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再回武平县
韩济生
第27回 茌北突围(一)
这叫双风贯耳。李大中的这两个拳头要是合上了,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李小三的脑袋会成了什么样子。只听得哑哑的一声,拳头倒是合上了,只是没有合到李小三的太阳穴上,走空了。
李小三伸出了三根手指头,意思是三招用完了,我躲过了这三招。
而李大中却有些丧气,意犹未尽,余怒未消,这算个什么鸟啊!三招之内,竟然没有碰到他的一根毫毛。这还了得,我算丢了大人啦,以后怎么还能在众人面前抬起头来!于是,他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又对李小三来了个必杀招。
那就是抡起胳膊使开力气往下砸,砸到哪里算哪里,我就不信碰不上你。李小三这下子轮到他不满意了,一边招架一边大喊起来:“哎哎哎,你们八路到底说话算不算啊,怎么三招过完了,还打呀?那你们就打吧,打吧,打死我算啦!”
说着,把头伸到了李大中的跟前,让李大中尽情地打。他要这样耍泥腿,好汉不打坐着的,李大中倒是真不敢动手啦!
韩行看到张小三的躲避功夫,心里也是暗暗称奇,既然能躲过李大中的三招,说明这个小子还有点儿本事。英雄惜好汉,如果能把这小子好好地调教一番,说不定也能成为一块抗日的好钢。
韩行略微地点了点头说:“我们八路说话怎么不算话,既然能扛得住李大中的三招,也算你有些过人之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都是些穷八路,既发不了大财,还得受许多洋罪,不知你图的什么?”
这时候,李小三来话了,挺着胸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是个别人看不起的三只手。但是小鬼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起来和他斗争。我看你们八路是真打鬼子的,我要参加你们的队伍,有什么不应该的吗?”
韩行还没有说话,张小三倒来话了:“我看这位兄弟,别看干的活不怎么样吧,说话还一套一套的哩。这些话是你心里的话啊,还是你看了八路的传单,背的啊!”
李小三忙说:“心里话,心里话。”
吴小明又考他说:“你光知道我们是打鬼子的,你知道我们的纪律有多严吗?”
“不就是不许糟蹋老百姓吗!”李小三看到参加八路有门,心里一高兴,话也随便起来。
吴小明鼻子一哼说:“可不是这么简单,你要是再偷的话,那可能要枪毙的。我说啊,狗走百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与其以后犯了错误被枪毙,还不如找个地方混生活算了,八路的队伍不好混。”
李小三倔强地说:“你以为三只手就好混啊,也不好混,手艺再高,早晚有失手的时候。失了手,不给打断腿,也给弄折胳膊,就是死了,也没有好名声。我看还不如参加八路,参加了八路,就是死了的话,也能进祖坟呀,你说是不是?”
韩行叫了一声:“这就对了!大道理咱就不讲了,为了以后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儿孙,人总得走个正道是不是。歪门邪道,早早晚晚坑了自己又坑了家人,你这叫迷途知返,浪子回头金不换。”
韩行这样一鼓励,李小三算来了劲啦,对韩行高兴地说:“长官啊,那你是不是收留我啦!”
韩行对他说:“正式收留的话,我看还不够条件。只能说是个考验期,要是考验合格的话,那就再办正式手续,要是不合格的话,从哪里来的,还是回到哪里去。”
李小三叹了一口气:“说了半天,还是个半收留啊。”
张小三不失时机地说:“这就不错啦!以我的脾气,是坚决不能要。都怨我们韩司令心软,给你个留队查看。”
吴小明也敲着边鼓说:“按说你这样的条件,是坚决不能收,是韩司令网开一面,给你留条出路。”
李大中却是有点儿烦:“就凭你这小偷小摸的,我们武工队是坚决不要。也就是凭着你抓袁长鸣有功吧,韩司令才收留你。你要是不改掉你这臭毛病,立即开除队伍。”
在众人的“攻击”下,李小三显得有些孤立,只好说:“俺改还不行吗!为了有个家,为了有个前途,我就下定决心改了行啦!”
这个时候,茌平县委送来了命令,说鬼子在茌北马上要进行大扫荡,县委的很多机关都被包围在里面。要武工队集合一切有生力量,想尽一切办法,迅速救出被围困在包围圈里的重要机关和群众。
韩行接到茌平县委的命令后,立即下了命令,那就是在附近活动的武工队迅速到八仙庙集合。
虽然在6月份进入武平县的时候,武工队有一百多人,但是经过连续残酷的战斗,部队减员很大。亏着武工队有这么个好处,部队减员了,马上再要求冠县根据地里补充。补充的兵员,是从殷兆立的特战营和刘致远的直属团里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士,所以武工队始终能保持在一百来人,一个小中队的人数。
接着是韩行和张小三、吴小明、李大中他们紧急地研究了一下茌北根据地的情况。
茌北根据地是以五区大吕庄为中心,有二十几个村庄建立起来的敌后根据地,离着韩行武工队活动的茌南根据地有四五十里地。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秋季,绿油油的庄稼已经泛黄,也就是说青纱帐的好时候即将过去,抗日武装最好的掩护马上就要没有了。
鬼子秋季大扫荡,一是想消灭我抗日武装,二是要抢粮,来掠夺人们的劳动果实。武工队完成集结后,晚上开始向茌北根据地前进,因为白天已经不适合部队行动了。
“处暑”过去,“白露”到来,田野里,黑天仍然可以看到,本来绿油油的棉花经过春生夏长,棉桃开始裂开了嘴,洁白的棉絮盛开,一朵朵、一片片,花团如雪。
“三伏”的白菜也得风得雨,青葱一片,像疯子一样生长,伸展出硕大的叶片,待深秋亭亭玉立,包心卷心,等待菜农侍弄成长圆形,成熟收获。白菜和萝卜一起成为城乡越冬喜爱收藏的大路菜。
黄澄澄的大豆粒粒饱满,棵棵挂铃。金风吹来,苍黄的豆棵叶杆子精壮,只听呼啦啦摇铃声不断,似乎在呼唤农民们赶紧收割。假若剥开豆角闻一闻,一股大豆的清香直钻鼻孔。然后,仿佛绵软可口的豆腐、白中泛黄的豆汁一起飘来清香,丰收的喜悦难以言表挂满脸上……
那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籽粒饱满,顾不上脱粒的农家干脆先剥开外衣,借助玉米皮的韧性把玉米棒子一个个系紧,一串串吊起来,吊在屋檐下,挂在大树上,或码成堆,放在通风好的屋里或室外。
顿时,农家小院到处都是黄澄澄的玉米,十分养眼,看着心里舒坦极啦!等到农闲时,再进行手工慢慢脱粒。有人等不及,马上就脱一些玉米,用石碾子一压,下锅一贴,吃到嘴里金黄金黄的玉米饼子,熬上一锅,喝到嘴里香喷喷的玉米粥。
马上就要一夜寒风起。第二天,树木一头发黄的“头发”,黄的黄,掉的掉。那样子,有些让人心疼又有些可怜。真是“秋来风景异”呀!一阵秋风吹来,一片金黄的树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儿,划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为它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看着这片树叶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尽情享受着飞翔的美好,韩行忽然领悟到生命不同的含义。只要活得有意义,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看着满地的落叶,又似乎明白,这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始……
按照县委的命令,武工队要到茌北根据地的北边一带,迎接县委各机关突围。到了王鲁店附近,天已经蒙蒙亮,韩行看到,根据地边缘的鬼子,一队队,一排排,早已把根据地围了个严严实实,这是从济南调来的大队鬼子和皇协军。为首的是104师团的日军大队长河野,这个河野早就和韩行交过手,属于手下败将。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韩行带领的是充足的正规部队,还有空军的支援。这次韩行带的是武工队,只能对付个别顽固的汉奸,不但没有空军,就连大炮也没有,又是这么点的百十号人,这个仗还怎么打?
韩行决定还是先和被围进去的机关会合再说吧。韩行把自己的意见对张小三一说,张小三不明白了,问:“不对呀!韩司令,鬼子已把根据地围了个铁桶一般,里面的人想突出来,可就是突不出来。我们再钻进去,不还是被鬼子围在里面了吗?”
韩行对他解释说:“说得对,正常的战术应该是我们在外面,里面往外突,两面夹击敌人。可是现在,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吗?现在也只能是和里面的武装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集中精力往外打。”

韩济生,笔名:沃土、沃土456、 沃土789。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17K签约作家、奇迹作品签约作家、喜马拉雅人气作家。