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群铁道兵文化火炬传递手喝彩点赞
铁道兵战友网

在铁道兵战友网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做着别人看不到的事——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英雄铁道兵丛书。他们承担着分别从北京、石家庄、西安等10个发行点揽收、发送丛书工作,把一本本满载铁道历史文化信息的书籍,把跨越时空而长存的铁道兵精神,传递到祖国各地的四面八方,送到铁道兵战友的手中和相关单位那里,他们就像一群火炬传递手,奔跑在一场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的赛场上 ,她们用双手的传递,演绎着一出出铁道兵文化的新时代接力的动人戏剧。
这一接力开始的起始点,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首先,要解决存放地点和人力问题。每卷书籍印刷后工厂无法屯放,必须马上运出,二三千本书籍存放在哪里?铁道兵战友分散在五湖四海,又多近古稀之年,体力有限,书籍又该由谁来分发给全国战友?这是第一个充满挑战的实际问题。后来通过集体研究,决定按照区域在全国挑选十个地方作为发行点,整个发行流程,便是将书籍从工厂寄往这十个点,再由十个人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发行工作,这样,将发行工作量进行了分流,解决了这一问题。
接着,接力手们走到了前台。发行工作繁琐而劳累,几十斤的书籍往往还需要背扛手提,同时还要占用和耗费发行人不少的时间。没有任何报酬,这需要在自觉奉献基础上的热情和积极性,否则根本不可能参与这个队伍的。结果,孙建敏、杨坤、贾珍、罗一、沙薇、江存长、史锡腾、刘路明、钟佩君、李进京、陶玲、刘政湖等脱颖而出。他们自觉主动参与这样一个群体,便意味着他们有着不计名利的默默付出的心理准备,这个行为本身,便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社会公益行为,行为所鲜明彰显的,就是我们要宣传的铁道兵精神。

发行组成立,开展工作马上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收集发行对象的联络方式。我们书籍是赠送的,赠送对象包含兵网志愿者、专栏作者、丛书编委等内部人员、外部网站关联人员、单位及战友联谊会、本书作者编辑等四大类。收集他们准确的通讯地址和电话号码,是个不小的工程。为此,发行组配合文创王林山主任、侯卫副总协调,多次组织开展收集、统计、校核工作,在兵网各位群主及相关战友的齐心协力下,完成了基本信息的采集,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通讯录,保证发行信息通道的畅通。
书籍的接收和寄送,这是发行寄送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些接力手默默地、兢兢业业地努力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其间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动容,值得大赞特赞!
西安点李进京需要照顾母亲,母亲家里空间狭小,他只能把书籍存放在饭桌下,趁忙碌之余分次寄送,同时挑起尽孝与传承的责任。成都点杨坤,在风采卷发行初时正好回北方老家探亲,可人在千里之外,心中系着发书;武汉点史锡腾,古稀之年坚守岗位,说只要能干一天就要干下去;广州点钟佩君总是默默完成每次寄送任务,不出半点差错;西宁点贾珍,拖动误放在楼下的书籍,一趟又一趟。沈阳点刘路明与爱人在风雪中推车寄送的情景,叫人感动难忘;北京是寄送对象最多的地方,负责人孙建敏预先清理杂物间,把地方腾给书籍,到了春天她发现那里潮湿,又一本一本地搬运上楼,为了送书,她,还有其他各点负责人可以跑遍整座城!发行后还有几百本的备份书籍往哪里放?石家庄的罗一义不容辞将自家杂物间腾出存放,每出版一本书,具体负责石家庄点发行的沙薇就要把杂物间整理一番,尽量利用有限的空间多放一点,不让数量出一点差错,有一次处理废书时拉破手指仍坚持工作。随着丛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计划内发行完成后,不少战友、相关人员和战友联谊会,争相索阅求书若渴,有时刚寄走又收到要寄出的通知,零零碎碎比大宗发行还要花时间和精力,但各点负责人不厌其烦,特别是石家庄点和北京点的沙薇和孙建敏,克服身体不适或者具体困难想着法子也把发行工作做好,满足战友要求…….

从2023年《人物风采卷》横空问世,拉开《英雄铁道兵丛书》的发行序幕开始,战友网又相继推出了《现代诗歌卷》《铁道兵长诗卷》《铁道兵精神卷》和《人物风采卷(续)》。发行组共向全国寄送4860本书籍到1450位(次) 战友、联谊会等手中。其中《风采人物卷》1500本、《新诗卷》900本、《长诗卷》500本、《精神卷》930本、《风采人物卷 续》1030本。按照类别划分,共寄给网站志愿者、专栏作者、丛书编委等内部人员920本、网站关联人员260本,单位及战友联谊会1780本,本书作者编辑等主体人员1900本。
正是他们这些文化火炬传递手的坚守和付出,才保证了《英雄铁道兵丛书》顺利到达祖国的千山万水、四面八方,才让铁道兵的文化与精神,得以在神州大地广泛传播。丛书发行以来,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得到铁道兵战友和社会有关人员的高度评价。这一切,是与他们辛勤的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和兵网其他的志愿者一样,是普通而平凡的人,但他们在发行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们对铁道兵炙热的情感、他们在各地默默忙碌的身影,无可辩驳的证明,他们,这些铁道兵文化火炬传递手,也是今天当之无愧的铁道兵的文化使者!从这个特殊的意义上说,他们又是不平凡的人!

发行组组长、本文作者陶玲
他们还用自己的行动向今天的时代诠释了一个大道理:文化传承不仅需要宏大的叙事,更需要无数个体的不断接力和默默坚守。他们,值得所有参与铁道兵文化传承的人们学习和致敬。也唯有如此,铁道兵血脉将不断被延续,铁道兵精神将永远被传承。
让我们衷心为这群铁道兵文化火炬传递手喝彩、点赞!
铁道兵战友网 撰稿:陶玲 刘政湖
2025年7月5日
槛外人 202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