如长河奔涌,自襁褓中第一声啼哭划破寂静始,便滔滔不绝,经年累月汇聚成滋养生命的浩瀚江海。那深夜摇曳的缝衣灯火,风雪中岿然伫立的守望身影,皆为岁月镌刻在时光里的不朽丰碑,无声诉说着人间至情。
父母之爱,是岁月长河中永恒的负重跋涉。当新生命尚在母腹轻颤,母亲便以血肉为温床,将心跳谱成最初的摇篮曲;父亲于产房外焦灼踱步,每一步皆踏碎不安,将半生牵挂织就守护的网。待稚子蹒跚学步,跌撞时的每一道伤痕,都深深刻在父母心间。他们以掌心为盾,抵御尘世风霜;以脊梁为桥,托举成长之路,在温柔与艰辛交织的岁月里,铺就子女前行的坦途。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短短数语,道尽父母之爱的无私与深沉。孟郊一曲《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将慈母手中针线化作永恒的牵挂;孟母为育亚圣,三迁其居,断机劝学,以非凡的远见与坚韧,诠释了何为至臻母爱。母亲眼角的霜色,是晨昏操劳的印记;父亲微驼的脊梁,是岁月负重的勋章。他们吞咽生活百味,却将甘甜悉数捧予子女。饭桌上“不爱吃鱼头”的谎言,衣柜里“新衣是旧衫”的托辞,皆是以岁月为线、疼爱为针,编织出的深情护佑。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然父母之恩,岂止于此?待子女接过生命的接力棒,方悟掌心温度里承载的千钧之重。真正的传承,是将这份恩情化作薪火:当父母两鬓染霜,便成为他们的拐杖;于人生逆旅中,延续他们的期许;更要将这生生不息的爱意,播撒成照亮后辈的明灯。
草木尚知向阳而生,为人子女,安能忘恩?养育之恩,乃生命之源,我们毕生皆在其中泅渡,既承先辈润泽,亦当让这份甘霖绵延不绝。惟愿天下儿女皆能铭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莫待岁月匆匆,空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当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之暖,让孝悌之道,世代流芳。

【作者简介】
王忠奇 高级记者。曾任市记者协会副主席、新华社鞍山记者站副站长、鞍山广播电视学会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委员会专家评委、辽宁省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鞍山市楹联学会会长、鞍山市企业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鞍山诗词学会理事兼外联部长、鞍山市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千山王尔烈书院顾问、冯志国爱心团队顾问。

【主播简介】沈水之北,一个从小到老都一直热爱朗诵艺术,而却未能作为专业的企业管理者。学校示范教学的课堂;军营欢庆节日的舞台;企业万人聚会的礼堂等都曾留下过我的影音。退休后, 才有了全身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与空间, 秉承自娱自乐,陶冶情操, 以诗会友, 玩出品位之宗旨踊跃参加各种朗诵活动并获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